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集群耦合发展研究

2018-03-19王方依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产业集群山东省

王方依

摘 要:聚焦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探讨构建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城镇体系的可行路径。通过构建城镇化—产业集群耦合模型,测算山东省17市耦合协调度指数,科学评价了山东省产城耦合发展程度。随后依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促进山东省产城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山东省;城镇化;产业集群;耦合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8.002

1 研究背景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建设现代化城市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学者将城镇化同产业集群、生态文明等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研究体系。陆根尧(2011)采用多元典型相关分析法对浙江省20个县(区)的产城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表明集群与城镇化之间互动关系显著。张贵先(2013)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重庆市产-城互动关系,为西南地区兄弟省市提供了借鉴。

山东省资源禀赋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具有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潜力。但部分城市单纯着眼于提高城镇化率,忽视了产业集群的支撐作用。因此,本文探讨如何建设产城结合、以工带城的全面新型城镇化,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

2 山东省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在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文化观念等各个方面不断变革、发展的复杂过程。本文从人口就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生态环境5个维度,共选取19项指标,构建出山东省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变换法完成同度量化操作,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3 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集群耦合发展的实证分析

3.1 城镇化-产业集群耦合模型的构建

本文选用区位商法识别山东省产业集群程度。本文仅计算三次产业的区位商指数,并通过加权平均法获得山东省产业集聚度。本文利用变异系数构造城镇化-产业集群耦合度函数。设城镇化序参量为e1,产业集群序参量为e2,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函数为u1(e1),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函数为u2(e2),可得城镇化-产业集群耦合度函数为:

式中,k为调节系数,一般情况下2≤k≤5,本章取中等区分度k=3。

耦合度函数虽然能定量反映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协调程度,但它无法识别两个子系统自身的发展水平高低。为了弥补耦合度函数的缺陷,本文引入耦合协调度这一概念。

构造城镇化-产业集群耦合协调度函数D为:

式中设定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因此取α=β=0.5。

3.2 实证结果及结果分析

采用2015年山东省各市经济产业数据,具体分析17个地级市的城镇化-产业集群耦合协调程度,得到17市城镇化-产业集群耦合水平评估结果。

按照耦合协调度数值的高低,本节将17个地级市划分为四个层次,以利展开具体分析。

(1)一级区域——东营、济南、青岛、淄博。

一级区域所含四座城市的城镇化-产业集群耦合协调度处在0.72~0.81之间,呈中级或良好协调状态。东营市能源采掘业与装备制造业集群优势突出,是全省唯一达到良好协调的城市。济南、青岛是山东板块的“双龙头”,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放缓使两市呈现不健康的“城镇化主导型”。淄博市城镇化与产业集群总体表现为同步协调发展,但集群规模偏小。

(2)二级区域——威海、烟台、莱芜、潍坊、滨州。

二级区域所含五座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处在0.67~0.70,为初级协调状态。威海、烟台经济外向度高,但两市主导产业定位不明确。莱芜、潍坊、滨州城镇化与产业集群指数相近(0.44~0.47),为同步型,表明集群与城市发展之间互促共进的渠道畅通。

(3)三级区域——泰安、日照、枣庄、聊城。

三级区域所含四座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在0.63~0.66之间,属于初级协调同步型。泰安、日照两市城镇化指数略低于产业集群指数。枣庄、聊城两市工业化程度较高,但第三产业长期滞后(区位商仅为0.85、0.84)。

(4)四级区域——济宁、临沂、德州、菏泽。

四级区域所涵盖的城市耦合协调度差异极大,最低的菏泽仅为0.47,是全省唯一的濒临失调型城市,最高的济宁为0.61,刚刚进入初级协调的行列。四市的共同点在于城镇化严重滞后于产业集群的发展,证明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促机制尚未建立。

4 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集群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一级区域:优化产业集群结构,完善城市综合职能

搭建区域技术、管理创新平台。依托济南、青岛等地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建立科研中心与企业研发部门的创新合作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的效率,为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提供智力支持。重点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城镇化、生活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同步推进。

4.2 二级区域:延伸扩展产业链条,培育强势主导产业

二级区域作为全省城市群规划的中坚力量,当务之急是整合优化中小集群,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主导产业的强化开发中去,扭转集群数量多、规模小、层次低的不利局面。首先,选择某几项关联效应强、发展前景广的优势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其次,加强孕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构建完善的产品配套体系。

4.3 三级区域:构建特色产业集群,突破小城镇建设

三级区域的四座城市当前处于“初级协调同步型”,表明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基础良好且进步空间巨大。四市都拥有不同程度的地理优势或资源禀赋,但现有城镇体系都呈现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因此,下一阶段的政府工作应当从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和助力小城镇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入手。

4.4 四级区域:加快健全支撑体系,提升城镇承载能力

培育城市建设与集群成长的良性互促机制,是解决济宁、临沂、德州、菏泽四市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根本途径。为此,应着眼于软件环境与硬件环境两个方面,健全集群发展的支撑体系,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根尧.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区域发展,2011,(12).

[2]张贵先.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3]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杨雅维.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4,(2).

[5]王发明.产业集群的识别界定——集群度[J].经济地理,2008,(3).

[6]黄瑞芬.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耦合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7]王超.济南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灰色系统关联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5).

[8]陈雁云.产业发展、城市集聚耦合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J].改革,2011,(4).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产业集群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山东省即墨市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能源—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