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攀枝花市“西瓜—水稻—豌豆”循环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

2018-03-19青致刚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嫁接苗豌豆苗床

青致刚

(四川省攀枝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攀枝花市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属云贵高原气候带,具有复杂地理地形条件,在同纬度地区形成了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独具特色的立体气候类型。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地区,年均气温19~21.5℃,最冷月12~1月平均气温11.8~12.2℃,年辐射总量138.7~150.5kCal/cm2,年日照时数2300~2800h。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平均14.7℃,冬春温暖,早春气温回升早而快,农时季节较早。尤其在海拔1200~1400m的部分地区具有典型的逆温效应,终年无霜,鲜食玉米、马铃薯、豌豆、大豆、胡豆等菜用粮全年为生长季节。

1 早春西瓜栽培技术

1.1 品种和砧木选择

让新品种更好地适应攀枝花市的土壤、气候、有害生物等环境,使用砧木嫁接能够达到防病、提高抗逆性、节本增效目的。根据3年研究试验,在攀枝花市高产、优质、市场表现好的西瓜品种有甜王1号、甜王零号等品种,砧木选用本地南瓜,其中以本地白子南瓜效果最好。

1.2 育苗与嫁接

1.2.1 育苗土选择及播种 要选择温光条件好,排水方便,没种过西瓜,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菜园沙质壤土,炕土30d;播种前1周按1m2施腐熟厩肥10kg、尿素30g、过磷酸钙100g,掺匀整平,并用80%敌克松、50%多菌灵1000倍液消毒。按行距8cm、株距5cm定向播种。12月20号左右育苗播种,砧木提前2d播种,播种后用喷壶浇透水。

1.2.2 搭建苗床小拱棚 苗床宽1.2~1.3m,高60~70cm,长6~7m,可用毛竹片或细竹竿作拱架,覆盖2m宽的农用薄膜。一面用泥封严,另一面用砖块压实,以便揭模通风。拱架间的距离60~100cm。

1.2.3 嫁接 当砧木苗长到2叶1心时,一般采用削接法适宜,先将砧木顶心摘除,在子叶下0.5~1cm处用刀片自上而下割成40°~45°角斜面,割去1/2茎粗,刀口约0.5cm长;西瓜苗从子叶下1~1.5cm处用刀片自下而上割成40°~45°角斜面,割去2/3茎粗,刀口长0.5cm。将2种苗的刀口对接,用适宜的夹子固定好。嫁接后10d,将接穗在靠近切口处切断,促进新芽萌发。

1.3 苗床管理

1.3.1 保持适宜床温 适宜床温是嫁接苗接口愈合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早春,由于外界气温较低,嫁接苗伤口愈合缓慢。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夜间不低于18℃。

1.3.2 保持较高湿度 较高湿度可减少嫁接苗水分蒸发,是提高嫁接苗成活率的关键。采取靠接法的嫁接苗,应在移植后浇1次透水;采取其他嫁接法的嫁接苗,应在嫁接前3~4h给砧木浇1次透水。第3天以后进行适当通风,但仍要保持高湿条件,如果床内空气湿度过低,可采取雾化法适量喷水补充。

1.3.3 适时遮光 嫁接后2~3d内,在苗床上白天覆盖草帘,避免阳光直射;3d后逐步增加光照时间,7d后接口部位愈合后不再遮光。靠接苗在切断接穗根部后的2~3d内,仍需继续进行遮光管理。

1.3.4 苗床施肥 苗子2叶1心时施“断奶肥”用硝硫基型N∶P∶K(比例为21-6-13)的生态循环肥,每20kg水加100~150g生态循环肥,进行叶面喷施;移栽前3~5d,施“送嫁肥”,用同样的生态循环肥每20kg水加150~250g,同时加多菌灵2000倍液喷雾。

1.3.5 温度管理 定植前7d开始炼苗,白天温度保持23℃,夜间13℃,最低不低于10℃。

1.4 整地与定植

1.4.1 整地 前作豌豆在头年12月中、下旬收获后,进行深耕炕土,使土壤充分风化、疏松,提高保水透水能力,为西瓜根系发育制造良好条件。1月中、下旬,移栽前5~7d,施底肥后进行两犁两耙,土细平整后即可开厢打窝。

1.4.2 施足底肥 定植前5~7d,施2000~3000kg/667m2腐熟有机肥和40~60kg(N∶P∶K比例15-15-15)含微量元素锌硼钼等的生态循环肥。地面喷50%辛硫磷1000倍液加多菌灵500~800倍液,进行深翻灭虫消毒。

1.4.3 开厢定植 种植密度800~900株/667m2为宜,按宽2.7~2.8m开厢,厢沟宽30cm,在离沟边10~20cm处打窝,窝距50~60cm,窝深10cm。1月中下旬带水、带土、带肥、带药定植,每窝栽一株健壮嫁接苗,定植前苗床浇1次小水,然后带营养土移栽,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1.4.4 搭建大田小拱棚 厢床宽1.2~1.3m,拱高50~60cm,用毛竹片或细竹竿作拱架,拱架间的距离60~100cm,覆盖厚为0.04~0.08mm,宽2m的农用双色薄膜;一面和两端挖10cm深小沟埋下地膜边缘用泥土压实封严,另一面用砖块或土块压实,以便揭模通风。

1.5 调节小拱棚温度

定植3d内小拱棚密闭不通风,提高地温以促进缓苗,3d后逐步加大通风,白天温度保持25~30℃,适时根据天气变化进行揭模通风。

1.6 整枝与授粉

定植20d左右,西瓜即甩蔓,同时定蔓,每窝根据田肥力留2~3根健壮主蔓,多余的摘除,当蔓长30cm左右时开始压蔓,此时瓜蔓匍匐在地上,应用土块明压;瓜蔓进入伸蔓期可用6~7cm长,0.5cm粗树条,折成“V”字形卡压在蔓上进行枝条压蔓,同时抹除不能结瓜的花芽和叶芽。由于采用嫁接苗定植,压蔓时应防止压蔓节发生不定根,降低甚至失去嫁接防病作用。定植30d左右,在主侧蔓第二雌花开放的当天上午6~9时,进行人工授粉。

1.7 大田期追肥、浇水

地膜覆盖栽培要获得早熟、高产、高效,肥水适量,促控得当是成功的关键。

1.7.1 大田期追肥 移栽定植浇定根水时,施用硝硫基型N∶P∶K(比例为21-6-13)的生态循环肥5~8kg/667m2对在定根水中浇施。出膜肥(壮蔓肥)在接膜后3~5d施用,施用硝硫基型N∶P∶K(比例为21-6-13)的生态循环肥15~20kg/667m2对在出膜灌水中施用,灌半沟水即可。膨瓜肥,膨瓜肥施两次,第1次膨瓜肥在西瓜鸡蛋大小时施用,施用硝硫基型N∶P∶K比例为(15-5-25)%的生态循环肥30~40kg或施用N∶P∶K比例为(16-6-36)%含微量元素的高钾水溶肥5~8kg/667m2,6~8d施1次,施1~2次;施肥时都要加果丰露5~8kg,补充中量元素,防止裂瓜,在灌水中施用,灌半沟水即可。第2次膨瓜肥在西瓜拳头大小时施用,肥料种类、用量、施肥方法与第1次相同。

1.7.2 大田期灌水 西瓜灌水不能串灌、漫灌,采用沟中有水,厢面浸湿即可,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膨瓜期看苗看地看天灌水3~5次。

1.7.3 协调植株生长 要防止徒长疯秧,落花现象发生。叶柄长明显大于叶身长,叶身长明显大于叶宽,嫩茎高翘生长迅速即为徒长株。雌花开放节位距顶端30~50cm,蔓粗为6~8mm,节间长度小于或等于叶片长度的植株容易坐果;距顶端大于60cm或小于20cm,均会因长势过强或过弱不易坐果,雌花子房大,茸毛多,果柄长而粗者易坐果,产量高。

一旦发现植株徒长,应采取措施及时补救,控制肥水,特别是不能偏施氮肥,适时喷施硼肥;有针对性地加强植株调整,如开花前摘心或压蔓的顶端等,以抑制顶端优势,达到控制植株徒长的目的。

1.8 病虫害综合防治

西瓜生长期间,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炭疽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病毒病及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虫害。防治蚜虫、白粉虱、斑潜蝇插50~100张/667m2粘虫板诱杀。根据田间情况适时喷雾吡虫啉、阿维菌素乳油、多抗霉素等药剂。

1.9 适时采收

地膜覆盖栽培提早采收,季节差价较大,经济效益显著。

1.9.1 提早成熟,适时采收 果实充分长大,已定个时,用100~300mg/L乙烯利溶液加少许肥皂粉喷布果面,可提早成熟5~7d;标记保熟,即在留瓜雌花授粉后,旁插1根长50cm、顶端涂颜色的木条,每2d更换一种颜色,记载何日插何色条,后按品种熟期日数,抽样切瓜查验,保证适期采收上市。采收最好下午进行,次日上午上市,若供应当地市场,成熟度应在九成以上;若远途运销,则以七八成熟较宜。

1.9.2 选留二茬瓜 地膜覆盖早熟栽培由于第1茬瓜收获期较早,若管理得当,第2茬瓜与普通露地栽培一致,增收潜力很大,二茬瓜产量可占总产量的1/3左右。头茬瓜采收前10~15d,选生长健壮侧蔓选留二茬瓜。头茬瓜管理过程中不要损伤叶蔓,并以防止植株早衰为中心环节,从头茬瓜膨大时即每隔7d喷1次0.3%~0.5%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补肥;头茬瓜采收前2~3d,每亩施用硝硫基型N∶P∶K(比例为15~5~25)的生态循环肥15~20kg/667m2或N∶P∶K(比例为16-6-36)含微量元素的高钾水溶肥5~8kg/667m2追肥,促进二茬瓜膨大。

2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用

攀枝花地区选用宜香2115、4245、7633,川香优178、川优6203等优质稻品种为宜。

2.2 培育壮秧

2.2.1 秧苗田准备 采用旱育秧方式培育壮秧为宜,具有早生快发,无明显的返青期,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特点。旱育秧苗床要多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旱育秧秧田选向阳背风,半沙半泥,排灌方便,水源洁净,没有污染的田块,最好提前1个月施农家肥1000~1500kg/667m2,翻耕炕土,整田时施磷肥30~40kg,火土灰500kg或钾肥5kg,播种时翻耕整细整平。作厢时按1.7m开厢,其中厢面宽1.3m,然后精细平整,压平厢面,做到厢平土细,用50%敌克松1000倍或用其他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2.2.2 播种 播种时间3月中、下旬,播破胸谷种100~150g/m2或直接均匀撒播晒种后干种子50~60g/m2左右,播后盖细土厚0.5~1cm,然后灌水至沟中有水厢面湿润为止。

2.2.3 苗床管理

2.2.3.1 除草 水稻播种后,当苗床出现杂草及时除草,采用人工轻轻拔除,防止伤及稻苗。

2.2.3.2 病虫防治 在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农药防治苗期病虫害,防止病虫害传入大田,减少大田病虫害的发生率,以防治立枯病、三化螟为主。

2.2.3.3 水肥管理 旱育秧播种后盖细土厚0.5~1cm,保持苗床土湿润;2叶1心时施用尿素25g/m2,钾肥10g/m2,过磷酸钙40g/m2,对水3kg喷施,再用清水洗苗;5叶期施尿素20g/m2,钾肥10g/m2追施“送嫁肥”,各时期注意防治病虫草害。

2.3 大田种植技术

2.3.1 大田整田 整田应做到两犁两耙,土烂泥绒,平整一致,打捞水面浪渣,进行集中深埋或烧毁。

2.3.2 适宜秧龄移栽 移栽时秧龄控制在45d左右为宜。

2.3.3 合理密植,规范栽培 根据大田的肥力情况,确定栽插密度,一般以(18~20)cm×(30~35)cm的规格移栽为宜,栽1.23~1.58万窝/667m2,每窝栽3~4苗(包括分蘖苗),有利于发挥杂交优质稻品种的高产特性。栽插应顺风向条栽,有利于通风透光,改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2.3.4 按照DB51/338-200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的要求科学施肥 要严格控制化肥的投入,特别是氮肥数量,增施有机肥,有针对性施用微肥,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在化肥用量较高的田块,实行降氮、稳磷、补钾措施;在化肥用量中等的地方和田块,可采取稳氮、补磷、增钾的施肥模式。控制氮肥的追施时间,不得在收获前30d追施氮肥及其他叶面肥。重施底肥,整田栽秧时施足底肥,每667m2施过磷酸钙50kg、碳铵50kg或尿素20kg、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硫酸钾10~15kg。早施分蘖肥,栽秧后7d施尿素8~10kg/667m2;抽穗前看苗巧施穗肥,施尿素3~4kg/667m2,并用0.5kg磷酸二氢钾对水60kg叶面喷施,补充磷钾肥。

2.3.5 科学管水 在水的管理上,以增氧通气、养根活根为中心,增强根系活力为目的。返青期以适当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灌溉,灌溉条件较好田块其余时期均以保持湿润为主。分蘖期要求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宜适当晒田控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通透性,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晒田控蘖时不宜重晒;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响米质。

2.3.6 严格按照DB51/338~200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防治病虫 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安全经济有效,尽量使用微生物农药、仿生性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原则。以防治螟虫、稻曲病、纹枯病、叶蝉飞虱为主,兼治其他病虫害,必须达到防治指标后再防治。严格按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使用每种农药的次数和用量;收获前30d,禁止使用所有农药。

3 早熟鲜食豌豆高效栽培技术

3.1 良种选择

选择优质早熟品种,鲜收生育期60~70d的品种为宜。攀枝花表现良好的品种有中豌4号、中豌6号、龙豌早丰等早熟品种,生育期70d以内,单产鲜食荚600kg/667m2以上,品质优,市场前景好。

3.2 整地

稻田种豌豆要特别注意整地,一般水稻收获前半个月挖沟排水,以防雨季田间积水,影响早熟豌豆的播种时间及出苗。水稻收获后进行深翻炕土,播种前再翻一次,整细、整平即可播种。

3.3 播种施肥

3.3.1 适期播种 最佳播期9月中、下旬。根据当地海拔高度适期播种,海拔高适当早播,确保打霜前完成鲜荚收获。过早播种,会因气温较高而导致幼苗大量死亡,即使存活下来的苗前期开花也不能正常受精,产量低;播种过迟,开花、受精和鼓粒期易受低温危害,不能正常收获。

3.3.2 合理密植

3.3.2.1中豌6号、中豌4号、早春王属矮生豌豆适宜密植 秋播豌豆营养生长期仅27d左右,株高和分枝数只有冬播的一半,因此需要密植,播种量17kg/667m2左右,干旱年份出苗差可增至20kg/667m2,均匀散播,确保基本苗在6万株/667m2以上。

3.3.2.2龙豌早丰 适宜点播,按行距40cm左右,株距20cm左右,打小窝,每窝播种3~4粒,用种量一般2.6~3.3kg/667m2,播种后用腐熟的堆肥盖种2~3cm左右。

3.4 科学施肥

由于中豌4号、中豌6号、龙豌早丰属早熟品种,有限生长型,植株矮。在施肥上做到底肥一道清,结合整地,施用底肥。底肥用量为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667m2和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生态循环肥40kg/667m2作底肥。根外追肥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在豌豆在花荚期、鼓粒期,喷施磷、钾及微肥各1次,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0.25kg+硼砂0.15kg+钼酸铵0.1kg,对水60kg喷施,有利于增加粒重。

3.5 田间管理

早熟豌豆分枝力弱,苗期切忌摘心,要及时中耕除草。

3.5.1 排水灌水 播种后一定要注意排水,若田间渍水将造成大量的烂种、死苗。在旱季时要及时灌溉以保持土壤湿润,忌灌水太多。

3.5.2 防治病虫害 只要除去田间杂草,早熟豌豆一般病虫害较少,主要是白粉病和蚜虫。发现白粉病再加重就要立即防治,及时喷雾醚菌啶酰菌、农抗120水剂。防治蚜虫用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乳油、茚楝素乳油喷雾。这些农药轮换使用,减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采摘前20d不能施用任何农药。

3.5.3 防治鼠害 在播种期和荚果期应注意防治鼠害,在播种时用部分本地品种拌药灭鼠;荚果期用豌豆鲜荚或鲜粒拌药灭鼠,防治效果好。

3.5.4 适时采收 采收适期为豆荚饱满,荚色由绿变淡时,此时鲜荚出豆粒高,品质好。

4 生产评价

4.1 该模式单位面积产量

西瓜试验户平均产量5700kg/667m2。水稻试验户平均产量780kg/667m2。豌豆试验户平均产量740kg/667m2。

4.2 该模式单位面积产值

按2016年离地平均价格计算,西瓜试验户平均产值13680.00元/667m2。水稻试验户平均产值1794.00元/667m2。豌豆试验户平均产值2960.00元/667m2。年总产值18434.00元/667m2。

4.3 该模式单位面积投入

每667m2的西瓜投入种籽280.00元、地膜110.00元、肥料800.00元、农药220.00元、人工费2400元,合计3810.00元;水稻投入种子120.00元、肥料300.00元、农药130.00元、人工费600元。合计1150.00元;豌豆投入种籽240.00、肥料210.00元、农药80.00元、人工费1200元,合计1730.00元。年总投入6690.00元/667m2。

4.4 该模式单位面积年纯收

每667m2:18434.00-6690.00=11744.00元。

4.5 该模式投入产出比

6690.00∶18434.00=1∶2.8。

4.6 优点

投入产出比较高,比较优势明显。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一年三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自然资源。水旱轮作有利于减轻土传病害,恢复土壤团粒结构,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壤肥力。

4.7 缺点

西瓜种植技术复杂,劳动强度较大,需要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力度。

猜你喜欢

嫁接苗豌豆苗床
育苗基质添加烯效唑、多效唑对黄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不同类型接穗银杏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春番茄地膜覆盖早熟栽培育苗技术
几种育苗装备的研究
豌豆笑传
豌豆笑传之拔罐
油茶砧木种子质量对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贮藏时间对黄瓜双断根嫁接苗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