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康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2018-03-19张红妍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对策

张红妍

【摘 要】 该文以偏远地区的康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例,分析康县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对策建议: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实行专业化、区域化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壮大龙头企业;重视产品加工,提高综合效益;强化品牌意识,争创精品名牌;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健全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机构;培育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主体素质。

【关键词】 康县;农业产业化;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产基地规模小。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数量少、质量差,组织化程度低,产品分散销售,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导致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二是加工企业带动力不强。县内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整体素质偏低、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人才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三是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康县茶园面积6万亩,茶叶加工企业松散分布,工艺雷同,生产重复,产业密集度低,不利于企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更无法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四是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联系不规范,不紧密。大部分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没有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和契约,尚未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五是资金和技术制约龙头企业的发展。融资困难和人才匮乏使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以及科技推广、技术改造等一些重点开发项目进展缓慢。六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方面,还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服务队伍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另一方面,服务的科技含量和技能不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同时,中介组织不够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关系松散。

二、对策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各涉农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龙头企业,要利用各种形式和渠道开展科技推广和培训,引导农户严格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采用优良品种,应用先进技术管护,保证产品的质量,为龙头企业提供数量充足、品质优良的原料。

2、实行专业化、区域化生产

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的产业布局,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形成一村一品,连村成片的专业化、区域化生产格局,通过办点示范,扶持典型,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根据龙头企业的需求,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康县农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靠天吃饭,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借助国家投资4万亿农田水利建设的契机,各乡镇要引导农户在巩固、用好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利用农闲时机,组织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抓好防洪、灌溉、排涝三大体系为主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保、水利、电力部门应该结合国家项目,从资金、技术、物资各方面,重点支持产业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成一批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全面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4、培养壮大龙头企业

以工业项目建设为抓手,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引导、启动民间资金、整合利用资源,新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辐射面广、技术含量高,能及时根据市场状况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龙头企业,达到一个产业至少有一户骨干龙头企业,将分散经营小规模生产的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结起来,形成包括生产、加工和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农民不仅能从农产品生产中取得收益,也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5、重视产品加工,提高综合效益

产业化发展必须依赖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因此,龙头企业只有在产品深加工上多做文章,才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和农民有合理的利益回报,这样才能确保龙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康县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辐射面大、人口多、市场广阔、消费需求旺盛,如精深加工核桃、茶叶、木耳、大鲵、药材等系列产品,具备扩大市场容量,增加附加值的条件。

6、强化品牌意识,争创精品名牌

创精品、树名牌是直接影响康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要从制定生产标准和产地认证、产品认证入手,重视品牌认定和注册保护工作,实施品牌战略。同时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从产品加工、包装、媒体推广等方面做足“绿色食品”的文章,不断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7、创新机制,优化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一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体制机制创新,不能简单地“归大堆”,搞行政“捏合”。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抓龙头企业建设时,要注意通过资产重组,盘活存量,引进增量,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严格遵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公司法的规定,对现有重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界限,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8、搞好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

充分发挥核桃中心、茶叶中心、蚕桑中心、农技中心等农业服务体系的功能,切实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服务机制,实行有偿服务,调动服务队伍的积极性,同时不断提高其服务的科技含量和技能,彻底改变有机构无行动,有人员无技术,有技术无资金的现象,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加工、销售、仓储等服务。

9、健全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机构

实践证明,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确实需要中介组织作为桥梁和纽带,而农业合作社和专业农协是各类中介组织中最为有效的形式。因此,要鼓励提倡“龙头企业 +中介组织+专业农户”的运作模式,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打破社区范围和所有制界限,通过资金、土地、技术、设施和产品入股,使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优化配置;通过实行保护价、优质服务、利润返还等形式建立新型的利益连接机制,充分调动各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切实保护农户的利益。

10、培育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一是抓好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平台,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骨干,鄉村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有效载体。二是抓好无形市场建设。流通企业、流通大户要在省内外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三是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确保农产品营销顺畅。

11、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主体素质

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产业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又是一个变化着的动态体,农民要真正认识和把握市场,不仅需要文化、科技知识,还要有经营能力、决策水平和战略眼光,康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培训任务是艰巨的,在继续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基础上,依托党校、农广校、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围绕发展什么培训什么,造就一批永久牌的“土专家”、“田秀才”、“带头人”,然后发挥他们的“能人效应”,言传身教,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同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地转移到其他产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农业的品质、质量和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农业产业化就是最佳选择。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探析电商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与促进
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