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新鲫简要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
2018-03-20金万昆赵建英
金万昆 赵建英
津新鲫是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的科技人员采用异精育种的方法,经多年的试验研究,育成的经济性状良好的鲫鱼新品种。津新鲫营养丰富,肌肉中蛋白含量高达18.26%,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4种鲜味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丰富。该鱼肉质细嫰、味道鲜美、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消费者喜爱。
一、简要生物学特性
1.外部形态:津新鲫鲫鱼型,侧扁。头短小,吻钝,口端位呈弧形,唇较厚,唇后沟仅限于口角。眼中等大。无须。鱼体背部、背鳍和臀鳍为黑灰色,体侧色浅,腹部银白色。体侧每个鳞片的边缘颜色稍深。
2.栖息习性:津新鲫的栖息习性与目前养殖的鲫鱼品种基本相同,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当在水温适宜、生活环境无惊扰的情况下,也时常上浮水面,集群逗游;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时,便各自急速逃窜下沉;当养殖池水温下降至15℃以下时,大都活动在池塘水体的下层,并在池底最深处集群越冬。
3.适温性能:津新鲫属广温性鱼类,比目前养殖的鲫鱼品种适温性稍宽,能在2~32℃池水环境中生存、生活和生长。
4.抗病性能:津新鲫最大的优势是抗病能力极强。经各地多年饲养实践表明,津新鲫在饲养过程中从未发生过突发性或暴发性疾病。
5.抗逆性能:津新鲫的抗逆性能极强。一是抗寒能力强:经多年的实践证明,能在冰下水位0.8m的池塘水体中安全越冬,在东北地区的越冬成活率有的高达98%。二是耐低氧:能忍受养殖水体溶氧1.0mg/L的低值,当饲养池水体溶氧降至3.5mg/L时仍能够正常摄食。三是耐盐碱:在pH值6.5~9.5的池水环境中均能正常栖息、摄食和生长;在含盐量高达6‰的水体环境中,池鱼的各项活动均不受影响。四是耐运输:在适宜的温度情况下,能忍耐20~30个小时的长途运程,存活率达100%,而且没有掉鳞、伤残等任何不良应激反应。
6.成活率:津新鲫由于其抗病、抗逆性能强,给稳产、高产打下了基础。从水花饲养至夏花的出池成活率在65%以上;从夏花至秋片鱼种的出池成活率在85%以上;从鱼种至商品鱼的出池成活率高达98%以上。
7.食性:津新鲫的食性和现行养殖的常规鲫鱼品种基本一样,属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自仔鱼开始摄食外源食物起,其主要食物是人工制作的蛋黄浆、黄豆浆、饼粕浆和养殖池水体中的轮虫,小个体的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当鱼苗长至2.5cm以上时,主要食物是人工配制的饼粕糊(豆粕经水浸泡后制成的浆糊)、软面饵、粉状料,也喜吃养殖池水体中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及植物碎屑等。当鱼苗长至5cm以上时,主要食物是人工配制的软面料、微粒料、破碎的小粒料、碎颗饵、适口的小颗饵。也喜吃养殖水体中的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植物碎屑等水生动植物。当鱼种长到10cm以上至商品鱼阶段时,最喜吃的食物是人工配制的全价适口的颗粒饵料。
由于津新鲫继承了亲本的食性和消化吸收功能,在池塘养殖的条件下,对人工配制的全价颗粒饵料的营养成分消化吸收能力强、饲料系数低。稚、幼鱼阶段的饲料系数为1.2,鱼种至商品鱼阶段的饲料系数为1.3,比彭泽鲫、“中科3号”低0.1~0.2。
8.摄食特性:津新鲫属昼夜摄食的鱼类,但摄食量分昼多夜少,在昼间又分上午少,下午多。其摄食量受水温、溶氧等因素制约。当初春季节水温上升至4.5℃时,池鱼已开始少量的摄食,当养殖池水温上升到18℃时,池鱼已强烈摄食,当养殖池水温上升至20~30℃,水体中的溶氧值在4.5mg/L以上时,池鱼的活动增强,新陈代谢旺盛,摄食量最大。当养殖池水温高达31℃以上,水体中的溶氧值在3.5mg/L以下时,池鱼的摄食量明显减少。
9.生长条件:饲养池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且能饲养普通鲫鱼的池塘,均能饲养津新鲫。
10.家化性强:津新鲫家化程度高。一是适应能力强。性情温和,不善窜跳,吃食老实,能适应外界环境的惊扰,吃食时不炸台,不丢食,不用驯化。二是好饲养。在喂鱼时,只要在投饵前用同一频率的响声敲打3~5分钟,池鱼就会自动集群来饲料台上浮水面抢吃饵食。
二、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津新鲫的适应性强,对饲养池环境要求不严,凡能用作饲养常规吃食性鱼类的池塘,都能养殖津新鲫,但饲养的每个品种都是生物有机体,它们与周围环境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生存环境越接近所养殖品种的最适条件,其生长和发育才能最好最快。因此,人工养殖池塘条件的优劣,对养殖品种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也是能否获得高产、稳产、高效的关键。池塘条件包括水体容积、水温、透明度、水体中的溶氧量、酸碱度、营养盐类、饵料生物、溶解气体(特别是O2、CO2、H2S、NH3)及水体的运动,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饲养管理等都要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为此,用作津新鲫养殖的池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池塘环境。池塘周边无高大的树木和建筑群落,环境安静,少有外界惊扰。通风向阳,四周无污染源。
(2)池塘土质。土质良好,为粘性,堤埝坚实,保水性能好,不渗、不漏水。池水水位在盛夏或严冬均能保证池鱼安全渡夏或越冬。
(3)水源水质。水源能满足用水需要,水质达到渔业用水标准。
(4)操作空间。饲养池要有便利于日常饲养管理,扦网出池、池鱼外运等操作空间。
2.池塘面积
(1)从鱼苗(水花)饲养至夏花的池塘面积1~10亩均可,最佳面积以2~6亩为好。
(2)从夏花饲养至秋片(鱼种)的池塘面积2~20亩均可,最佳面积以6~12亩为好。
(3)从秋片(鱼种)至商品鱼的池塘面积由3亩至几十亩均可,最佳面积以12~30亩为高产、高效的池塘面积,其走向东西长、南北宽为佳。
3.设备工具
(1)饲养鱼苗(水花)至夏花用的注排水器具,制作豆浆用的制浆机,盛浆、泼浆用的水桶、水勺,夏花出池的网具等相关工具。
(2)饲养夏花至秋片(鱼种)用的投饵机、增氧机、网具、潜水泵及其日常管理用的工具等。
(3)饲养秋片(鱼种)至商品鱼用的设备、工具与饲养鱼种的设备工具基本相同,只是根据面积使用的数量多少罢了。
4.池塘水位:就全年饲养过程讲,饲养期间的池水水位应该是“两头小、盛夏高”为宜,就是说,在春季时节,当饲养池水温从10℃上升至18℃这段时节,不论饲养鱼苗(水花)、鱼种或商品鱼,在这段时节里,为了加快提高饲养池水温,池水水位都应适量放低。例如,用作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放苗时的池水水位不超过0.6m为好;用作饲养夏花的池塘,放苗时的池水水位不超过1.0m为好;用作饲养商品鱼的池塘,放种时的池水水位不超过1.2m,待到饲养池水温升至最佳水温值(20℃以上)后,再酌情逐渐加高池水水位。到盛夏时节,池水水温升高至23~31℃时,要将饲养池水位加注到最高点(2.5m以上);到了秋季时节,由于气候变化所致,饲养池水温随着气候的降低也日趋下降,为了保持饲养池水温降速缓慢,应将饲养池水位作相应的降低,由2.5m以上渐渐的降到1.5m,直到越冬前再将饲养池水位加注到最高点(2.5m以上),利于饲养池内的鱼类安全越冬。
5.放养密度:饲养津新鲫的池塘放养密度与饲养其它鲫鱼品种大致相同,至于亩有效水面放养多少能达到最佳产量,能获得最好效益,这首先要以自身的池塘、设备条件,水源、水质,饲料质量,饲养管理技能等具体情况酌情而定。在水温适宜的条件下,从鱼苗(水花)饲养至夏花,亩有效水面放养津新鲫鱼苗(水花)30万~60万尾,饲养17~21天,亩有效水面可育成全长1.6~2.4cm的夏花19万~39万尾。从夏花饲养至秋片(鱼种),依据对鱼种规格的需要,亩有效水面可放养1.2万~2.4万尾,另配养同龄白鲢200~300尾,饲养至当年秋冬出池,亩有效水面可产尾均重75~100g的秋片鱼种1300~1500kg。从鱼种饲养至商品鱼,亩有效水面可放养50g以上的鱼种4600~6000尾,另配养同龄的白鲢160~200尾、花鲢40~60尾,饲养至当年秋冬出池,亩产可获尾重400~500g的商品鱼2000~2200kg。
6.营养指标:津新鲫对食物中所需的营养物质要求不高。从夏花饲养至秋片(鱼种)阶段,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为42%~34%;从秋片(鱼种)饲养至商品鱼阶段,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为34%~32%。但饲料必须营养全、物料配比科学,其中动物性蛋白要占饲料中蛋白总量的1/3以上。
7.投饵量:津新鲫的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快,日食量偏大。在饲养池水质良好的状态下,日食量多少受水温和水体中溶氧量的制约。当饲养池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并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时,其日投饵量的上限是:从鱼苗(水花)饲养至夏花阶段的日投饵量为池鱼总重的200%~20%;从夏花饲养至寸片鱼种阶段的日投饵量为池鱼总重的20%~16%;从寸片鱼种饲养至秋片鱼种阶段的日投饵量为池鱼总重的16%~4%;从秋片鱼种饲养至商品鱼阶段的日投饵量为池鱼总重的3.6%~3%。
8.水温与投饵:津新鲫的摄食期较长,几乎全年都在摄食。摄食量大小与饲养池水温有密切关系。以从鱼种饲养至商品鱼为例:当饲养池水温6~12℃时,日投喂量仅为池鱼总重的0.1%~0.6%;当饲养池水温上升到13~18℃时,日投喂量约为池鱼总重的0.7%~1.2%;当饲养池水温升至19~22℃时,日投喂量约为池鱼总重的1.4%~2.9%;当饲养池水温升至23~30℃时,日投喂量应保持在3%~3.6%为宜。再就是,在日投喂总量的安排上,凡日投喂2次以上时(含2次),通常情况,都应上午少于下午的投喂量。如:上午投喂日食总量的40%,下午投喂60%;或上午45%,下午55%。
9.开食与投喂:池鱼越冬后,为其尽快的恢复体质,当饲养池水温升至6℃以上,就应在晴好天气时开始喂鱼,但此时的日投喂量要小,不要超过池鱼总重的0.1%。此后,依据饲养池水温逐渐的升高,日投喂量作相应的增加。为了达到让池鱼提早摄食,即时的吃好、吃饱,养成集群上浮抢吃饵食的习惯,在投饵技巧上,不论是人工手把投喂,还是实施机械投饵,都应坚持在投喂前给予一定的音响信号,然后再进行耐心地“从少到多、由慢到快、再从多到少、由快到慢”的投饵方法。
10.投喂次数与时间: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从鱼苗(水花)至夏花阶段的日投喂次数以3~4次为好;从夏花至秋片(鱼种)阶段的日投喂次数以2~3次为好;从鱼种至商品鱼阶段的日投喂次数2次即可。具体到每次投喂时间:从鱼苗(水花)至夏花期间以每天的上午7:00~8:00、11:00~12:00、下午2:00~3:00、5:30~6:30,或上午8:00~9:00、中午12:30~13:30、下午4:30~5:30,每口池塘每次所投喂的饵料应控制在30或35分钟以内全部吃完。从夏花至秋片(鱼种)的投喂时间,在每天的上午8:00~9:00、中午12:30~13:30、下午4:30~5:30,或上午9:30~10:30、下午3:30~4:30。从鱼种至商品鱼的投喂时间,应安排在每天的上午8:30~9:00、下午3:30~4:00,或上午9:00~9:30,下午4:00~4:30。实施上述投喂时间一是这段时间水温稳定,二是这段时间饲养池水体溶氧值高,三是这段时间正值池鱼食欲最为旺盛。上述的投饵方法、投饵量、投饵时间及日投饵次数是多年饲养实践的经验总结。但在实际操作中,死搬硬套是不科学的,应根据养殖池的水质优劣、水温高低、池水水位深浅、水体中的溶氧状况如何、鱼体健康状况、季节、天气变化等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
三、日常管理
1.坚持按时巡塘。巡塘对饲养管理人员来说是养鱼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事情,也是养鱼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每天都应坚持至少做好2次巡塘。观察池鱼的健康状况,活动有无异常,养殖水体中是否缺氧,有无浮头前兆或现象,水质有无异常变化,池水水位高低,有无跑漏现象。在投饵时还应注意观察鱼群摄食行为及活动情况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就应立即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迅速的加以解决。
2.保持池塘良好的环境。保持池塘环境良好是为了使池塘和水体的生产潜力得到最有效的释放和发挥,也是鱼类健康生长,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因此,管理中要及时地打掉池埂岸边及池水中的杂草,清除周边环境和池中污物,及时的往饲养池加注或更换新水,注意环境安静,特别是在投饵喂鱼时,要尽量避免不应有的外来惊扰等。
3.调节好养殖池水质。其方法是:春夏时节,每15~20天往池水加注一次新水,每次的加水量为10~15cm。盛夏期间,每间隔7~10天就应加注一次新水或酌情适量的换掉养殖池内部分老水。到了秋季以后,池水水质渐渐转稳,这时就要通过换水的方法,将池水水位适时、适量的降低。总之,要使饲养池水质长期保持在肥、活、嫩、爽的优势状态。
4.保持池水溶氧量。水体中的溶氧量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另一重要条件。津新鲫对水体中的溶氧值要求不高,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饲养池水体中的溶氧量达4.5mg/L以上时,津新鲫生长最快、发育最好。为此,要注意保持养殖池水体中的溶氧量。特别是高密度养殖的池塘,在盛夏时期的高温季节,要掌握好开动增氧机的时间,通常情况,每昼夜应2次开机不少于6~9小时。如午夜零点后开机至早晨6点,或清晨2点至早晨6点,白天的中午12:00~14:00,或11:30~14:30,使养殖池水体中的溶氧量长期保持在4.5mg/L以上。
5.做好鱼病防治。津新鲫最大的优势是抗病能力极强。经各地多年饲养实践表明,津新鲫在饲养过程中从未发生过突发性或暴发性疾病,可以说津新鲫是一种不易发病的优良新品种,但是不等于在任何环境内、任何水体中、任何生长阶段的任何情况下,都绝对的不发生任何疾病。因此,在津新鲫饲养的全程中,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提早诊断,对症用药,提早预防,以便保证池鱼健康生长。笔者还认为,做好鱼病预防工作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加强水质和溶氧的管理。
6.写好池塘日记。只有坚持及时的写好池塘日记,才能实现有根据的回顾。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才能便于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应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