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精神缺失的根本原因
2018-03-19李香慧
李香慧
[摘要]企业家一般被认为在企业中能独立自主地作出经营决策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不同的企业家群体具有不同的企业家精神风貌。文章通过对我国企业家精神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比较得出当今社会企业家精神缺失的原因与成因分析,并提出在愈加重视精神风貌的现在,企业家更应该提升自身素质,具备工匠精神。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发展;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8105
1我国企业家精神发展历史
我国的企业发展史,实际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春秋时代到秦汉时期,以城市为基础的作坊生产、运输业和零售业,已经发展得颇具规模。至明朝后期,商业十分繁荣,商人们大都受过教育,在开展商业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将儒家的人际关系和相互尊重等理念贯穿于企业活动的过程。从晚清时期起,大批企业家实业救国,被毛泽东称为中国民族资本家首户面粉大王荣氏兄弟,深受张謇影响,坚持发展实业,不仅注重自身的修养,也重视培养人才。民国商人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历史夹缝中,兴办实业,筚路蓝缕,通过学习创新,逐步打破技术封锁,努力推动民族企业商业向前发展。他们的企业家精神除了传统的冒险、创新、敬业等精神,更有当时特有的爱国精神。而在改革开放早期,涌现了早期的褚时健、牟其中等一批企业家,不但挑战了传统的国有体制,更带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潮流,他们都是当时企业家精神的代表。这个时期的企业家精神有其冒险、创新的部分,但也有其背德逐利的阴暗面。就像巴顿将军说的,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站到顶峰,而是从顶峰跌落之后的反弹力。褚时健深刻诠释出中国企业家的执着坚持和旺盛生命力。
2我国企业家精神现状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化的浪潮。人工成本逐渐提高,大型企业纷纷出走非洲,国家也开始转型,进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的挑战愈加严峻,企业家精神也在这个时代面临著重大考验。具备企业家素质的企业,与不具备该素质的企业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分化。
例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颇具自我批判精神,希望所有华为员工“每日三省吾身”。并把“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句话作为经营理念。黄光裕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代表,他在计划经济阶段开创的家电卖场连锁模式展现了创新精神,在遭遇挫折时的顽强部署更体现了新时期的拼搏精神。
但与此同时,万科创始人王石因为在汶川地震时期为每位员工限定捐款10元引起轩然大波,遭到了舆论各界批评,企业形象受到了损害,酿成了万科史上最大一次舆论危机,企业家精神也随之倒塌。在曾经的宝能万科事件中大出风头的“宝能系”掌舵人姚振华,也因为热衷于资本游戏,引起股民恐慌、股价波动,这样的高杠杆行为完全破坏企业家精神。
3我国企业家精神缺失的原因
31缺乏冒险精神
在我们的文化历史中是不鼓励冒险的,中庸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气质,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整个社会环境都不提倡冒险。甚至在成王败寇的观念下,大部分企业更不敢于冒险。他们习惯性从事低风险的行业,例如为欧美日韩企业加工贴牌,尽管低风险意味着低收入,仍然不愿涉足技术创新或者新产品开发,因为这些业务大都结果难料。长此以往,整个企业都停滞不前。
32缺乏敬业精神
事实上企业家和企业是命运共同体,两者是一致的,是不可分离的。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们随时随地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家的敬业,是科学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塑造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敬业精神不是每天加班到深夜,每个零部件精益求精,而是拥有坚守精神,能够耐得住寂寞、板凳甘坐十年冷,这往往是做企业、做技术成功的关键。
33缺乏创新精神
由于从古至今中国流传下来的“官本位”思想,大部分中国商人比起专注于发展自身经济,更看重与官商结合,甚至于希望直接走捷径。在凭“关系”就能获取巨额利润,大部分商人更热衷于钻研官员喜好,打好关系,也因此轻视了企业的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在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家族企业,任人唯亲,由此我国的企业家尤其是早期企业家大都是套利型企业家,而不是创新型企业家。在套利空间不断变小的现在,企业家必须转型,才有机会获取更高的利润。
34缺乏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是西方社会的思想基础,有宗教烙印,在西方十分普及。但不属于我国的传统核心思想,我国的社会是熟人社会,我们的信任建立在血缘、地域等关系上,这种信任十分脆弱,但中国企业家比起契约精神更相信血缘关系。对于违约行为,我国的惩罚机制并不完善,对契约本身也缺乏尊重和保护,出现很多个人不履约、政府不履约、企业股东之间不履约的行为。企业家缺乏契约精神,其商业道德不完善,商业信誉也被破坏。
4企业家精神缺乏的成因分析
41整体环境低迷
目前,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并不完全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发挥,由于政策原因,企业家精神在中小企业反而容易得到表现,在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则因为层层制度限制,企业家精神的发展失败率较高。一方面社会上有钱人蔑视规则,挑战底线的有之,权贵者我行我素、无视公德者也有之。另一方面作为大企业,一边大量占有政府或公众资源,一边却霸王式对待消费者。一边拖欠着供应商的货款,一边拿着钱却做起了投资甚至高利贷的生意。精英阶层的诚信缺失,不仅提高了社会交易成本,还恶化了和正在恶化社会心态。我国的市场环境、政商环境不断调整,企业家应该及时调整自身,不要投机取巧、目光短浅。
42传统价值缺失
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我国传统的价值观破碎,新的主流文化没有构建,造成了信仰危机、诚信危机和公信力危机。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政局动荡,物资贫乏的创业家被西方世界所震撼,认为外国的月亮格外圆。不但衣食住行、企业建设发展各方面向西方靠拢,连文化思想、价值观也向西方趋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企业文化没有特色,企业家精神更得不到统一认可。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急功近利、刻意追求短期效果,导致自己的文化还没有完全形成,却走到了发展的尽头。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在利润快速增长的时候,他们无暇顾及这些企业文化建设,而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在每个十年,都会有多个品牌非常引人注目,最终却逐渐消失的核心原因。
5结论
现在,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家精神,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从国家层面上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传承,肯定了其在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巨大作用。在利好环境下,我国企业家更应该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完善企业家精神,明白国家强调的公私分明,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做好创新,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企业道德修养,重视契约精神,建立良好特色的企业文化,促使整个市场经济更加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磊,王西,张新谊制度环境驱动了企业家精神吗?——基于法与金融的实证研究[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7(2):39-54
[2]张维迎企业家必须从套利逐步转向创新[J].资源再生,2016(12):63-65
[3]庄龙玉,陈康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解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41-43
[4]邵传林企业家角色定位与中国式制度变迁——基于中国省际层面的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管理,2015(11):20-28
[5]马晓静,周亚军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J]. 企业经济,2013(4):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