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信息能力评价研究
2018-03-19庞美燕桑金琰赵好
庞美燕 桑金琰 赵好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利于推动我国沿线省份实现互联互通,文章收集了2011—2015年的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信息化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信息化;科技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8029
1引言
“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在新时代实现全面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沿线各国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战略,并非仅局限于经济、文化、外交等现实空间领域,全面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信息化的全面覆盖。[1]
2“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带一路”建设并不只限于经济、文化、外交等现实空间领域的互利互惠,还应包括基于数据信息服务、互联网业务和国际通信业务等领域在内的以信息沟通为纽带的信息领域的互联互通。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与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一样,空中(信息)丝绸之路也是构成“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国家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一带一路”沿线信息化建设现状的研究,发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1信息化发展存在明显不平衡特征
总体上来说,我国信息化发展进步显著,对全球国家信息化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的全球排名大幅度提升,由2012年的第36位迅速攀升到2016年的第25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使我国在信息化应用效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的各省市信息化程度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从地区分布来看, 总体上,“一带一路”沿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一般是处于“中等”水平,相对来说,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东部地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从中国东部沿海向西北、西南、东北三个方向信息化水平呈现出逐步递减的态势。此外,重庆等省市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明显。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信息化发展不仅具有地域之间的不平衡,在各地区之间不同指标的发展情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在网络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方面发展比较好,普遍处于信息化发展的平均水平;在产业与技术创新、信息化应用效应方面实现情况相对较差,仍旧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推进“一带一路”沿线信息化发展迫在眉睫,同时也为我国信息化发展“走出去”带来广阔的空间。研究表明,各省市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的态势,这也意味着“一带一路”沿线广泛开展信息化合作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22“一带一路”沿线信息化建设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
自20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各政府部门都积极响应并制订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计划。东部沿海各省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较高,手机、电话、家庭计算机普及情况比较好。而西部地区像西藏、新疆等地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政府需要根据本省实情,借鉴其他领先省市的建设经验,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由于各沿线省市的经济水平、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中低收入水平的家庭计算机拥有量不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带一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沿线省市的经济发展,目前,中国在光纤通信、网络服务器制造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为我国信息化优化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3信息化与科技创新发展存在较高相关性
信息化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性工程和不可或缺的驱动要素。推进各地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缩小“数字鸿沟”,根据 2016 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2016)》和中国统计年鉴上的数据得出,我国各省市的信息化发展程度与科技创新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科技创新程度高的省市,信息化发展水平要高于其他省市。普遍来说,科技创新水平和创新意识的加强,能明显带动信息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其信息化投入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从而达到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的作用。[2]当然也会存在少量的例外现象。
在这里需要关注的一点是,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落后的省市,也存在信息化超常规发展的可能。由于各省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目前信息化发展较为成熟的省市,不一定会成为发展最快,成长最迅速的省市;相反地,像中西部信息化水平发展较低的省市如新疆,西藏,可以充分运用后发优势,紧跟政府政策,通过资本投入、政策激励以及人才引进,实现非均衡甚至是超常規的发展,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近,甚至是赶超其他领先的省市。
3科技创新引领“一带一路”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分析
科技驱动未来,创新引领增长。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是实现“一带一路”沿线互联互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能使我国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和打破受制于人的局面,还能在新的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国际交流,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31促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布局合理、开放高效的科技资源共享体系。以改革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不断提高我国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统筹规划,在国家层面上做好科技资源共享的顶层设计。结合我国各类科技资源的特点,借鉴国际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确保在不同部门、地方和单位间实现共享科技条件资源。[3]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构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群,推动面向各类创新主体的共享服务网建设,形成国家科学数据分级分类共享服务体系。[4]建设数字化的科技文献资源库,促进相关部门、地方科技文献网络系统的对接和共享,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国家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和服务体系。选择若干重大科学领域构建网络实验环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公共网络基础设施,营造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的跨地域、实时的网络协同环境。
32促进技术创新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引领发展的思想,改革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提升信息化技术含量,增加产业价值和附加值,增强各地的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行业及技术三级结构的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
科技创新引领“一带一路”沿线信息化高效建设,通过高新技术领域中信息科技创新的发展,实现信息化设备高效运作、技术革新以及信息共享。发挥政府的协调优势,创新科技,投入资本,开放市场等资源优势,优化信息化建设机制和环境,集聚高端科技研究创新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并使其在部分领域成为核心技术和引领者[5]。像目前中国在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网络安全关键软、硬件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并根据各省份的自身条件,加强“一带一路”沿线的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引领“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型,实现各省市间的信息化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33科技创新促进信息化应用效益的提高
科技创新的重视对“一带一路”沿线信息化应用效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的革新一方面使得信息化产品附加值增加,增加了产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创新出新的产品,优先占领产品市场,形成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益[6]。科技创新和进步,节约了资源的使用和浪费,降低了使用操作的成本。像网络技术的创新,使得移动宽带具有较高的普及提升空间,提高移动宽带的普及率,“一带一路”沿线手机、电话的数量迅速增长。目前我国在4G网络的开发应用方面具有较为丰富和成熟的经验,在5G网络标准的制定和研发方面也处于比较领先的国际地位,这有利于体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移动宽带市场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4建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但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且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在某些先进领域掌握着重要的话语权。实施产教融合战略,与沿线应用技术大学开展技术合作为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输送人才,提高智力支撑。修筑科技创新平台,带动沿线信息化升级和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平台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修筑科技创新平台是进行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提升科技创新的产出和转化能力,为沿线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进“一带一路”沿线信息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5结论
本文主要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出发,探索了科技创新对信息化的价值作用,并根据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提高“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晓,张建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发展比较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20-24
[2]唐莉信息计量在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局限与前景[J].科学学研究,2017,35(2):183-188
[3] Long V, Laestadius SAn Indigenous Innovation: An Example from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J].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2016, 44(1): 113-133
[4] Chatterjee S, Moody G,Lowry P B,et alStrategic Relevance of Organizational Virtues Enabl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15, 32(3): 158-196
[5] 周柯, 張斌, 谷洲洋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6(8):85-92
[6]刘和东财政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