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北风沙区植被恢复措施浅析

2018-03-19高俊臣

山西林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树种植被造林

高俊臣

(山西省造林局,山西 太原 030012)

晋北风沙区地处山西省北部,受蒙古高压与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与沙化现象严重。土壤类型主要为风沙土,土地贫瘠,是沙尘暴东进路径之一,严重影响着当地人民生活。为了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穷困的生活现状,国家投资启动林业建设工程,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遏制风沙,同时吸引地方、个人及社会资金开展生态建设,集中连片治理,建起了防沙治沙生态屏障骨架,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同时,不断开发林产品、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林业产业,提升林业产值,促进农民脱贫致富。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族复兴大业需要,从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推进林业建设的角度,笔者对目前生态建设机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森林生态景观、现代林业理念与实际情况提出了科学的生态植被恢复措施建议。

1 现有植被恢复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增加植被的措施,以国家投资、地方融资、个人出资、义务投工等方式为资金保障,逐步推进了林业生态建设顺利进行。

1.1 效果最快的植被恢复措施

人工造林是植被恢复中最快、最有效的造林措施,一是因地制宜开展植苗与播种造林;二是可以科学选择适宜树种,按需栽植;三是科学配置栽植模式,充分优化林分结构;四是促进生态经济化与经济产业化;五是可以开展微地形与面上同步实施,等等。

1.2 覆盖面最大的植被恢复措施

飞机播种造林是采用飞机在宜地上空播撒种子的一种造林方式。飞播造林需要在广阔的荒山荒沙上进行,覆盖面最广,时间最短,但效果较差。

1.3 保护式的植被恢复措施

对现有低效林分、疏林地等开展林分培育促进成林的最有效方式是封山育林,采取人工栽植促进措施,专人管护、围栏管护等方式,在确保不受外界破坏的基础上,加快植被恢复与成林速度。

1.4 社会参与度最高的植被恢复措施

义务植树是公民尽义务的造林活动,不论职位多高,不论老少,都可以参与,涉及人数最多,参与部门最广,也是最有意义的植被恢复活动。吸收社会资金开展碳汇造林,加大植被恢复机制,促进更多的生态环境消耗得到回报。

1.5 责任制度最强的植被恢复措施

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企业是责任制度最强的植被恢复机制单位。在企业项目立项前要进行环境保护评价,项目进行中要采取环保措施,项目结束要进行植被恢复建设。如果本企业范围内没有植被恢复地类,可以出资异地开展植被恢复。

1.6 产业发展的植被恢复措施

个人或企业承包荒山荒地开展经济林产业发展,种植沙棘、文冠果、榛子、仁用杏等,既进行了植被恢复,又促进了经济林产业发展,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植被恢复机制。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利用以恢复好的植被,来发展森林公园、森林康养等产业,用产业促生态建设,形成可持续循环发展的产业生态植被恢复机制。

2 植被恢复存在的问题

植被恢复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发展,成效大,效果明显,但是在科学发展、全面国土绿化、林业产业最大化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

2.1 投资的固定化

国家给予的人工造林投资标准固定化。不论南方北方、不论立地、不论树种、不论规格一个标准,不科学。南方降水量大,北方降水量少,北方人工植被恢复就需要增加浇水投资;石质山区、土石山区、沙区等不同立地条件整地,栽植费用不同;不同树种、不同规格的苗木价格也不同,等等,投资应该有区别。

2.2 困难地造林的措施不够科学

盐碱地、石质山区等困难地类,尽管也开展了植被恢复建设,但是成效不好。加之,科技支撑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少、深入研究少,可以推广应用的成果更少。目前没有很好的造林措施,没有科学的创新办法,是生态建设的空缺,也是生态的短板。

2.3 人工造林林分结构不够稳定

由于人们一直是以增加植被为主要目的,有什么树种的苗木就栽什么树种,造林树种不够丰富,科学混交造林模式配置少,针叶树大面积造林,阔叶树少,或者是柠条灌木林多,形成的林分树种单一、结构单一,自我调节与修复能力低,林分结构不稳定性。

2.4 造林过程监管不到位,成活保存存在问题

造林是季节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为了延长造林时间与提高成活率,采用营养杯、营养袋和定植苗等苗木进行造林,但是受技术人员少、监理人员不足等因素影响,监管不到位,部分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责任意识不强,不脱杯、不脱袋、不去除包装材料直接栽植,苗木根系长不出来,造成成活率上不去,长远保存率更低。

2.5 缺乏生态建设与保护意识,成果巩固存在问题

部分县(市、区)政府领导与群众生态建设与保护意识不强,个别县(市、区)甚至没有生态建设与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没有合理的管护措施,没有出台生态建设与管护政策,没有按照草地科学载畜量发展养殖业,过度放牧,加大了林牧矛盾,对植被恢复造成重大威胁。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差,不保护还破坏。施工人员生态建设意识差,不考虑成果如何,存在应付思想。

2.6 考核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明确

植被恢复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惠民工程,各级政府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上级部门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责任落实不明确,没有压力,致使他们对生态建设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生态建设往往落实到部门头上,政府参与少,责任也不明确。

3 科学的植被恢复措施与建议

按照实际地类,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树种,合理应用植被恢复措施,合理配置模式,创新完善的机制体制,促进植被恢复快速、全面、可持续开展。

3.1 制定考核机制,明确建设保护指标,落实目标责任

省政府应出台具体针对市、县、乡各级政府林业生态建设的年度考核机制,明确每年应具体完成的指标,并将指标纳入年度执政能力考核指标;要明确一把手的目标责任与领导班子的目标责任,保证生态建设与保护得到高度重视,确保植被恢复稳步推进,并使治理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3.2 活化投资标准,多标准实施,投资更加科学

根据地类制定投资标准,石质山区造林、盐碱地等困难立地造林标准适当提高,土石山区、平川区等土壤条件好的地块标准适当低些;不同树种苗木价格不同,投资标准也应不同;使用不同种子与苗木造林,投资标准也相应不同等。

3.3 科学选择树种,合理配置模式,建立稳定林分结构

根据地类,科学选择造林树种,适度开展引种驯化,丰富造林树种,科学设计采用多种模式混交栽植,确保形成复层林,增加林分的自我修复能力,保证林分稳定性。

3.4 活化造林机制,多措施并举,促进国土绿化

加大国家投资力度,保证国家主体投资不减少。国家在规划时投资比较大,但是在下达年度投资计划时相对规划较少。督促地方政府投资造林,制定植被恢复投资指标,限定国土绿化时限。强化市场运作机制,实行先造林后补助。

按照去产能原则,让有苗木存储的农户,自行找地块造林后,开展验收,合格后再拔付资金。鼓励企业、合作社、个人等出资承包造林,适度开发。划片区开展植被恢复建设,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按比例适度进行开发的目的,达到开发促进建设、建设优化开发。针对现有低效林分,按照实际需求,采取投资不同标准进行改造。针对石质山区开展种子点播形式,加大植被覆盖度。开展灌木林改造,增加乔木树种,优化林分结构。

3.5 强化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机制,促进绿色发展

在植被恢复中,强化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因地制宜,栽植生态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树种,增加人民日益加大的产品需求,形成生态打基础、经济促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强化产品深加工,转化产品形式,保证储藏,加大收益。加大森林公园建设、促进森林康养等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向更加优化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树种植被造林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