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大断面巷道过风氧化带的支护技术
2018-03-19吕栋林
吕栋林
(同煤集团技师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3)
0 引言
风氧化作用导致煤岩层裂隙发育、增加了煤岩体孔隙率,提高了煤岩导水能力。如果采掘空间与风氧化煤岩之间导通,顶板水会从联通的通道内流入采掘空间。煤岩层裂隙的进一步发育也会破坏顶板整体性,严重影响采掘工作的安全稳定。因此,有必要研究巷道过风氧化带技术。
在采矿理论中,由于厚含水松散层下、风氧化带煤层水文地质条件较差,顶板管理难度大,开采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一直被看作煤炭开采的禁区。近年来,由于煤炭开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支护设备性能的不断改进,含水松散层下风氧化带煤层的小范围开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过风氧化带的支护技术
风氧化带对掘进过程中顶板管理影响最为严重,因此掘进工作面过风氧化带的核心问题是顶板管理和控制,为解决风氧化带对掘进工作的影响,保证掘进工作面安全高效的生产,同煤集团根据现场实际条件,不断进行现场试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组合支护技术。
1.1 组合支护技术
组合支护技术是指先预支护后永久支护,先利用预支护形成受控面,控制住前方待掘顶板,然后再进行掘进的支护技术。
超前锚杆,临时支护:掘进前要进行临时支护,在迎头两棚中间以15°~25°的仰角打超前锚杆,锚杆间距大约为200~400 mm,使超前锚杆形成受控面,对顶板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掘进时的顶板安全。
短掘短架,缩小棚距:在掘进过程中,通过一掘一锹一架不断循环的办法,缩短循环进尺,缩短控顶距离,减少空顶时间。对顶板起到更好的控制,以防顶板冒落事故。
多种方式,联合支护:巷道进行正常探放水之后,要在掘进前注加固剂。根据现场环境,注加固剂的角度一般与巷道水平呈15°~30°的夹角,眼深为2.5~3 m,眼距为300~500 mm。每两棚要注一次加固剂,每注一次加固剂要打眼15个左右,每孔注100~150 kg加固剂。注加固剂时一般有充填型和加固型2种,适用于不同的顶板条件。充填型可以用在较空的顶板条件,例如当打眼的时候,钎杆突然被吸,前进无阻力时。加固型则用于破碎但没有空洞的顶板条件下,例如当打眼的时候,钎杆阻力没有变化时。另外,对巷道支护可以采取多种不同办法联合使用。
1.2 支护要求
锚:锚顶采用“锚杆+锚索+钢带+金属网”的联合支护方式。在进行锚杆支护的基础上,根据顶板实体部分厚度的不同选择不同长度的锚索。如顶板实体部分比较厚时,可以选择7.3 m的长锚索,顶板实体部分比较薄时,可以选择5 m与13.3 m的锚索结合(五花眼布置)使用。通过这种长短结合的方式,再配合钢带和金属网,提高顶板控制能力。
架:采用联合方式进行锚顶之后,再套U型钢棚。架U型钢棚的时候必须保证棚腿落到实底,如果不能落到实底,则要求“穿木鞋”。对于巷道帮和肩窝部分,则要用半圆木、背板、木楔和巷道腰紧背实。
联锁:在施工过程中,巷道每前进4~6 m的距离就要对所架U型棚加固,加固通过“钢管+板卡”进行联锁。联锁要求紧固有效、逐棚进行,巷道顶部两道、两帮各一道,不能少联或者漏联。
喷:是指整体加固巷道。巷道施工每完成20~40 m的距离要喷浆一次。喷浆分为2步,先进行初喷,之后再永久喷。喷浆过程中,喷浆的厚度以及质量必须符合规定,而且喷浆后巷道表面要保持平整光滑,确保良好的支护效果。
2 过风氧化带技术及技术经济分析
2.1 大断面巷道过风氧化带技术
当施工大断面巷道遇到风氧化带时,可采用先施工导硐后刷扩的方式。施工导硐采用组合支护技术,在刷扩时利用导硐的揭露作用,提前在风氧化带注浆加固,然后大棚替小棚的作业方式,从而实现大断面巷道安全过风氧化带。
2.2 技术经济分析
采用组合支护技术后,在施工过程中,连续2次顺利通过风氧化带,显现了较好的安全经济效益。
保证了施工安全:采用该施工技术后,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过冒、掉顶事故,确保了施工的正规循环作业,保障了安全,为该巷道的后续施工奠定了安全基础。
缩短了施工工期:采用该施工技术后,施工过程中没有因为顶板垮落而影响正常的掘进,没有出现因漏顶影响工期,为后续巷道的施工节省了工期。
节约了成本:应用该技术前,在过风氧化带施工过程中,顶板经常冒落,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损失。采用该施工技术后,巷道掘进顺利,节约了施工成本。
3 结语
实践证明,大断面巷道过风氧化带可采用先组合支护施工导硐、后注浆替棚刷扩的技术,在整个风氧化带内施工过程中杜绝了冒落情况,具有良好的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同类型顶板巷道掘进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