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兩會,重塑中國自信新貌
2018-03-19王定昌
王定昌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全國人大第十三屆一次會議於2018年3月3日、5日在北京盛大召開,這次的全國兩會受到全球各國的高度關注,因為這是自中共十九大以後的第一次人大、政協兩會,會議之中討論的議題更是牽動著中國下一輪改革發展的命運與兩個百年計劃的進一步推動落實。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三千多名人大代表們、二千多名政協委員們將承擔有史以來議題最重、議程最為緊湊的一次會議的重要付託,為中國十三億民眾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大會重點討論與決定新一屆國家領導人換屆選舉、我國憲法修正案、推進《監察法》與監察體制確立、黨和國家機構變革、政府工作報告、人大政協自身改革討論等議題,而上述的內容幾乎都涉及到我國憲政、法制、機構變革的綱領性方向,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說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推動的改革開放壯舉已經被歷史充分證明是成功的,那麼下一階段則對於黨和國家發展、深化改革更賦予了深厚的期望,在國際國內充滿挑戰的局勢中,中國更要和平自信崛起。
在國際層面,世界局勢瞬間萬變,從未有哪一個時期有如21世紀這般區域、國家競合白熱化:東亞朝核問題與朝韓對峙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下,隨時可能被點燃火藥桶;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右翼勢力、保護主義抬頭,在對中國交往議題上也不斷採用“合縱連橫”的方式對中國施壓;而美國歷史百年來,第一位狂人總統特朗普的出現,更是在中國和平崛起的前路上不斷發難,在匯率、外貿、經改等領域拉升中美兩國的對抗態勢,一意塑造“中美兩強對立”的格局,因此中國在對不斷增強的國際挑戰上,除了充分運用老祖先“和而不同”、“上善若水”的智慧,化解國際間的衝突矛盾,更要進一步提升綜合國力,加強在國際多元博弈格局中的主導權與話語權。而國力的提升離不開在新時期的佈局與改革深化,尤其是在對外交往中的策略與戰略,發展是硬道理的真諦在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中更加彰顯出其重要性。
在國內層面,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黨和國家在風雨之中砥礪前行,帶領中國人民脫貧致富,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百年來中國的屈辱在黨和國家艱苦卓絕的努力下徹底扭轉,中國人再次光榮地走進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模式”、“中國製造”、“中國設計”已經一步步在國際獲得認可,中國經濟更是新時期帶動全球發展的強力引擎,可謂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當老百姓的荷包越來越充盈之際,最直接反映的就是民眾走出國門旅遊觀光、教育求學等,這樣的數字比例一年一年顯著增加;同時,在海外越來越多的孔子學院落地,海外人士來華求學、交流熱潮持續升溫,中國人的文化軟實力從我們自身的認同到他者的認可都逐漸強化,這是一個嶄新的新時代,毫無疑問!在過去五年中,習近平總書記推動中國各項改革堅定進行,反腐打貪更是穩定國本,回歸初心,在一系列強而有力的舉措中,為中國內部的各項發展贏得時間,迎來新機遇。
當然,新一屆政府即將換屆上任,對於關係百姓民生與發展的重要議題,例如:如何打贏藍天保衛戰,進一步改善大氣污染與改進垃圾分類處理問題?如何在醫療改革領域以民眾基本就醫權利為依歸,推進預約診療與分級診療等制度的進行?如何在教育領域加大投入,推動我國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深化,從而為下一個四十年的發展奠定人才儲備池?如何進一步保障住房、提供公租房以及保障弱勢、貧困人口的生存權利?如何推動國企、機構改革,加強收入再分配,縮小貧富差距,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如何在老齡化危機之下,維持中國人口紅利,制定合理有效的長遠人口鼓勵政策與照顧好老年群體?等等,這都是下一階段中國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改變與目標的實現,是需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長時間來踐行的。在這個關鍵的時期,黨和國家的穩定是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帶有天然的使命、人民的付託,在新的時期必將會團結最廣大的力量,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3月5日是人民深切緬懷的周恩來總理120週年誕辰的日子,“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少年之言直到如今仍然振聾發聵,19歲的他在出國留學前夕與同學分別時說到“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如今這盛世如他所願,也如人民所期待。新的征程已然開始,2018年的兩會承擔了更大的歷史責任,因為他們將決定與見證這個國家在下一個時期裡更加自信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