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正信、广西时宜蚕桑基地考察报告

2018-03-19陈伟国

蚕桑通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蚕蚕茧桑园

陈伟国

(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 海宁 314400)

近年来,以江苏鑫缘茧丝绸集团公司、四川绵阳天宏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大力发展规模化蚕桑基地建设,受到了业内各界的高度关注。2017年5月,在四川绵阳召开的全国优质茧丝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大会,300多位代表参观了万担精品蚕茧生产基地、千亩现代蚕桑产业示范村、蚕桑农场、天虹蚕工场等现场。《商务部关于开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茧丝绸产业提质增效的通知》(商运函〔2017〕944号)明确提出,建设规模化蚕桑示范基地的标准和要求,以推进茧丝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蚕桑生产基础。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5〕114号)提出,促进蚕茧原料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高效化发展的要求,在立足省内优质蚕桑基地建设的同时,顺应“东桑西移”发展趋势,实施蚕桑“走出去”战略,在中西部地区建设蚕桑、缫丝基地,打造省外优质蚕桑蚕丝基地。

凯喜雅集团是中国对外贸易500强、全国丝绸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在国内外丝绸行业中具有引领地位;2015年,由凯喜雅集团牵头发起设立了国际丝绸企业促进发展联盟;2016年,凯喜雅集团为杭州G20峰会设计生产的国礼、纪念礼及部分宣传礼,充分展现了中国风格、浙江韵味、杭州特色,体现了丝绸历史文化与当代丝绸时尚的完美结合,获得极大成功。早在2012年,凯喜雅集团就进军中西部茧丝绸加工,在环江县成立广西凯喜雅公司;2017年,凯喜雅集团向云南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注资1.5亿元,占40%股份;在省内,凯喜雅集团已完成控股淳安茧丝绸公司、浙江米赛丝绸有限公司,从而建立起从优质茧生产、加工,到丝绸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凯喜雅集团决策层高度重视向产业链前端延伸扩张,将优质蚕茧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作为当前重点工作之一。为此,2018年初,笔者受邀参加凯喜雅集团组织的云南、广西蚕桑规模化基地建设考察,现将考察情况与启示报告如下。

1 云南正信、广西时宜蚕桑基地概况

1.1 云南德宏正信蚕桑基地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50.9 km,国土面积1931 km2,总人口19.1万,有2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3.9%,是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交通便利,瑞陇高速已经通车,腾陇高速正在修建,所辖章凤口岸属国家二类口岸,是中缅边境8个对应开放口岸之一。境内地形由高黎贡山余脉纵贯,多山地,平均海拔1418 m。陇川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不明显,5~10月是雨季,11月至来年4月是旱季。年均气温18.9℃,降雨量1595 mm,日照2316 h,终年无雪。陇川县是云南省重要的粮食和蔗糖生产基地,烟草、果蔬、畜牧也是其主要农业产业。陇川的地理、气候条件较为适宜发展蚕桑产业。

2014年,陇川县引进桑蚕茧深加工龙头企业,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信公司”)于2015年入驻陇川县工业园区,至2017年,公司完成投资1.05亿元,厂区占地3.3 hm2,已建4幢缫丝车间,设计24组自动缫丝生产线,年产白厂丝能力为900 t,以及2万床蚕丝被。其中第一车间6组生产线已投产,第二、第三车间12组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同时,以正信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消除农户销售蚕茧的后顾之忧。

1.1.1 政金企合力发展蚕桑产业

一是,政府重视,争取上级各类资金建设蚕桑生产基地。“种桑养蚕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是农户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蚕桑产业在陇川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基于以上认识,陇川县提出了“围绕桑蚕抓产业,抓好产业促脱贫”的模式,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支持蚕桑产业发展。共有“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陇川县大中型水库移民蚕桑种植产业开发扶持项目”、“‘中国光彩事业德宏行’陇川县标准桑园建设精准扶贫项目”、“景颇族帮扶项目”等各类蚕桑专项发展资金3700余万元,为全县蚕桑产业发展增强了后劲。其中“中国光彩事业德宏行”陇川县精准扶贫公益项目建设标准桑园333 hm2,建设资金1100万元,为10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每667 m2补助600元桑苗款,建设标准大蚕房扶持150元/m2,以及购置方格蔟等补助。2017年,陇川县农业综合开发陇把镇弄贤75 hm2连片桑园节水灌溉示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599万元,新增喷灌面积14 hm2,低压管道灌溉面积61 hm2。2017年,陇川县还筹集地方资金370万元,其中120万元用于宣传、发动和落实桑园种植面积任务以及种桑养蚕技术指导等产业发展专项工作经费;250万元用于种桑养蚕补助,景颇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桑园每667 m2补助1000元,每种667 m2桑园给予新建养蚕大棚500元的无息贷款。

二是,金融支持,解决企业和农户发展蚕桑产业流动资金缺口。当地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产业扶贫。2017年,陇川县农村信用联社共向349户农户发放蚕桑产业专用贷款1155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92户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840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发展蚕桑产业缺少启动资金的难题。同时,向正信公司发放用途为收购蚕茧的产业精准扶贫贷款,给予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优惠,有力保障了蚕茧收购对短时间大额度流动资金的需求。

三是,公司扶持,减轻农户发展蚕桑种养初期的资金投入压力。正信公司按照蚕桑基地建设标准和要求,统一组织采购桑苗、蚕具、蚕药、农药、化肥等物资,资金困难的农户都可以向公司申请赊垫,包括公司提供的共育蚕等费用,按约定在售茧款中扣回,极大地减轻了蚕桑种养农户在发展初期的资金投入压力,体现了正信公司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了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1.1.2 创新企业与蚕农的合作方式

针对陇川县农户缺乏种桑养蚕资金、技术和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正信公司采取以基地为纽带,将公司与农户捆绑在一起的紧密合作方式。具体做法上,由正信公司提供技术指导、经营管理、收购保障等全方位的服务,全程指导周边农户种植桑树、养蚕采茧。公司投资建设小蚕共育中心和配套的小蚕专用桑园、技术人员,集中饲养至3龄。4龄第一或第二次叶后,分发给农户饲养,蚕茧采收后由公司按市场价收购,并实行30元/kg的最低保护价,双方约定利益分成办法。这种分段饲养的方式既解决了农户的小蚕管理技术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又因为公司与农户之间不存在蚕种或小蚕的买卖关系,而是分阶段饲养和利益分成的合作关系,有效解决了蚕茧外流的问题。

1.1.3 坚持典型带动加快产业发展

在蚕桑产业发展初期,许多农户对新产业信心不足,观望思想较重。政府和公司通过技术培训、下乡入户等途径,广泛宣传发展蚕桑生产的好处和优惠政策;示范样板对比实例说明,种植玉米改为种桑养蚕后收入提高了5倍以上,通过帮助农户算细账、算对比账,逐步转变了农户的思想观念,营造了稳步推进蚕桑产业的良好氛围。

仅3年时间,陇川县蚕桑产业就出现了势头良好。2016年,正信公司在陇川县新建333 hm2蚕桑基地;2017年,扩大到1333 hm2,饲养华康2号、华康3号等蚕品种近万盒,生产蚕茧约400 t。

1.2 广西南宁时宜蚕业示范基地

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虽然有一定的蚕桑生产基础,但是“单打独斗”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人、蚕混居的饲养环境,手工操作的落后方法,再加上蚕病中毒普遍发生的生产风险、蚕茧价格波动频繁的市场风险,农户不敢做大做强蚕桑业,因此种桑养蚕收益不高。通过分析蚕桑产业特点,学习规模种养典型经验,2016年,当地政府决定把有一定基础的蚕桑作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在那楼镇三江村建设“邕宁区三江现代桑蚕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以下简称“三江基地”)。按照“政府支持推动,市场经营运作”的原则,引进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宜公司”)为龙头,提供种桑养蚕技术指导和蚕茧收购等服务,实施示范基地的建设;同时成立“南宁市祥联种养专业合作社”,三江村1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或通过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合作社组织社员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形成“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1.2.1 蚕桑基地规划布局

三江基地定位在“规模化栽桑 工厂化养蚕”的现代蚕桑产业目标,统一规划基地布局。计划到2019年建成200 hm2桑园,建设总占地面积9.6 hm2的工厂化集中养蚕基地,包括360 m2小蚕共育室1幢,占地面积各为648 m2的中蚕房6幢、大蚕房30幢;配套技术培训中心、桑叶储藏与调配中心、蚕茧收购与加工中心、蚕沙无害化处理中心等附属设施;以及桑树新品种展示中心、蚕沙有机肥试验区等。

到2017年,三江基地已流转土地133.3 hm2,完成桑园种植80 hm2,其中“桂桑优12号”53.3 hm2,“农桑 14”和“强桑 1 号”13.3 hm2,“粤葚大十”果桑13.3 hm2。

1.2.2 设施设备

大蚕期饲养面积大、桑叶消耗多、劳动强度大,是传统养蚕的难点。三江基地采取5龄地面育的饲养形式,占地面积648 m2的标准大蚕房一次可饲养20张蚕种。蚕室两侧墙壁安装有轨道,供电动桥式喂蚕车移动,桑叶和养蚕人员装载在喂蚕车上,随车移动完成给桑喂蚕,省工省力且不占地面。每幢大蚕房配备方格蔟电动升降架6组,养蚕期间吊挂在屋顶钢梁上,待蚕熟后放下方格蔟,上蔟完成后升起方格蔟即可清除蚕沙残桑。蚕房顶部设置上凸式天窗,自动形成气流排出热空气,每幢大蚕房安装18台水帘空调用于降温增湿,有效改善了亚热带夏秋高温季节的蚕室环境。此外,还配备适用于木制方格蔟的电动采茧机等机械,因此大大节省了大蚕饲养到上蔟采茧用工,每幢标准大蚕房饲养20张蚕种只需2人操作,总投资约100万元。

1.2.3 运作方式

一是,资金投入合作化。由于三江基地建设起点高、机械设备较多,因此建设初期投资大。政府给予6.7 hm2以上集中连片桑园每667 m2补贴桑苗及种植费1200元。蚕房设施建设投资由财政项目资金、信贷资金、村集体资金、合作社资金和时宜公司资金等方面组成,按投资额将蚕房的所有权分到各出资主体,由时宜公司统一运营,每年向产权单位缴纳每幢蚕房10万元的租金,投资回收期约10年。

二是,桑园培育专业化。三江基地大胆改革传统蚕桑生产方式,实行种桑和养蚕分离,种桑的农户集中精力管理桑园,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高密度栽培、半机械化收割的专业化经营。片叶按1.2元~1.4元/kg的价格卖给合作社养蚕户,或按最终售茧款50%的比例分成。

三是,家蚕饲养分段化。养蚕环节分解成小蚕、中蚕和大蚕3段。1龄~2龄,在小蚕共育室饲养;3龄~4龄,在6幢中蚕房饲养;5龄,在30幢大蚕房饲养。3个阶段经过时间相近,如此实现流水线式的分段、连续、循环养蚕。各段每12 d左右饲养一批蚕,全年从3月下旬到11月中下旬,可饲养20批左右。

四是,社员收益多元化。社员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获取租金和分红,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贫困户也可以到基地养蚕,成为每月拿2300元工资的产业工人;有管理技术和经营能力的社员还可以专业种桑卖叶,获得更高的收益。

五是,生产经营联合化。三江基地以时宜公司为龙头,统一规划建设小蚕共育室、蚕茧收购站、标准大蚕房等设施,统一引进良种桑苗,统一种桑养蚕技术标准,统一进行蚕沙无害化处理,统一加入政策性养蚕保险,统一收购蚕茧,并实行30元/kg的保护价。种桑和养蚕的农户则各司其职,实施标准化、规模化与集约化的蚕桑生产,形成了利益共享的联合体。

1.2.4 实施成效

2017年4月,三江基地第一期6幢标准大蚕房陆续建成并投入试生产,共饲养18批350张蚕种,生产鲜茧20余t,平均茧价52.4元/kg,茧款收入100万余元,丝质检测结果达到5A~6A级。

至2017年底,第二期12幢标准大蚕房正在建造,小蚕共育室进入设备安装;第三期工程已经完成招投标。基地建设全部完成后,每6.7 hm2桑园配置1幢标准大蚕房,桑园管理和大蚕饲养分别为5人和2人,人均年产蚕茧2 t左右,比传统的分户养蚕提高劳动生产率5~10倍。

此外,三江基地还结合三产融合,发展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基地已成功举办南宁市桑果采摘游、青少年科普教育等多项活动。

2 经验与启示

2.1 用好政策,拓宽基地融资渠道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投入保障,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前提,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正信公司和时宜公司都争取到产业扶贫资金建设蚕桑基地,既有利于加快公司发展,又切实帮助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不仅以土地流转入股,还可以通过政府背景的小额信贷公司提供的资金入股,投入到桑蚕产业扶贫基地项目,每年获取固定的收益分红。南宁市邕宁区还将政府补贴的产业设施,以返利的形式返还给三江村全体村民,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商务部文件中提出,给予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专项资金支持外,还要求争取相关领域财政资金支持,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凯喜雅集团投资云南德宏正信公司,控股淳安茧丝绸公司,是顺应政府的产业扶持导向,为发展提升蚕桑基地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2.2 因地制宜,创新合作经营方式

正信公司以小蚕共育中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蚕桑基地,与农户建立分段饲养的合作关系。一是,改变了通常的蚕种或小蚕买卖关系,把最终的蚕茧产品按投入比例分成,打好了避免蚕茧外流的法律基础;二是,把生产风险捆绑在一起,公司只有精心养好小蚕,才能保障农户的饲养基础,农户养好大蚕才能收获蚕茧,任一阶段的失误都会给双方造成损失;三是,有利于蚕桑新区的快速发展,小蚕饲养技术要求高,大蚕饲养劳动力和桑叶用量大,合作饲养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四是,有利于提高小蚕共育设施和人员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时宜公司的工厂化养蚕基地,以新颖的技术方案和设施设备为保障,创新了养蚕生产经营方式。把桑园管理和养蚕分开,实现种植和养殖的专业化;把饲养环节分解为小蚕饲养、中蚕饲养、大蚕饲养和上蔟结茧三个阶段,分段分区,责任到人,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2.3 创新理念,变革传统养蚕方式

时宜公司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连续化养蚕布局,分区设置不同功能的蚕室和配套设施。小蚕室相对独立,与大蚕饲养区保持一定间距,有利于隔离防病;采用空调和加温加湿设备,精确控制蚕室温湿度,保障小蚕期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中蚕房作为过渡区域,衔接小蚕室和大蚕房,合理分配了不同饲养阶段的经过时间和设施设备的充分利用;中蚕房和大蚕房均安装湿帘空调,兼具降温保湿效果,且投资成本低;大蚕地面育,配备电动喂蚕车和电动升降方格蔟,充分利用蚕房地面和空间,大幅提高劳动工效。整个养蚕区域规划整齐,布局合理,设施设备机械化程度较高,在传统产业中引入了流水线式的工厂化养蚕概念。

2.4 借鉴省外,探索浙江蚕业新思路

在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传统蚕桑业“低、小、散”的特质,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在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江苏、四川、云南、广西等地规模化蚕桑基地实践,以及我省巴贝工厂化养蚕项目,体现了新主体、新理念、新技术引领的重要性。浙江蚕桑与中、西部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因此,要按照《关于推进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以传承发展为重点,确立“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定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蚕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一是,龙头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基地,企业拥有第一车间,形成全产业链利益共同体,是苏川云桂四省的典型产业良性发展的基本经验,目前我省已有了凯喜雅、丝绸之路、巴贝等企业参与蚕桑基础建设的良好开端,要总结好、宣传好其基本经验,引导更多企业投资省内规模化优质蚕茧基地建设。二是,产业政策支持;组织好商务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争取桑园建设列入造林政策扶持能早日落地,推动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三是,生产规模适度;设定高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目标,确定合理的种养规模,保障规模化、专业化蚕桑基地的正常运转。四是,传统模式突破;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要求,大胆探索突破传统的生产方式,象广西时宜公司那样,实现“专业培桑、分段养蚕、连续生产”,使养蚕资源、设备、劳力利用最大化,真正达到工厂化生产。五是,经营模式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化生产,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增加生产效益;通过发挥社会化服务功能,以规模基地为核心,带动周边农户稳定生产基础,并逐渐走向专业化、优质化生产。

猜你喜欢

小蚕蚕茧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可爱的小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