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气象与养生
2018-03-19宁蔚夏
本栏目撰稿人宁蔚夏,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近35年。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医卫科普创作专委会副主任,成都市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3项科研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科普文章3000余篇,独著、协编医学科普图书6部,先后被授予四川省九十年代优秀科普作家、四川省十佳科普作家等称号。
春天,气候由寒转暖,冷空气与暖气流常交替出现,是冷暖气团的过渡时期,气温变化较大。俗话所谓“百草回芽,百病始发”,正是由这种特殊气候造成的。尽管春天是万物披新、百花盛开的季节,但人们切莫对这种特殊的气候掉以轻心,尤其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更应注意,要看天行事,根据气象医学的预报进行养生,防范疾病。
春天北方冷空气较强,空气由低温高压区向高温低压区流动加快,导致了多风的天气。大风可使地表水分迅速蒸发,空气湿度降低,使人口唇干裂,鼻腔黏膜变得干燥,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这样,“冬眠”后开始孳生、繁殖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便会乘虚而入,致人罹患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这些疾病虽多见于小儿,但老年人切不可忽视,尤其是对流感和流脑要提高警惕。要注意居室通风,勤晒被,勤换衣,多晒太阳,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去,家庭可常用食醋熏蒸,以避免或减少感染的机会。另外,还要多去户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这种气温骤降和气压剧升、冷暖无常的春天里的“冬天”气候,还可致人体交感神经失调,反馈性地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血凝时间缩短、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有关调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一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11—1月和3—4月。所以,冠心病患者尤应注意“春捂”,不可骤然减衣,以防料峭的春寒引起冠状动脉的痉挛收缩,同时还应注意避免重体力劳动和精神紧张,饮食不可过饱。另据医学研究,4月份前后人体血压呈上升趋势,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要注意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暴怒。可多开展打太极拳之类的轻体育活动,调整血压,并经常以食指在耳下沿背至根部从上到下进行穴位按压。
伴随盛开的百花和徐徐的春风,3—4月,空气中花粉、尘埃开始增多,兼之一些日趋活跃的微生物,这些致敏原一旦人体接触或为人体所吸入即可发生花粉症、过敏性鼻炎、春季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以往有过敏史的人须注意,春天应加强自我防护,刮风时应注意关好门窗,少去户外活动,以减少和过敏物质接触的机会。有的老年人吸入这些致敏原会诱发支气管哮喘,严重的胸闷、憋气,经年反复发作,可导致肺气肿,因而有哮喘病史的老年人一旦发病,应及时就医。
春季多暖风活动和低气压天气,这些都可造成人体情绪改变,要么烦躁发怒,要么陷入不知所措、沮丧和抑郁状态,据精神病气象调查統计,一年中3—4月为精神病复发率最高时期,其中以4月为顶峰。对于老年人来讲,春天保持精神愉快格外重要,宜多开展些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如春游、唱歌、做操等。对于有精神宿疾的老年人,应经常进行访视,要主动关心他们,热情帮助他们,为他们解除烦恼,排遣不良情绪干扰。对发现的精神异常者,须加强观察与护理,必要时请医生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春季气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也反映在心理上,因此,作为与之相应的人来讲,在风光秀丽、充满生机的春天,应顺应自然,适应气候,做好自我调节,与美丽的大自然和宜人的气候保持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