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探索
2018-03-19李广州
李广州
摘 要:创新实践教育是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重要命题,各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探索都是为了形成一套可行的实训管理机制。创新实践基地用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实践项目为主线的方式为切入点,对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意、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进行分析研究,为高校的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实践基地;实训管理;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校企联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创意、创业已然成为高校教育的主旋律。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是要紧贴行业实践、社会服务而进行的。信息化极大发展的当今社会对于广告传媒、互联网、移动设备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如今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使得大学生创新实践的教育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对提高创新、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和完备的实践基地建设
(一)国内外建设现状
西方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十分注重产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0世纪50年代利用高校的科研能力,建设一批高科技信息产业园区,例如美国硅谷工业园。硅谷工业园凭借斯坦福大学的科研水平、师资力量吸引了很多科技型企业。
国内各类形式的创新实践基地涌现,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培育高素质高级工程师和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由高校主导的创新实践基地、科技园、创业园区更是不胜枚举。尤其国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背景下,以创业为导向把握“互联网+”时代脉络,突破传统实训基地形式,围绕突出的专业优势、实训优势、空间优势开展众创空间、创客中心建设。2016年底,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各地众创空间已经超过2300家。
(二)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需要
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创新实践实训基地(创客中心)是秉承学院“充实光辉”校训、“创客教育”理念,为艺术类高职大学生打造的创新进阶实践式的高校实践教学空间。
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突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迫切性。创新实践基地突出“创新、实践、交流、合作、求知”核心特征,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科研、教学相长等方面,依托现有国家级、省级实训空间条件,以就业技能服务、创意设计社会服务(独立项目)、创新综合实践(创新计划)、创业教育与项目扶持四个模块为依托,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进阶式培育。以视觉传播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摄影摄像艺术、展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鼓励支持学生自主申报各类专业竞赛、省级创新实践计划。
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实训管理
(一)创新实训管理模式,项目式启发学生创造力
与相关教学、科研、实训管理部门展开创新实践基地开放式管理讨论,目的为将创新实践基地实施开放式管理。积极实现项目教学、产学融合、校企联合的融合模式。打开高校实训空间,引入教学、科研项目、企业实际项目,让专业教师、企业项目团队共同制定项目计划,教师带领学生组建项目团队。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体会艺术设计项目一般工作流程,明确自己的责任与工作内容。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的操作中,跟随拥有资深经验的企业团队学习设计项目的各个关节环节。师生通过设计研讨,从前期设计资料准备、调研报告撰写,到中期与项目客户沟通、修改方案、打樣开料,再到后期设计图稿、设计方案汇报等全方位的项目设计体验。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给予的启发,提升学生在创意思维、设计思维。在多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管理下,校方教师团队与企业项目团队相得益彰。从项目活动中,学生获得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的机会,并且体会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提高工作效率等多方面的社会能力。引入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创新实践基地迸发出新的活力与创造力。
(二)服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实践基地可续性
通过组织各类艺术设计行业、企业资深设计总监及管理者,丰富在校教师社会阅历、行业前端信息。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产教融合”“企业实践导师”等多方式提升中青年教师综合业务能力探索。各种师资培养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也应运而生,根据各高校实际教学任务需要,较多的选择“半脱产”培养方式。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半脱产”的师资培养一方面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另一方面造成教师培训机构、企业与学校两边跑的境地。这样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人才培养计划,无法保证培养结果。
创新实践基地可以拓展教师发展中心部分职能,为教师培养提供相关条件,为教师、师资培养组织部门提供了人才培养空间与保障。通过引进来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或与大型广告公司、传媒企业联合制定短期培训计划等方式,确保教师不出门就可以完成提升培养。
(三)校企联合创新专业设置,服务经济社会改革发展
“产教研”协同发展一直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出社会满意度高、企业乐于接受的高技能型学生是高职院校的目标。2017年3月31日由教育部等五部委提出《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机制,改进高校本专科专业设置;自主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支持高校对接产业行业需求,经学科和产业行业专家充分论证后,按照专业管理规定设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
以创新实践基地为载体,融合学科和行业专家意见,开设艺术设计创新、艺术设计+互联创意等相关专业。开辟一个“校企联合培养·致力经济社会服务”的新型专业,聘用符合条件的广告企业高管、资深设计师作为专业教学团队。打造企业为先,融合高校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型专业。“校政企”三方协同制定创新实践教育体制机制,为新专业拓宽道路,多方面配置高校行政服务、实训资源、师资力量以及其他。
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
(一)开放性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开放性思维,就是指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打开思维边界,多维度、多方位看问题。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一个与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紧密的专业门类,要发挥这门专业在行业创新、前沿引领导向作用,除了从艺术设计的形式感创新外,更要突出培养学生开放性创意思维、创意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设计行业更是不能墨守成规,要做到开创引领。例如将最前沿、最流行的“黑科技、硬科技”研究结果以及与专业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知识引入到创新实验课程中,丰富学生认知深度与广度。例如在可视化信息图表设计表现中,在构思、创意信息图表设计时必须要保持一种开放的视角,除了从形式感角度出发,还要思考具体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准确表达数据代表的含义与逻辑。具体到设计理论课程,可以融入创意思维、国外最新的开放性思维设计研究方式来进行授课。例如,在品牌策划方向实践教学案例——为某个不知名品牌新产品开拓市场。通过开放性思维引导,决策出为了制造新的消费者冲突,精细化差异营销策划方式,将目标受众不断细分,为这批产品筛选出一批特定的人群,通过时尚话题口碑营销、软文合作、名人攒足合作推广等营销手段,让业界对该产品高端、时尚的产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客户产品及相关服务的市场价值,进而大幅度增加了客户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开放性思维可以在这个专业领域发挥重要的实际作用。
(二)学生自发组织“跨界”模式
当今经济社会,“跨界”似乎已经被催生成为了一股潮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等。当下最热门的当以“互联网+”引领一些列跨界与融合。鼓励引导大学生跨界学习、协同合作是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主题,也是创新实践的重要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导向,自发组织各类学生社团、科技协会、创新工作室等形式开展各类创新创意活动。在学生自发组织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不同社会背景、专业特长、兴趣特长的同学协同合作的局面。通过这种自然的“跨界”模式,学生可以体会到更丰富的创新实践合作。
(三)专业类竞赛、项目申报模式
通过系部、学院层面,组织开展各类创意竞赛、专业作品竞赛,支持与引导学生积极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申报。以竞赛为导向,使得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以致用。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外界的强化因素可以塑造行为,如果一个人因为他的某种行为而受到了奖励(正强化),那么他很可能重复这一行为,获得各类奖项(项目结题)。得到各类形式的奖励,就是一个对学生有重要意义的强化物。在评选的过程中,举办隆重的颁奖仪式、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充分满足参与竞赛学生的成就需要,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让学生能進一步成长。
(四)校外实训基地联动模式
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是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成立的,设置在企业内部,用于在校学生实习实践技能的场所。校外实训基地就是学生与一线岗位“零距离”接触,为巩固校内所学专业知识、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了可靠的平台。通过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衔接作用,可以实现学生校内准备、校外实践的“无缝对接”模式。解决了过去实习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无法真正投入到一线工作、站在边上看一下走过场等不良现象。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引入一批“高精尖”企业业务骨干定期与在校教师进行联合授课,将企业一线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并入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在校内就体会一线工作状态,进一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
四、结语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旨在探索艺术类高职院校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进而真正实现高校、政府、企业、市场的“无缝对接”,从而更好地根据行业需要,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创意、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多样化的艺术设计人才。
作者单位: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