APP下载

基于协同经济理念构建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2018-03-20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信用

陈 婧

(苏州市职业大学 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随着国家对农业经济的重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运营思路的不断深入,农业企业通过资源整合、管理创新等手段在增效方面颇见成效。但过分关注企业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后果是有些企业放弃了诚信,丧失了社会效益。为此有必要寻找既增效又诚信经营的契合点,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企业效益最优化”的经营目标。基于协同经济理念构建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解决目前农户、涉农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高涉农企业总效益的有效方式。

1 协同经济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契合点

协同经济与信用管理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图1所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通过协同经济理念进行指导与验证,信用管理体系的后续实施也需要协同经济用时间协同、空间协同、资源要素协同加以规范并解释企业出现的经济现象与信用问题。基于协同经济理论构建企业信用体系,设计思路更全面,分析更透彻,能够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管理目标[1]。

图1 协同经济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关系图

1.1 相互共融,互相促进

信用是协同发展的基础,协同是信用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一方面,信用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内部各参与方(成员)组成,包括涉农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政府、广大群众等,参与方本着诚信的交易态度,诚信的合作理念才能保证长期协同作用,互利发展。信用体系建立的目的在于协同体系中的各成员间在信用的前提下密切、高效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合作,使其整体绩效大于各成员独立运作时的绩效总和,这与协同经济不谋而合。协同经济就是反映单个个体在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下,由于互相协作,内部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使经济效益提高。信用管理体系可以担当概念中的“有效运行机制”,实现协同经济的经济目标。另一方面,信用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个参与方(体系成员)、高校研究者的协同协作,一是高校和政府、社会的协同,旨在实现产学研政的统一。二是学科间要协同,信用研究涉及多个学科,是融合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协同,旨在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信用管理体系。三是参与方之间的协同。信用体系的构建需要集思广益,共同推动,旨在形成诚信协作的信用综合体。

可见,协同经济与信用管理体系是一种相互共融、互相促进与制约的关系,信用管理体系担当协同经济的有效运行机制;协同经济为信用管理体系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1.2 信用管理体系是诚信经营的保障

信用管理体系对涉农企业能够起到很强的约束作用,要求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做到诚信经营。课题组通过调研显示:涉农企业存在强烈的金融需求,但由于金融机构对涉农企业信用的不放心、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涉农企业贷款之路举步维艰。解决贷款难的快捷有效的途径之一是涉农企业加入涉农信用管理体系,诚信经营是作为体系中的成员的必备条件。依据协同经济的时间协同理念构建的信用管理体系对涉农企业起到实时监督、实时指导、实时反馈、实时警示等作用。

1) 实时监督。实时监督体现在当企业有违背诚信经营的行为时,体系中的内控系统、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广大群众能及时监督,这样的监督机制是内部与外部的双重监督,是企业诚信经营的有力保障。

2) 实时指导。实时指导主要体现在体系中的政府与涉农中介机构的作用。当涉农企业逐渐认知了信用,认识了信用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那么摆在企业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开展信用管理,在体系中政府与中介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开展信用管理工作,实时解决信用管理工作中的疑问。

3) 实时反馈。实时反馈是指涉农企业的相关经济行为会记录在信用管理系统中,每一个业务的进展情况都可以实时反馈给企业,方便企业进行后续决策。

4) 实时警示。实时警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企业自身行为的警示,对于错误、违规操作,系统给予提示;另一方面是对于企业的交易方的信用警示,当涉农企业的交易方信用评级低,该交易存在信用风险时,系统给出警示。

综上所述,诚信经营行为包括自身的诚信经营和交易方的诚信经营。信用管理体系从各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信用帮助,是企业诚信经营的保障。

1.3 协同经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依据协同经济的资源要素构建的信用管理体系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资源协作、资源整合、资源规划三方面。

1) 资源协作。协同经济的主要目标是根据产业发展特点、现状,根据企业情况把与之有关的相关资源协同协作、取长补短,使企业收入增加、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幅度与企业协作能力密切挂钩。因此,需要构建涉农信用管理体系提升各涉农企业协作能力。

2) 资源整合。协同经济把系统中的成员信息分解为若干资源,有些资源在系统中的企业是可以共享、互用的,那么,这部分共享的资源就不需要每个企业单独建设,耗费大量的精力、成本,各企业通过协同公用资源,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 资源规划。协同经济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规划。在体系中企业间协同的基础上,结合每个企业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规划,对每个企业的资源进行规划,把企业的资源进行分类并分析每类资源的作用、使用时间,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去掉冗余资源,节省企业开支。

可见,协同经济通过协作、整合、规划三个方面实实在在地增加了企业收入、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1.4 信用管理体系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涉农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信用管理认知非常少,在被调研企业中,大多数涉农企业表示:仅仅在新闻里听过信用这个概念,但什么是信用,信用管理如何做却全然不知。随着国家对信用工作的紧抓实干,企业大都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只有诚信经营才是企业发展之路。但是这个意识能保持多久是研究者需要深思并解决的问题,企业能否从目前的国家提倡转为企业的自身信用习惯。课题组研究一致认为:构建适合涉农企业使用的信用管理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该体系有针对性地对涉农企业信用管理流程、实施等工作加以规范,是企业诚信经营的保障。企业长期的诚信经营势必换来政府的扶持、公众的认可、客户群体的扩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显性经济效益与隐性经济效益。

1) 显性效益。显性效益是企业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它是反映在会计账上的信息,这些信息代表一个企业的运营情况,对于企业贷款数额、供应商质量、客户数量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信用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增加收入、合理配置企业资源、降低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降低生产要素配置成本、节省库存成本、降低日常活动费用等,这些都是能够用明确的数量信息表示的显性效益。

2) 隐性效益。很多企业管理者仅仅关注了企业的显性效益,而忽略了企业的隐性效益。其实,隐性效益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甚大。隐性效益包括商誉、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商誉的价值很难用数字信息加以表示,但是会影响显性效益的构成要素。诚信经营的企业,社会认可度大,商誉高,所有的企业都愿意与商誉高的企业合作,一方面是风险低,另一个原因是与商誉高的企业合作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商誉,这种潜在价值是巨大的。信用管理体系改进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素质,这些改变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与协同经济存在诸多契合点,基于协同经济理念构建涉农信用管理体系是推进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2 基于协同经济划分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的资源要素

经济学总是把相关资源进行分类研究并把分类的资源称之为要素。按照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把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中的资源分为宏观要素、中观要素、微观要素[2],如表1所示。这些要素在协同经济理论的战略部署下,在涉农信用管理系统中协调配合,以达到协同效用总和大于各要素单个活动效用总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课题组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寻找了对于协同信用体系构建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协同要素,如表2所示。有些要素如:国家政策、法律、地理位置等是无法通过协同改变的资源,课题组没有把它们纳入协同要素的范围,协同关键要素主要研究可以通过体系的协同作用发生极大改善的要素。

表1 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的要素

表2 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的关键协同要素

2.1 宏观关键协同要素

在涉农信用管理体系中,宏观要素主要指能够对信用体系中的任何参与方造成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信用体系实施发展的因素。宏观要素包含很多,课题组在分析各个宏观要素的基础上,把对协同作用影响较大的因素单独分析,称之为宏观关键协同要素。

1) 科技水平。协同是提高科技水平的手段之一。例如,某些涉农企业管理者知识水平偏低,不懂科学技术,通过在信用管理体系中的协同发展,共享体系中的先进技术,带动自身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能够对涉农企业效益造成巨大的影响,科技种植、养殖能够使涉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科技能够使产品质量获得提升。在产量与质量双重提升的基础上势必会带动涉农企业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

2) 劳动力素质。信用管理体系就是一种对劳动力素质的约束机制,信用就是一种每个劳动者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这个基本素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常有缺失,需要通过一种体系加以规范与约束,使劳动力素质得以改善。协同、协作也是劳动力所需的必要素质,只有讲信用的协同协作才是企业发展之路。

3) 专业分工。据调研资料显示:目前大多数涉农企业为了节约劳动力成本,没有明确的专业分工,一个工人往往需要做多个种类工作。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不进行专业分工效率极低,但进行专业分工对于经济不发达的涉农企业来说会带来高额成本,因此目前急需建立一个可靠的体系把各个涉农企业协同在一起,进行专业分工,取长补短,各尽所能,才能使效率最大化,达到协同经济的要求,信用体系是最佳选择。涉农企业加入信用管理体系,可以最安全、方便、低成本地寻找专业分工的对象。

4) 系统状况。系统的发展需要寻找一个平台,平台的稳定性、可行性、易操作性直接影响体系健康、稳定的发展。系统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加入体系的各方成员,包括企业、服务中介、政府、广大群众,因此系统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宏观关键协同要素,关系整个体系既定目标的实现。

2.2 中观关键协同要素

中观关键协同要素主要是指资源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到一部分体系中的成员,影响范围比宏观协同要素小。课题组选取了四个关键中观协同要素进行研究。

1) 战略要素。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总体、长远的指导方针,这个方针称为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直接影响合作伙伴的选择与协同、协作的一致性,因此战略部署趋同的企业更容易协作,达成共识。这就是战略要素会影响协作的原因,只有成员企业的战略统一,才能发挥协同效应。

2) 组织要素。涉农企业采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偏多,没有明确的组织结构,更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因此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时,需要着重考虑组织要素,明确涉农企业组织架构,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为加入信用管理体系奠定基础。组织要素的协同包括组织架构、组织功能、组织目标等,通过信用体系获得协同效益。

3) 涉农企业文化。涉农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基于协同理念的信用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企业文化。价值观一致的企业在体系中更能发挥协同作用,使协同效益最大化。反过来,具有正激励作用的企业文化一定能够意识到信用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认识到协同、协作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文化能够推进基于协同理念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4) 产品要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对产品的需要呈多样化趋势发展,因此,单一的产品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产品协作变得尤为重要。寻找能与企业协作有良好信用的公司是目前很多涉农企业的需求,通过信用体系达成产品协作是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意义。

2.3 微观关键协同要素

微观协同要素是指要素的改变仅仅影响企业自身的效益,对信用管理体系中的其他成员影响甚小。课题组通过调研资料的总结与前期的研究分析,确定了四个影响协同作用的微观关键要素。

1) 业务要素。业务要素主要是指企业供产销业务链,目前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而在于供应链间的竞争。也就是说,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使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因此,借助于信用管理体系的规范化活动,能够降低业务风险,避免信用风险。

2) 财务要素。信用管理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因此财务要素是信用管理体系中的关键要素。目前很多涉农企业没有专门的记账会计,是委托代理记账公司代为记账,成本高又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代理记账公司良莠不齐,很多代理记账公司仅是简单业务的登记工作,财务信息规划、财务信息管理、财务风险防范都不涉及。在涉农信用体系中的涉农企业可以财务协同,通过信用管理体系中的中介服务公司做账,统一进行财务信息规划与管理,实现信用体制下的协同。

3) 企业制度。企业制度会对企业间的协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制度是对日常事务的要求,是对日常行为的约束,通过信用管理体系与协同经济的要求,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制度是降低企业成本、减少企业费用、杜绝企业浪费的有效手段,从而推动社会效益的有效提升。

4) 开发要素。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品开发,那么开发什么与如何开发是涉农企业管理者苦思冥想的问题。高额的开发费用是很多涉农企业止步的重要原因。但是基于协同经济理念的涉农信用管理体系就解决了涉农企业开发难这一问题。涉农企业在该平台下避免了闭门造车的尴尬局面,资源共享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获取最大效益。

综上所述,宏观协同要素、中观协同要素和微观协同要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微观要素是宏观要素的基础,需要中观要素的过度才能实现宏观要素价值;宏观要素是微观要素的发展目标,经过中观要素的验证得以实现。

3 基于协同经济理念构建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3.1 研究思路

在协同经济理念的指导下,构建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思路是: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规律,使各个要素协同发展,在信用管理体系下提高各要素的协同能力,从而使各个参与方在信用环境中获得协同效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如图2所示。

图2 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研究思路

1) 前期研究。课题组前期首先从协同经济理论开展研究,寻找与信用管理体系的契合点,并对体系中的资源进行分析,确定协同能力对信用管理体系的开展具有关键影响的宏观、中观、微观要素,为后续的研究理清思路。

2) 中期研究。中期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整合协同关键要素,使宏观、中观、微观协同关键要素紧密配合,在体系中去掉冗余,提升协同能力。二是在整合要素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信用管理体系,体系涉及涉农企业、农户、中介机构、政府等。

3) 后期研究。在信用管理体系中构建要素内控、实时评估反馈、不断改进的长效协同机制,使体系中的参与方从控制协同到自发协同,自觉地达到各要素协同、配合,从而使参与方获得信用效益的同时获得协同效益。在双重效益的驱动下,基于协同经济理念的信用管理体系一定会得到企业与社会的认可。

3.2 体系构建

近几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是基于农村经济环境的特殊性,不能把社会信用体系直接套用在农村环境,因为无论从经济位置,还是从硬件设备等方面,农村与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对其进行单独研究,寻找与其现状相匹配的信用管理模式并构建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如图3所示。涉农信用管理体系应从涉农企业、金融机构、涉农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农村政府等考虑,达成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互利合作模式[3]。

3.2.1 涉农企业

1) 提高信用管理水平。在信用管理体系中涉农企业是重要主体,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征信,即全面获取涉农企业信息,信用中介公司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信用评级,该评级是涉农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主要依据。可见,涉农企业在信用管理系统中可以享受政府、中介机构给与的信用帮助,在提高自身信用管理水平下,必然能够获得经济利益。

图3 基于协同经济理念的涉农信用管理体系

2) 资源协同。在系统中的参与方,资源共享,信息对称,以达到协同协作的作用,涉农企业通过该系统了解与其交易的其他企业的信用状况,系统中的公共资源可以自由使用,节省了企业的开发费用或者购买费用。

3.2.2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在信用管理体系中的协同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征信成本和获得利息收益。

1) 降低征信成本。金融机构目前不愿意贷款给涉农企业的主要原因是涉农企业信用信息不全面,获取信息需要耗费很大的成本。但是在信用管理体系中涉农企业的信用信息可以实时查询,并且对于涉农企业、农户的信用信息做到实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2) 获得利息收益。对于可信的客户,金融机构当然愿意给之贷款,从而获得利息收益,只有当贷款金融风险过大时,金融机构才会停止放贷。在涉农信用管理体系中,给金融机构提供了两道防线,一是能够进入涉农信用管理系统中的企业一定是保证入库前是诚信的,符合入库标准的;二是在入体系后,体系对于成员会实时监督,实时更新信用信息,降低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风险,使金融机构获得利息收益。其实这个利息收益是由于协同作用产生的,可以称之为金融机构的协同收益。

3.2.3 涉农信用服务中介机构

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在信用管理体系中主要承担征信与信用评级、信用工作的指导作用,当然在承担这些工作的同时获得企业效益。目前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两部分。

1) 政府委托。信用管理这个词汇对于很多涉农企业是陌生的,因此信用中介机构前期开展信用业务需要有政府的扶持。例如: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求涉农企业开展信用管理工作并提供有资质的信用中介机构为涉农企业指导,政府对信用管理工作开展良好的企业给予奖励并对信用中介机构给予必要的劳务补贴;二是相关部门要求涉农企业办理某些业务时,必须附带信用中介机构为企业出具的信用资质证明。那么,政府和涉农企业在这个环节需要做的是从众多信用中介机构中寻找出最合适的机构。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可以从资质、能力、服务等一系列指标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考量,当需求方需要时,系统会根据需求方的要求对号入座,从地理位置、业务范围、收费标准等要求中寻找最合适的进行匹配。

2) 企业委托。当企业逐渐获得了信用管理带来的效益时,企业会寻找信用管理中介公司对其进行服务。加入到涉农信用管理体系中的信用管理中介服务机构必然会成为涉农企业的首选,获得服务效益。

3.2.4 农村政府

政府是涉农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对整个涉农信用体系的发展进行指导、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参与涉农信用体系建设同样也能感受到协同带来的好处。

1) 上级政府的要求。近几年,国家政府部署信用体系建设,层层落实。乡、镇政府也深刻意识到建立信用体系的紧迫性,需要寻找建立的突破口与指导思想。基于协同经济理念的涉农信用管理体系能够满足乡、镇政府的需求,正在紧锣密鼓地完成信用建设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提高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在信用体系下,所有的参与方都是共同监督、互利共进的关系,政府政事公开透明,行为受到企业、金融机构、公众的监督,确保政务诚信。政务诚信必然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对涉农信用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

4 涉农信用管理体系中长效协同机制的具体内容

4.1 内部协同机制

长久的协同需要长期的相互制约、互利合作,这种相互制约需要在体系中有严格、合理的内部分工加以维持。由图3可见,涉农信用管理体系是一个多参与方的互利合作体系,具有交错复杂的内部联系,因此,内部协同机制需要有纵向内部协同机制与横向内部协同机制协同合作。

1) 纵向协同机制。纵向协同机制主要是指在信用管理业务链的过程中,上下游关系内部化,在体系中规范业务流程、业务标准,实现整个信用管理业务链的高效、准确。信用管理业务链主要包括业务前期的征信环节、业务中期的债权保障环节、业务后期的应收账款管理与追收,这个环节放在协同信用管理体系中,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协同极大分散了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降低了企业信用管理成本。涉农信用管理体系中的纵向内部协同机制如图4所示。经过协同信用管理业务流程被逐项分解给不同的体系人员完成,企业由原本全部要做的信用管理工作减轻为仅做授信与应收账款追收两项工作,而应收账款追收工作出现的概率偏低,不是每笔业务的必要事件,当出现时,企业也可以选择中介机构代为追收。可见,真正落在涉农企业、农户的信用管理工作仅为授信工作,这个工作是企业根据体系中已有的客户资信资料,结合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对客户设定赊销额度。

图4 纵向内部协同机制

2) 横向协同机制。横向协同是指涉农企业间生产流程存在相似性时,信用管理体系帮助涉农企业统筹安排,寻找最合适的资源组合以节约成本,增长企业效益。涉农企业生产流程主要包括筹资、投资、生产、销售等主要环节。在筹资过程中,信用管理体系推荐最合适的投资者与金融机构,使涉农企业降低筹资成本、避免筹资风险。投资环节中,信用管理体系通过系统分析给出企业投资方案与风险分析,供涉农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投资方案。生产环节中原材料的选择、运输都可以通过体系现有资源选择最优,提高生产效率。销售过程中通过横向协同机制寻找到最优客户与销售渠道。可见,横向协同机制确保涉农企业的每个运营环节都是低成本、高效率,在获得信用协同效益的同时增强企业竞争力。

图5 涉农信用评价反馈机制运行示意图

4.2 评估反馈机制

完美的协同是不断磨合的结果,因此需要建立长效评估反馈机制,对协同产生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反馈,旨在构建健康、稳定的涉农信用管理体系。涉农信用评价反馈机制运行示意图如图5所示[4]。反馈机制以协同经济理念为导向,通过一系列功能达到完善涉农信用体系的作用。在评估过程中通过定性、定量方式,对农户、涉农企业、金融机构、信用管理中介、关联方企业进行分类、分阶段评估,达到标准化、精细化评估。对于有效性评估结果登记在系统中并分析协同目标完成情况,并将结果反馈给体系成员。

4.3 协同改进机制

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以评促建,改进信用管理体系,促进体系长远健康的发展。基于协同经济理念构建的改进机制也需要汇集体系中各个参与主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协同作用,降低改进成本。长效改进机制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根据评估反馈机制的系统记录结果,发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由体系中的各个参与方提出改进建议。建议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再经过学术专家与企业专家进行论证,最后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的建议由政府下达任务书,各个参与方实施。由此可见,体系改进机制主要以政府为决策方下达任务,农户、企业、信用管理中介机构、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只有充分发挥协同经济的导向作用,才能切实把体系改进落实下去。

1) 各方认可,易应用。改进建议的提出主要应用德尔菲法,体系中的各个参与方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通过信用管理平台无记名提出建议,平台管理者汇集各方建议进行整理,再传递给各参与方,各参与主体根据平台的反馈,改进建议并发还平台,这样的工作反复几次,最终形成信用管理体系中的各参与主体统一认可的建议。根据各参与方认可的改进方案在后期易于应用,无需再对改进原因、目的、作用等进行解释。

2) 低成本,易实现。信用管理体系中的各参与方共同针对提出的改进方案进行实施,多方共同出力,集中资源,使分摊在每个参与方的改进成本很低,易于实现信用管理体系的改进。目前有很多企业反映都面临改进的困境,明明知道某项业务、产品需要改进,但由于改进成本高,独立改进可能会资金出现断裂,企业立即瘫痪;不改进就等于慢慢被市场淘汰,企业步入两难的境地。协同经济是解决企业问题的良药,达到创新改进的低成本、高效益。

基于协同经济的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领域,通过参与方协同达到资源的共享、企业形象的共享,形成相应长效协同机制,将信用管理与企业关心的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便于涉农信用管理体系的前期推广。涉农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紧跟经济时代的步伐,不断研究并改进,真正做到为各个参与主体服务,为社会信用体系服务。

图6 长效改进机制流程

[1]张军,刘欢.基于效益理念加强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建设[J].商业经济,2015(3):110-129.

[2]刘正颖,钱文海.企业集团协同经济应用研究[J].经济视角,2011(10):67-69.

[3]阎亚军.我国新型农村信用体系构建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4]张慧洁,黎子华.美国高校评估反馈有效性保障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2):98-101.

猜你喜欢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信用
扬州市稳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企业信用修复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泰州市推行企业信用修复全链条服务模式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涉军”企业信用评论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信用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