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经营所需的四种意识
2018-03-19仵希亮
仵希亮
农业由种植到经营,由产品到商品,融入了经营方式的转变。经营思想融入人心,上升到意识层面,形成生活生产中形影不离的文化观念,形成一种意识。依托文化拓展经营,依靠文化发展产业,把文化深化成意识,形成了一种理念。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速水佑茨郎教授曾经讲过农业发展的二阶段理论,他认为,农业要先后经过以资源为基础的农业发展阶段和以科学为基础的农业发展阶段,在以资源为基础的农业难以维护之后,必须过渡到以科学为基础的农业发展阶段,如此才能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使农民持续增收。资源和科学技术都是农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但即使有两者的投入,农业效益也仅是边际递增,除非能有技术的重大突破。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可利用农业经营思想进行解决。农业经营所属管理领域,而管理与土地、劳动、资本被西方经济学家被称为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四种耦合生产资源。在我国,王继宽、杜二明、郅麦玲以政策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科技意识、产业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来讨论农业经营意识。许开录以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产业化经营观念、开放经营观念、创新经营观念来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邓大才以经营意识来安排农业生产结构,配置土地、资金、劳动力生产要素,安排务工务农时间,选择产品销售时间,搞活农村资产资源。王征兵以农业经营意识来安排农业生产要素,对最佳要素进行组合,发展精细密集农业,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
农业经营要意识先导,理念超前,把握农业经营的核心概念,上升思想性,以此开展。不同于人,抢得行业制高点,拥有先机,无论农户、涉农企业、地方政府都可无往不胜。从市场需求到商品化生产,把商业与公益融合一起,把产业上升到文化高度,从市场、商品、公益、文化四个方面做起,以市场夯基础,以商品促规范,以公益树品牌,以文化谋发展。
1市场意识
农业经营要抢得先机,拥有市场,以市场促进生产,以市场测定需求,定量生产,紧跟环节,使市场成为联系需求与供给的一座桥梁。在农业产业发展有所雏形的地区,尽管发展晚,但起点要高,要占领产业上游,在当地形成交易市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规制,企业规范,农户参与,但具体还需回归到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路子上来。
1.1由生产基地转为市场
农业经营特别容易受到资源制约,这些资源如土地和林木,容易限制农业产业化发展。一些重茬农作物受到土地限制,会向产业区周围辐射发展,有些会围绕农产品市场集中地区发展,在发展初期可能无序发展,但当地政府如果适当引导会有“后发优势”,即发展晚,起点高,能在地域品牌上占有优势。
1.2利用网络构建虚拟市场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农产品市场越来越虚拟化,农产品交易借助于计算机、手机等现代通讯设备实现网上交易。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网络市场。农产品经营要利用好网络平台,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网络更是解决了交通问题。网络市场使产业发展落后地区和企业能够后来居上。发展晚,但起点高,声势大,宣传度强。
1.3配送渠道也是一个市场
对于地方产业而言,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会基于当地建立市场。对于农产品经营企业个体而言,销售渠道也是个“市场”,这种渠道能让农产品走出本地,依托品牌,走入终端市场。利用配送供货渠道,在经营某一类产品同时,可兼送其他货品,从运营角度来讲,这能降低经营成本,可开发多种多样的产品,建立生产基地,扩大经营范围。
2商品意识
农产品从原生态的产品到市场上的商品,是意识转变的过程,也是农产品逐步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围绕消费者需求对农产品进行标准分级。
2.1把农产品作为经营要素
从净菜产业到果蔬礼品市场,从生产基地到观光农业,都是把农产品当作一种经营要素,以农业为基础、为依托,拓展开来,实现农业的综合开发,减少农业要素所占比例,向商业、旅游业转变。这是农产品原始形态进行商品化的探索之路,也是农产品向初级商品、高级商品转换的过程。因此树立商品意识,善于观察,暗析消费者心理,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经营农业。
2.2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永远的健康概念
在商品开发中要有生态意识,对安全环保要充分重视,绿色健康是社会消费观念的永恒主题,可使商品在产品品质和营销概念上上升到顶级层次。但在具体经营中,企业容易走形式,大多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还是从市场上通过经纪人收购的,产品加工仅提供初级包装,不能保证是绿色健康产品,不能实现食品加工的全过程是无公害的。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有自己生产基地并对加盟农户生产过程有严格监管的企业最终在市场竞争中是能获胜的。
2.3服务也是商品,可增加竞争性
服务是商品的延伸,服务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下根基,开拓出商品层次,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创造出商机,能够使生意发展长久。为顾客更进一步考虑,利用现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利用通讯工具和网络,可直接上门配送农产品,增值服务,促进销售。
3公益意识
企业从社会获得利润,同时也需要回报社会。农业企业也是如此,农业企业从事公益事业的做法更能赢取人心,提高自身的美誉度,为品牌增加含金量,这也是农业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
3.1做有社会责任的企业
农业经营企业在公共参与过程中,最基本做法要向社会提供健康食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与此同时,向社会传递爱心,表达一种公益理念,主张一种公益精神。企业做善事易于引起公众好感,有助于企业发展。企业增加了美誉度,是品牌营销的战略之举。从美国的福特基金会、比尔·盖茨基金会,到中国的邵逸夫教育基金,无不是企业以从事公益事业回报社会来赢得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
3.2向农民传播养殖种植技术
农业是个基础产业,从业人员多,社会影响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技术传播过程,技术传播的同时也带动农民致富。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技术传播获得广大农户生产的符合进一步加工要求的初级形态商品,农户通过技术带动了规范化种植、养殖,获得经济回报。这种带动过程,同时也是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社会、回报社会过程,具有公益性质。
3.3利用售后服务渠道充分发展农民组织
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根据农业行业特征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以点带面扩大企业影响。这些企业所引领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能够很好地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裨益于广大农民,传递企业的精神价值。
4文化意识
文化能为企业增加活力,为产业增加内涵。企业常兴需文化振兴,产业常在需文化支撑。文化表现在商品上,则是表现在商品的历史渊源,文化表现在企业上,则表现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有自己的文化气息,文化表现在产业上,则是融入当地风土人情,具有人文气息的产业文化。
4.1开发商品要融入文化要素,结合歷史
农产品开发成商品过程中,要充分发展自己的文化特征,融入文化元素,使得农产品因文化融入而意义深远。这种商品在出售过程中,在诉说一个美丽传说,传达一种悠久气息,表达一种美学情感。
4.2
涉农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行基石,广义的企业文化包含企业规章制度、标识标志、员工气质等方面,而狭义的企业文化便仅仅限于企业的精神理念。企业文化有深浅层之分,深层核心归结为企业的理念精神,浅层便是各种表象特征,是一种外在表现。无论何种企业都要构筑自己的企业文化,涉农企业也是如此。
4.3产业要靠文化推动
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也是农业产业文化形成的过程。某种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是经济因素一方面影响,而是社会因素综合包容。产业长久发展不仅仅是市场带动,还有非市场的社会影响。产业发展要综合多头并进,发展不同产业状态,以多样化丰富产业层次,逐渐融入文化内涵。这种文化融入当地特色,以当地的历史发展、人文风俗来阐述产业。对于单个企业来讲,企业融入当地的个性文化元素,表达了自己的某种主张,传递了一种人文精神,既是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发展产业文化的一部分。有些企业通过建立某一类的博览馆来表达一种企业文化和产业文化。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要有文化根基,融入当地民俗风情。通过农业采摘节,以农业为依托,从文化上着笔,通过旅游带动来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