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航头镇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与几点思考

2018-03-20丁佳晶黄丽婷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场主农场补贴

丁佳晶 黄丽婷 孙 盼

(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农业服务中心 201314)

建立家庭农场是国家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2013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将农业补贴力度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生产主体倾斜,这将家庭农场的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2014年以来,航头镇按照浦东新区出台的各项政策,开始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经过几年努力,已经探索出一套符合航头镇实际情况的家庭农场发展路线。笔者在分析航头镇家庭农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航头镇发展家庭农场采取的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航头镇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给类似地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参考借鉴。

1 基本情况

2014~2017年航头镇共组建家庭农场40家,总经营面积557.04 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473.42 hm2,占全镇水稻种植面积的78.62%(上述面积均为补贴面积)。40家家庭农场主要分布在航头镇13个行政村中的12个涉农村,分别是沈庄9家、鹤东6家、丰桥6家、福善5家、海桥4家、果园2家、梅园2家、牌楼2家、王楼1家、鹤鸣1家、长达1家、沉香1家,其中有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区级示范家庭农场8家。

1.1 经营情况

航头镇40家家庭农场中粮经轮作型有34家,以种植水稻、小麦、青菜等为主;粮食型家庭农场有5家,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经作型家庭农场有1家,主要种植翠冠梨和葡萄。

家庭农场一般由2~3名家庭成员参与经营,个别面积较大的家庭农场,在农忙时会短期雇工3~5人。从2017年农产品销售情况来看,因经济作物售价较高,经济作物成为了粮经轮作型家庭农场经济收入的有力支撑;粮食型家庭农场通常自行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稻谷单价3.0元/kg、小麦单价2.0元/kg(2017年浦东粮管所统一收购价格);经作型家庭农场主要种植翠冠梨和葡萄,收入较为稳定。

1.2 收支情况

家庭农场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收入;二是中央、市、区、镇四级政府的农业生产补贴(经作型家庭农场无政府补贴)。

表1 2017年航头镇粮食型家庭农场收支情况 (单位:元)

由表1可知,2017年航头镇粮食型家庭农场户均经营面积为3.97 hm2,平均水稻生产成本为36 300元/hm2、小麦生产成本为6 090元/hm2,总成本为42 390元/hm2,稻麦销售总产值为36 750元/hm2,较生产总成本减少5 640元/hm2,在多级财政补贴下(主要是水稻种植补贴),种植稻麦的粮食型家庭农场户年纯收入为17 940元/hm2,且水稻种植面积越多、补贴越多、家庭农场的纯收入也越多,两者呈正相关。但如果生产模式是水稻与绿肥、水稻与休闲深耕时,纯收入会降低。同时,为减轻家庭农场的经营压力,浦东新区额外提供家庭农场吸纳农村户籍劳动力社保补贴18 360元/(人·年),这也增加了家庭农场的纯收入(同一家庭农场不得超过3人享有此补贴)。此外,家庭农场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土地流转、种子、农药、农资(化肥等)、农机使用、农田设施、临时雇工7类费用,其中承包土地的租金是最大支出(航头镇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指导价为18 000元/hm2)。在现有政策下,粮食种子实现免费统一供种,农药、化肥等实行一定的补贴政策,也部分降低了家庭农场的生产成本。

2 具体工作措施

2.1 大力扶持,出台配套政策

为鼓励发展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且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浦东新区对考核合格的家庭农场补贴4 050元/hm2,在此基础上航头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给考核合格的家庭农场追加补贴12 000元/hm2,形成了区镇合力、共同扶持的局面,有效促进了家庭农场的健康、长远发展。

2.2 规范服务,完善考核制度

(1)推行社会化服务,实行粮食良种区级统一供种,使家庭农场良种覆盖率达100%。(2)加强指导培训,由航头镇农业服务中心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结合“科技入户”项目,在作物生长的各关键时期派出技术人员下家庭农场进行现场指导,并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农场主有任何种植方面的疑问都可以随时拨打技术人员电话寻求帮助;同时,定期组织农场主参观区内其他镇高产农田,学习、讨教经验,在交流中不断提高粮食种植水平,实现农业增产增收。(3)实现全区农业信息、科技、农产品检测、植保、农机、农资农药、农产品营销会展、农业保险、农业气象预警等9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对家庭农场生产服务的全覆盖,切实解决家庭农场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后顾之忧。(4)在规范服务的基础上,通过规范考核标准,在年中、年底对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实地考核,实行优胜劣汰,逐步推进家庭农场的共同成长和长远发展。

2.3 做好协调,促进长远发展

(1)明确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指导思想。(2)做好基本农田区域内家庭农场的沟渠、道路等农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规划的布点工作,优先安排家庭农场农机配套购置补贴,强化对家庭农场的社会化服务。(3)积极探索和创新家庭农场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的模式,建立联结紧密、多元互动、多元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和壮大。(4)建立健全有关家庭农场的工作例会及督查制度,实现信息及时报送,努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3 取得的成效

3.1 机械化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有效减轻了务农人员的劳动强度

农场主能得到来自政府和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生产服务,包括农作物统一免费供种、粮食生产机械化、农资配套等服务,粮食种植机械化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有效减轻了务农人员的劳动强度。

3.2 粮食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

组建家庭农场后,农场主们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经常互相探讨种植技巧,也积极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再加上政策扶持,不仅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也促进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更促使农业生产得到了良好发展。

3.3 “三违”现象得到及时遏制和有效控制

家庭农场的成立,减少了很多外来的不规范种植户,有效改变了因不规范种植造成的脏、乱、差现象。同时,在政府秸秆还田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家庭农场主积极响应号召,将秸秆当作改良土壤结构的材料加以利用,不仅及时遏制和有效控制了“三违”现象,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形成了用地养地的良性循环,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4 进一步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建议

4.1 加大补贴力度,稳定农民收入

农民种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一旦遇上恶劣天气,就会严重影响粮食产量,降低农民收入。据航头镇家庭农场经营情况调查结果,粮食型家庭农场的粮食销售收入加上各级补贴可大致抵消粮食种植经营成本,故粮食型家庭农场纯收入的多寡取决于各级补贴的高低。因此,应研究出台降低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成本的相关措施,加大补贴力度,尽可能增加对家庭农场粮食种植的扶持力度,以稳定农民收入,提高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确保航头镇完成粮食最低保有量。

4.2 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

目前,航头镇部分家庭农场仍存在规模不成片、土地不集中的现象,且有少数农户将承包土地私自流转给外来种植户;同时,家庭农场主由于土地经营权不稳定也不敢加大投入,使良田广种薄收,造成资源浪费。为此,应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从而确保家庭农场能有序长久发展。

4.3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满足粮食生产需求

由于航头镇原基本农田种植蔬菜的较多,因此排灌设施破坏严重,这对种植粮食作物的家庭农场来说,其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粮食作物的生产需求。因此,应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修整道路和明沟、灌区改造、建造场地、库房、看护用房、晒场和粮仓等,以满足粮食生产所需。

4.4 进一步提高粮食附加值

粮食型家庭农场的粮食销售渠道较为稳定,主要有粮管所、镇农投公司、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自行销售等,以粮管所为例,粮食收购价相对较低,导致农场主收入也相对较低。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粮食附加值,以稳定农场收入。具体措施为:(1)统一包装和品牌,鼓励家庭农场将稻谷加工成小包装大米出售,由卖谷转为卖米。(2)通过适当补贴鼓励农场主卖谷给粮管所,保证国家粮食储备。(3)进一步促进镇农投公司、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之间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分工协作、抱团发展,借助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粮食营销及品牌包装,不断增加家庭农场的收入。

4.5 建立并共享冷库,延长农产品保鲜期

冷库主要用于冷冻、加工及冷藏,可延长农产品的存放时间,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目前,航头镇大多数家庭农场没有条件独立建立和运行冷库,导致各类农产品以低价集中上市,甚至堆放在家里或地里腐烂变质。而建立并共享冷库,能调节农产品上市时间,提高收益,不但有了增收保障,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菜贱伤农”的情况发生,且通过共享冷库还能取得节约成本的效果。

4.6 培育青年农场主,让农业生产“后继有人”

据统计,航头镇家庭农场主年龄在50~60岁的占50%以上,且部分农场主年龄将近60岁,存在较为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同时经营者普遍文化素质不高,难以跟上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步伐。因此,应积极培育青年农场主,让有知识的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农业生产,让农业生产“后继有人”,这必将对发展家庭农场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农场主农场补贴
农场假期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农场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一号农场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我的青春不迷茫——访90后女农场主谌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