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居智能发展下的居住室内空间设计应用研究

2018-03-19杨逸

大观 2018年2期
关键词:研究

杨逸

摘 要: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地球,而家居空间则是我们一定需要的物质基础条件,对我们来说,家居住宅的形式何其重要,它的发展对我们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科学也在发生着改变,它一直在飞快地进步着。由于现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达到人们满意的效果,家居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出神入化。目前对现代人的居住追求来说,舒适、环保、安全、便捷以及高效,似乎已经成为主题。文章就具体设计环节进行系列阐述,希望可以为我国的智能家居设计提供更多的借鉴资源。

关键词:家居智能;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一、智能家居

所谓智能化家居设计,即办公或家用设备的人性化控制。这个控制是指通过智能设备的遥控,来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这需要一系列的现代化传输手段和形式,以及依照人事先输入的指令进行操作等可以替代人类的操作与运行的技术设施和手段。

二、对智能家居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时代经济水平逐步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不管是精神需求,还是物质需求,都进入了新的阶段,有了新要求,人们的眼界也随着时代进步得到了巨大拓展。智能家居形式已经被广大人们所接受和熟知,人们生活居住条件提高及房地产行业火爆的情势下,家居室内装修行业必定会快速发展起来,和此类相关的电子产品业必将会一并推进。家用电器设备以及很多的家居装饰企业,它们既然能够在全国迅速蔓延发展,必定自有它的长足之处。不管是设计水平,还是电子科技水平,这些企业从物质到精神功能及个性化装饰的满足,都得到了人们的信任许可。在高科技发展快速化的今天,对于那些拥有居住环境高标准追求的人们来说,便捷、安全、高效、节能已然成为人们的共同目标。同时这也看出我们对智能家居进行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在空间设计中怎样具体对智能家居设计进行利用

智能家居形式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其必定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更加完善。在进行住宅智能化设计时,存在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根据生活空间的不同需要做不同设计,我们主要的居住室内空间包括以下内容:卫生间、居室、卧室、厨房。我们根据它们设计条件的不同需求,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就不同。

(一)智能系统在起居室中的应用

下面主要进行起居室中的智能化应用介绍。

1.投影大屏幕电视

对智能家居用户来说,将投影大屏幕电视放置于起居室内,可谓是在视觉上的完美享受。而且电视自带放映功能,用戶不用出门,在家就能享受到电影院的待遇。因为投影大屏幕的使用需要一定面积,所以起居室会有一些面积上的要求。

2.智能照明控制的应用

不同的功能下可以配置不同的灯光模式,这些灯光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遥控器就可以轻松完成操作。比如,起居室内安装了家庭影响系统,就可以在看电影的时候选择对应的影院模式灯光,如果有客人来访家中,灯光还能够启动会客模式,然后可以对交流活动进行配合。

3.智能控制面板的使用

智能家居的主控制面板的安装位置通常都是在起居室内,卧室是负责安装分机的,所以人们操作起来也比较便捷,但是要在安装的时候注意整体设计的协调性,达到和谐效果。如果面板的数量比较多,就要考虑如何进行合理布局分配,尽量可以达到美观效果。

4.智能报警器的应用

在整个室内,起居室都算是中心区域,所以常常需要将报警系统在起居室内部设置,一旦有危险事故发生,便可以让报警按钮可以及时触动,系统显示屏会立即报警,并及时拨打求救电话,同时将报警信息发送手机当中,倘若想取消报警,可以用输入密码的方式将命令取消。

(二)智能系统在卧室中的应用

卧室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都很特殊,尤其是现代化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每天我们都处于一种疲惫劳累的状态,而卧室正是家居空间中的休息睡眠空间。我们每个人一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睡觉,也就是说除去吃饭、刷牙、就厕、学习、娱乐等一系列的活动之后,我们呆的时间最久的地方就是卧室,因此,卧室在空间的舒适性、私密及安全性上要求很高。所以对于智能家居中的卧室设计来说,一定要充分考虑很多因素,例如空气质量问题,卧室照明问题等。自动遮阳系统必不可少,其能够给卧室带来便利以及舒适性。对于卧室的智能设计来说,灯光上则没有要求很多,比较简单即可。我们是利用双路开关,将客卧的灯光进行分路控制,划成两路,然后将各种模式的场景开关设置于床头。比如,看书模式、休息模式、起夜模式及休息或全开模式都可以进行设置,需要每个模式的活动时,只要在相应的按键下面按上开关即可。一般都会将卧室到卫生间走廊的这部分灯光设置成缓缓点亮的模式,这是为了不产生对其他休息的家庭成员的干扰。当使用完灯光以后,只要在上床后按下“休息”的按钮即可,这时候灯光也会根据指令的指示全部关闭。另外,卧室中必定会安装窗帘,那么电动窗帘的设置自然十分重要,用户可以将控制窗帘的开关用遥控器进行操控。每到晚上该休息的时候,窗帘便会从系统那里得到关上指令,进行自动拉上,到了早上天亮的时候,窗帘也会根据系统的相应指令自动拉开。利用智能化编程控制系统的各种功能,也可以进行床头灯的控制活动,两个床头灯都可以进行智能化控制管理,也就是说,主人可以将它进行单独控制,也可以设置成各种场景模式中的任意一种场景模式功能。除以上功能外,对于卧室空气质量的提升,控制系统也是可以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水平的重视程度的提升,远程护理及医疗诊断系统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这方面的发展必将还有后续深入性研究。所以说卧室还是应该留取适当的空间,来满足智能健康信息采集需求的。一般情况下,基于对用户健康信息的采集和系统的安置的适合度考虑,还是需要将卧室空间设计的比较安静私密的,这样的设置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智能系统在厨房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对家居厨房的要求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智能厨房的概念不仅仅是对厨房形式的设想,更多的是考虑厨房性能的实用设计,它已经进入到我们的家居生活中来,而且越来越吸引我们对厨房设计的期盼目光。以下几点是设计智能化厨房需要关注的几个设计原则问题。

1.厨房布线问题

管线在厨房中是比较杂乱的,所以厨房布线十分重要,一般都需要选择专业性较强的队伍来进行施工设计,过程中,对于各个工种间的配合沟通问题,要多加注意。

2.厨房垃圾问题

对于厨房来说,垃圾处理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不及时清理垃圾,就会造成地下水和地表的污染,所以于厨房内进行有机垃圾处理器的安装是明智的。另外,还可以用技术手段将垃圾进行可用的生活燃料转化,为人类提供电能、燃气及热能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3.安装探测器的问题

厨房里进行煤气探测器、漏水传感器的安装必不可少,安装时,应注意和灶台留有一定適当距离,避免出现把正常操作误认为危险事故而发生报警的情况。

四、智能家居在卫生间中的应用

正因为我们的生活水平是不断提升的,我们的生活品味也就随之提高,特别是对于卫生间的设计,一定要在具有多功能智能化运用的同时,还要顾及到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因为它的功能已经不再是原有的单纯用厕那么简单,也不再是只用来满足人们的传统换洗需求。现代家居的卫生间设计,讲究更多的是人们对环境使用及舒适度方面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到使用方便以及对使用者的精神功能也有所满足等问题。

(一)灯光智能

可以将红外感应器和无线开关设置于卫生间内,用户进入卫生间后,灯光自动慢慢点亮。如此一来,用户在夜晚就不用再用触碰灯具开关的方式来开启灯光,如果时间很久都没有探测到有人活动,系统便会自行启动关闭照明功能。

(二)音乐智能

通过智能功能对背景音乐系统进行控制,住户在洗浴或用厕时,就可以听到播放的音乐或广播,可以达到有效愉悦心情,缓解疲劳的作用。

(三)自动化设备

智能座便器,其智能化的功能十分强大,除了可以进行温水冲洗、夜光、按摩等功能外,还可以给用户进行身体的清洗处理,并且可以实现对人体进行健康体检的功能。远程医疗诊断及护理系统可以帮助住户测量体重、体肥和尿样,同时能够将检测数据传送出去,实现远程就诊的功能。现代化的智能卫生间设计,其要求己经远远不止实用舒适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可以合理联合高科技手段,不断对我们的需求进行满足。

五、结语

家居室内空间行业对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无疑是对其行业的巨大推动,其通过现代化智能科技手段的积极运用,在人类未来居住环境的发展上,提供更多更好可能性,其还通过对人、环境、设备及社会新层次关系的信息化集成手段,实现了现阶段人们对居住生活及多元化生活方式的追求,让人们体会到了生活舒适、安全及方便环保。笔者预测,在未来发展中,智能家居必将会成为我们未来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也希望所有的智能家居设计及研究者,能够再接再厉,完成更好的居住环境设计,让人们尽快享受到这种全方位的智能化高标准生活。

参考文献:

[1]顾目军.智能家居设计与施工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2]周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3]韩江洪.智能家居系统与技术[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

[4]刘叶冰.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与实施[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

[5]马鸿雁.智能住宅小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中文),2016.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