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发展趋势

2018-03-20岳法刘春梅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转角驾驶员助力

岳法,刘春梅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北京 101300)

前言

汽车工业经过100多年的高速历史,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1]。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汽车销量为2888万辆,同比增长 3.04%。汽车转向系统作为驾驶员直接操纵的系统,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客户感知,甚至会决定车辆在市场的表现,需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满足人们的需要。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EPS)是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将最新的电子技术和高性能电机的控制技术应用于汽车的转向系统。它根据方向盘转矩信号和车速信号,以蓄电池为能源,电动机为动力,通过电子控制装置使电机产生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辅助力,协助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并获得最佳转向特性。典型的EPS结构见图1。

图1 EPS系统结构原理图[2]

由于EPS利于环保,安装方便,提高了主动安全性,并且助力特性可以根据转向速率、车速等参数设计为可变助力特性,所以一经出现就受到高度重视,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研究热点。随着汽车电源向48V的过渡,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EPS在车辆上的使用会越来越普及。

1 EPS发展现状

对比近期三次国内车展,展出车辆中 EPS车型占比由46%激增至81%,液压助力(含电动液压)占比大幅下降,EPS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助力型式。

图2 转向助力型式变化

目前EPS主要有三种类型:管柱助力、小齿轮助力、齿条助力,使用范围见图3。

图3 各类EPS应用范围

管柱助力式电动转向系统(C-EPS)的助力电机布置在管柱上,通过管柱实现助力功能,能实现的助力较小。一般应用在前轴载荷较小、机舱布置紧凑的小型车上。

齿轮助力式电动转向系统(P-EPS)主要有两种类型: 单齿轮助力和双齿轮助力。单齿轮助力式适用于中级车,双齿轮助力式适用于中高级车辆。它们的助力电机都安装在发动机舱,选配该种助力形式时还要考虑发动机舱布置空间的影响因素。

齿条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R-EPS)可以提供较大的助力转向力矩,主要适用于大型的车辆: SUV、卡车等。其电机也安装在发动机舱,同样也要考虑发动机舱的布置空间和电机的可靠性问题。

目前EPS已进入批量应用阶段,一般EPS具备的功能主要包括三部分:

(1)常规助力

根据车速和转角/扭矩信号,控制器对电机电流进行控制,通过电机实现助力,属于EPS最基本的功能。图4为助力曲线示意图。

(2)回正控制

EPS根据转角信号和车速信号,计算出车辆的侧向加速度,再通过电机助力,产生与侧向加速度相对应的回正力矩。一般带有转角传感器的EPS,回正控制比较好,残余角较小。

图4 助力曲线示意图

(3)阻尼补偿

在EPS运行过程中,由于控制器采样、电机感应等,可能会引起系统的自激震荡。路边激励也可能会使车轮产生摆振,从而引起转向盘抖动。为规避该问题,引入了阻尼补偿的概念,根据转向力的变化率,产生一个与转向盘转速相反的扭矩,确保EPS系统稳定性。

此外,EPS还具备良好的扩展功能,能为其他功能模块提供基础,如自动泊车、车道保持、无人驾驶、侧风补偿等。

目前国内外供应商对EPS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增加,国外TRW、ZF、蒂森克虏伯、捷太格特、昭和、万都、摩比斯等供应商已经推出了成熟的电动转向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各合资品牌车辆上。国内方面,株洲易立达开始研究较早,恒隆、豫北、新世宝、龙润等也已经推出了批量应用的有刷电机EPS,应用无刷的电机的EPS也逐步推广。

2 EPS发展趋势

从目前应用情况来看,未来EPS应用的趋势有三个方向:安全、高效环保、舒适。

EPS首先应满足整车安全性要求,保证成员安全,其次,随着电子技术发展,EPS应提供更宽广的拓展功能,最后,EPS也有环保方面的需求。

下文对未来EPS发展趋势做一些简单探讨。

2.1 冗余设计

转向系统作为重要的车辆安全系统,必须保障可靠性,而随着智能驾驶的逐渐普及,对EPS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对EPS进行冗余设计。如多ECU设计和信号自选模式等。多ECU设计是指系统内存在两个ECU,互为备份。其中一个发生故障时,另外一个能及时接管,减少突然的助力失效,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在此基础上,增加额外的扭矩和转角传感器,ECU可自主选择所需扭矩和转角信号,即为信号自选模式,系统冗余度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能更高。

2.2 48V电源

随着电子设备在车辆上应用的日益增加,传统的12V电源已经逐渐难以满足需求,48V电源有望解决这一困扰。在节油减排的方面,48V系统也有着巨大优势,据欧洲厂商实测,搭载48V系统的车辆与传统车辆相比可以降低13%的油耗。[3]

对于EPS而言,尤其是CEPS,电机布置空间较为紧张,对电机体积提出了苛刻要求。但受限于系统所需的输出功率,电机进一步小型化极为困难。提升电机工作电压可在不加大电机体积的情况下增大电机输出功率。另外,较小的输出电流也有利于减少对电子芯片的冲击,可提高其寿命。因此,采用48V电源将是EPS未来发展的方向。

目前欧洲已经制定 48V电源系统的相应标准。电动汽车因采用高压直流供电,可以方便实现到48V电源系统的转换。[4]

2.3 多助力模式

EPS相对于HPS系统,最大的优点是真正做到了随速转向,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驾驶感觉。但同一辆车辆,不同的驾驶员(性别、年龄、个性、身体状况等),对 EPS助力特性也有不同的要求,目前的EPS无法满足每一个驾驶员的需求。若在ECU中存储多种助力特性曲线,可形成多助力模式,由驾驶员根据各自驾驶习惯自由选择,则可以最大化满足驾驶员的需求。

多助力模式对硬件改动较小(增加选择开关),软件及调教费用较低,性价比高,未来推广较为容易。目前现代胜达、IX35等车型上已经配备多助力模式。

2.4 线控转向

随着车辆电气化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线控转向(Steering By Wire,SBW)已经成为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未来会取得广泛应用。所谓四轮转向,是指取消转向盘和车轮之间的机械连接装置,使用控制信号连接,又称为柔性转向系统。

图5 SBW结构原理图[6]

SBW 的结构原理图如图5所示。转动转向盘时,转矩、转角传感器2将测得的转矩、转角信号传递给ECU,ECU 根据汽车车速、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和位移传感器7测得的位移信号控制路感电机4生成反馈转矩、转角,使驾驶员获得良好的路感;同时,ECU向转向电机5发出控制信号,使汽车按照驾驶员所期望的方向行驶[5]。通过对SBW传动比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满足汽车在较低车速下采用小的传动比以增加系统增益,而在较高车速下采用大的传动比以减小系统增益,实现转向时转向路感和转向灵敏性的完美结合。

线控转向主要优点:

(1)能有效消除转向干涉现象,为实现自动控制提供了先决条件。

(2)系统在汽车上的布置更为灵活,转向盘可以按需要布置(左右舵车型开发难度进一步降低)。

(3)可以取消管柱,对踏板等周边件布置更为方便,也可以增加驾驶员腿部活动空间。在碰撞中,消除了碰撞对驾驶员的潜在风险,安全性得到提高。

(4)消除了地面对转向轮的冲击,提高舒适性。

(5)EPS固有的优点得到了保留(如燃油经济型、随速转向等)。

由于 SBW采用柔性连接,转向盘和车轮之间取消了机械连接,且电子元器件易受电磁干涉,需要接受的信号较多,系统复杂,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最亟待解决的。为保障安全,一般采用冗余设计的方法,如在系统中增加传感器、电机、电源或备份机械结构等,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如全球率先量产采用SBW的英菲尼迪Q50,就采用了备份机械机构的方式(图 6)。车辆转向时,不依靠传统的机械连接,而是依靠三组电子控制单元(ECU)进行控制,根据路况和转向盘转动角度和扭矩、车速进行综合计算,从而指挥转向电机机构实现转向。当任意一个ECU被监测到出现了问题时,备用模式将激活离合器,恢复至传统的机械传动转向模式,确保驾驶员可以掌控车辆。

图6 英菲尼迪Q50 SBW

2.5 功能拓展

EPS作为一个电控系统,与其他系统可以集成开发。在满足转向系统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提供功能扩展,如车道保持、自动泊车、无人驾驶、侧风补偿等。

车道保持模块中,驾驶员偏离预定道路时,EPS将按照系统指令(若需要),驶入正确道路。

自动泊车模块需要EPS实现精准转向,自动控制转向盘转角,实现车辆停车入位。自动泊车也可视为无人驾驶的初级阶段。

在无人驾驶车辆中,EPS将按照系统的指令,及时准确地改变车辆方向,真正代替驾驶员掌控车辆。

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如果有侧风干扰,车辆将偏离行驶方向,发生危险,若此时通过EPS施加一个与侧风方向相反的转向盘转角,可以纠正车辆方向,保持车辆直行,确保安全。

与ESC(车身控制系统)的集成。ESC会输出转向扭矩需求,EPS产生相应的转向扭矩,从而使车辆的制动压力快速提升,达到稳定车辆的效果。ESC和EPS的匹配能最大化稳定车辆和改善制动效果。

3 总结

电动化和智能化是车辆发展的趋势,转向系统同样遵循这一趋势。随着电器元器件价格的下降和EPS技术的成熟,EPS发展前景会更加光明。未来EPS会朝着安全、高效环保、舒适的方向发展,冗余设计、48V电源、多助力模式和部分拓展功能会得到快速逐步应用。在解决线控转向的可靠性和成本问题后,线控转向作为转向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逐渐普及在量产车型上。

[1] 陈家瑞.汽车构造(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赵万忠等.新型汽车动力转向技术发展综述[J].汽车工程学报.2012.11.

[3]新浪汽车.48V系统将为汽车产业带来重大改变. http://auto.sina.com.cn/news/2014-03-24/11411281430.shtml.

[4] 王强,张红莲.谈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点及发展[J].农家科技.2014.5.

[5] KOIZUMI R,KURATA F,YAMAMOTO M. Experimental Study of Lateral Acceleration Feedback Control with Steer-by-wire System[C]. SAE Technical Paper. 2010-01-0996.

[6] 申荣卫,陶炳全.汽车转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

猜你喜欢

转角驾驶员助力
助力成功七件事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百花深处
一种门窗转角连接件
请你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