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19宁菲菲李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对分课堂师生互动

宁菲菲+李真

摘要: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现状,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将课堂时间对分,教师讲授和讨论交流各占一半,并要求在教师讲授之后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内化吸收。教学实践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增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升教学效果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对分课堂;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模式;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4-0096-02

Applications of PAD Class Teaching Mode in Teaching Computer Organization

NING Fei-fei,LI Zhe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cours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PAD class teaching mode is integrated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The PAD class teaching model emphasizes that the classroom time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teacher's teaching and the discussion and communication are half and half, and the teachers should reserve enough time for the students to internalize and absorb after teacher's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PAD class teaching model help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inquiry awareness, and enhanc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student exchange,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dual purpose of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PAD class; computer organization; teaching model;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当今的高校课堂,学生缺课率较高、手机不离手、听课态度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日益严重[1]。这样的课堂现状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断下降。究其原因,既有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自律能力较差的问题,也有教师责任心较弱、课堂魅力不足的因素。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准绳[2],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就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为致力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在研究分析国内高校课堂现状的基础上,将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相结合,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于2014年提出并首次尝试了名为“对分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3]。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时间对半切分,一半时间由教师讲授,另一半则交给学生进行讨论交流[4]。为了保证学生讨论的效果和质量,在教学安排上要確保讲授时间与讨论时间分隔开来。如此一来,在教师授课之后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实现个性化的内化吸收。由于对分课堂将教学从时间上分为教师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学生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因此也简称为PAD课堂[5]。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使授课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向课堂的“引导者”,有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则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发现者”,最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6]。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改善了师生互动、增进了生生交流,完美实现了课堂主动权由教师到学生的转换。

2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在学科课程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重点讲授单处理器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原理及内部运行机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机五大功能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形成计算机的整机概念,对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及最新的技术动向有一定的了解,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奠定良好基础。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多以教师讲解为主,但这也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为了摆脱上述教学困境、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笔者尝试将“对分课堂”这一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教学准备

笔者对2016级软件工程专业一个教学班级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开展对分教学,该班共有学生54人。

学期初第一次上课时向学生介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以及课程的整体进度安排。读书笔记和讨论是对分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两个关键环节,因此教师有必要就这两个环节向学生进行详细解释,明确相关要求。

读书笔记是学生在内化吸收环节中对章节内容学习、理解过程中的相关记录、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写出独到的见解和体会。读书笔记在内容组成上包括“亮闪闪、考考你和帮帮我”三部分,简称“亮考帮”[7]。“亮闪闪”就是在读书笔记中列出学习中的收获、有价值的学习体验;“考考你”则是列出自己已经弄懂弄透,但觉得有可能其他同学存在疑惑的问题;“帮帮我”是列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以便在讨论环节求助于其他同学。读书笔记能够很好地督促学生复习、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进一步确保学生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能够进行深入、有意义的交流讨论。

讨论部分由组内交流、组间交流、读书笔记展示和教师点评环节构成,各环节所占时长依具体课程安排而定。为方便学生讨论,提升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度,按照座位次序将前后两排相邻两列的4-5名学生分为一组,全班学生共分为11个小组,每个小组指派一名学生作为组长,组内讨论由组长进行监控。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因此在组间交流环节采用的方式是:每个小组推选1名代表上台发言,根据课堂时间安排,待所有组代表发言完毕,可以让班内1-2名同学作补充发言,同时也鼓励学生针对他人发言进行交流、讨论甚至辩论。通过讨论,同学间相互学习、借鉴,有助于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2 具体教学安排

该门课程共七章教学内容,其中第一章绪论、难点章节第三章运算器和第五章控制器由任课教师主讲,其余章节内容均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该门课程教学周为18周,每周2次课,每次课含两小节合计100分钟。

第1周上课,教师首先对课程的整体框架进行介绍,然后开始讲授第一章绪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绪论部分需分配3个学时,即在第1周的第1次课和第2次课的第1小节,完成绪论章节的讲授。

从第1周第2次课的第2小节开始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第二章。教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本章2.1和2.2小节的知识框架、基本概念、原理以及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此为教师讲授环节。不同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授课老师准确提炼内容精要,仅对学生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讲授,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学习思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基本框架的目的[8]。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仔细阅读教材、查阅参考书和网上学习资源等途径,对课堂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并整理完成读书笔记,为下次课的分组讨论做好准备工作,此为内化吸收环节。第2周第1次课的第1小节进行讨论交流,首先是组内交流,小组成员积极讨论交流上次课的讲授内容,分享收获、互助答疑、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各小组代表就组内意见和待解决的困惑进行上台发言,实现班级交流。教师将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抽查,并加以点评,解答各小组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至此为一次完整的对分课堂教学流程。

后续教学与上述教学流程相似,不再累述。

3.3 成绩考核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期末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技能成绩和末考成绩三项构成,三者分别占比30%、20%和50%。

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读书笔记和讨论表现三部分构成,满分100分。考勤占2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出勤成绩4分。读书笔记的成绩评定采取的方式是:随机抽检6次读书笔记计入成绩,每次满分10分,其中,未交0分,不及格5分,6分合格,7分中等,8分良好,9分优秀。讨论表现占40分。技能成绩主要由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完成实验的情况和实验报告两部分构成,各占50分。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满分100分。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读书笔记和讨论表现的考核,更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平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投入。与此同时,这样的考核方式也将激励、督促学生踏实学习、学在平时。

4 结束语

结合课程特点,少部分章节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大部分教学内容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分教学将课堂时间一半交由教师讲授,一半交由学生讨论交流,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上课负担,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積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方式。将学生在内化吸收环节完成的读书笔记和讨论环节的表现加入到课程考核中,教学实践表明:注重对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有助于更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崔艾举.从逃课现象看高校改革的着眼点[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19(9):114-117.

[2] 钟瑞添.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 2008(7):37-39.

[3] 王世革, 黄明贤.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学化学教学[J].广州化工, 2016,44(5):211-212.

[4] 复旦大学对分课堂.共商改革[EB/OL].[2015-03-20]. http://www.duifen.org/.

[5] 赵婉莉, 南娇鹏.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6(5):40.

[6] 周冲, 王明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9):169-170.

[7] 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10.

[8] 杨淑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653-658.

猜你喜欢

计算机组成原理对分课堂师生互动
面向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用“工程思维”引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建设的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