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梁山林区保障性苗圃现状分析和发展建议

2018-03-19崔国栋

山西林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油松基层单位保障性

崔国栋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临汾 041000)

吕梁山林区地处山西省南部、吕梁山脉南段、黄河中游地区。南北长约200km,东西宽约70km,经营范围地跨吕梁市的中阳、交口、石楼3个县和临汾市的尧都、乡宁、吉县、蒲县、隰县、汾西、襄汾7个县(区),总面积25.333万hm2。区域内有国有林场及其他基层单位11个,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各基层单位都有固定的保障性苗圃。由于近几年林区造林绿化任务不断加大,苗木需求量剧增,对林区种苗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对林区保障性苗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发展建议。

1 保障性苗圃现状

全区现有保障性苗圃13个,面积52.57hm2,苗木存量2 824.49万株,其中2017年新育苗18.12hm2、苗木1 498.50万株,培育营养钵苗3.233hm2、苗木235.20万株;2015年、2016年度留床苗、营养钵苗、定植苗共31.22hm2,存量苗木1 090.39万株。全区范围内培育的苗木有油松、白皮松、刺槐、国槐、柳、栾、沙棘、连翘等19种,其中油松育苗全部使用吕梁林局上庄油松种子园的良种,阔叶树育苗全部使用乡土树种良种。

2017年吕梁山林区重点建设了南片屯里林场、中片油松种子园和北片车鸣峪林场等3个基层单位的保障性苗圃。通过一年时间的建设,各林场苗圃做了大量工作,在选种育苗方面做到了精益求精,在田间管理方面也是认真对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车鸣峪林场为例,苗圃全部回填新土后,为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提高蓄水保墒抗寒能力,采取先旋后耕再耙的方式。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在旋耕的同时施入黑矾和有机肥,育苗下种后覆盖黑土;苗圃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投资50余万元,翻修了房屋,设置了围栏、标牌,配置了移动式喷灌设备,整修了排水设施等。屯里林场苗圃分两处,即五龙宫苗圃和安乐苗圃,土地资源、劳务资源、设施资源等合理分割,科学规划,物尽其用,整体推进。期间克服了用工难、苗圃地清理难等难题,动用挖掘机、打地机等大型设备开展各项清理工作。油松种子园最大的优势是油松良种充足,但国有土地育苗面积和土壤条件不足,经过多方面深入分析,选择了水资源丰富、地块集中、易成规模、地租合理、劳动力充足的地点,租赁老百姓的耕地作为苗圃地。

2 保障性苗圃现状分析

2.1 苗圃地分散、且不固定

全区有苗圃面积52.57hm2,由于13个基层单位的苗圃地块分散,大多不固定,有的不在辖区范围内,给苗圃管理带来不便,更谈不上精细化管理。苗圃用地不固定,没有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保障性苗圃的快速发展。

2.2 成品苗木品种单一

林区树种组成以针叶树种为主、阔叶树种为辅,针叶树种苗木数量多,但是种类稀少,仅有油松、白皮松、侧柏等常见针叶树种;经济林树种较少,难以满足当前造林多样性的需求。

2.3 苗木生长差异性大

林区南北纵跨约200km,区域性小气候决定了南部更适宜阔叶树生长,北部适宜针叶树生长,因此苗木生长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不同区域应当采用不同的育苗管理方式。此外,全区苗圃管理单位众多,管理水平不一,苗木生长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性。

2.4 苗木质量难以完全达到标准要求

由于苗圃地肥力不足、管理不精细、播种量不合理、间苗过密等多种因素,导致苗木生长缓慢、质量难以完全达到一级苗标准要求。

2.5 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以前苗圃管理单位工作重点放在管护上,在苗圃道路建设方面重视不够,尤其在苗圃基础设施建设上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苗木生产的需要。因此,要培育出良种壮苗,满足当前造林需求,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 发展建议

3.1 苗圃建设标准化

全区各基层单位苗圃建设必须做到固定、长期、规范,建立标准化的苗圃基础设施。例如,在圃地周围设置乔、灌木树种相结合的封闭式防护林或设置围栏;苗圃宜绿化美化,保持整洁,可设置大标志碑一块、小标志牌若干,起到科普宣传作用;建设苗圃道路,主、副道要合理配置;购买固定式或移动式喷灌、滴灌等灌溉设施;垄沟与主、副排水道形成完全网络,与集水区连通提高抗洪涝灾害的能力;购置必需的育苗用具、机械设备等。

3.2 苗圃选址合理化

根据全区各基层单位现有苗圃实际分布情况,大部分苗圃地需进行整合或重新选址,逐步将分散的圃地进行整合。需要重新选址的苗圃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苗圃地要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以便于苗木的出圃和育苗物资的运入;靠近村镇,以便于调集人力,尤其在育苗繁忙季节需要大量的临时用工;远离工业污染源,防止工业污染对苗木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苗圃地的选择还要考虑周边的自然条件。①苗圃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开阔平坦地带,便于机械耕作和灌溉,也有利于排水防涝,圃地坡度要求1.0°~3.0°。②选择苗圃地时,必须认真考虑土壤条件。土层深厚、土壤孔隙状况良好的壤质土(尤其是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具有良好的持水保肥和透气性能,适宜苗木生长。根据多种苗木生长状况来看,适宜的土层厚度应在50cm以上,含盐量应低于2.0‰,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50%,土壤pH值6.0~7.5。③培育苗木对水分供应条件要求较高,新建苗圃必须具备良好的供水条件。水源可划分为天然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将苗圃设在靠近河流、池塘、水库等水源附近,方便修建引水灌溉设施。在无地表水源的区域建立苗圃时,可选择地下水作为灌溉的水源。④苗圃应选择气象条件比较稳定、灾害性天气很少发生的地区。⑤在选择苗圃用地时,需要进行专门的病虫害调查。认真了解苗圃地及周边的植物病害和虫害发生情况,如果周边曾发生严重病虫害,并且未能得到有效治理,则不宜在该地建立苗圃。

3.3 苗圃经营科学化

苗圃经营科学化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就近育苗,就近上山。各基层单位都应建设独立的保障性苗圃,苗圃选址除考虑土壤、气候、灌溉等条件外,还应兼顾就近管理、就近上山造林,做到适地适树,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二是良种育苗,针阔叶树种兼顾。针叶树育苗以上庄油松种子园油松良种为主,阔叶树育苗以造林所在地乡土树种为主,加大经济林树种育苗。三是量化控制、自给自足。各基层单位每年育苗数量的制定要与年度造林任务相结合,育苗数量略大于造林任务所需苗木的1/3,实现各基层单位造林用苗自给自足,同时可以外销部分苗木以增加林场收入。四是规格齐全、有序循环。经过2.0a~3.0a的育苗周期,苗圃地要形成新育苗、留床苗、营养钵苗呈阶梯型分布的有序良性循环格局。在不积压苗木,不浪费圃地的同时,保证各种规格的苗木充足。五是健全台账,强化管理。各基层单位要建立苗圃台账,及时进行苗木出入库登记和汇总,健全苗圃档案。苗圃管理做到场长、分管场长、技术员、会计全程参与,相关数据共同签字。

通过全区各基层单位硬件、软件的改变,逐步实现“田间管理精细化、苗木培育规模化、树种结构多元化、经营理念科学化”的苗木培育“四化”目标。

猜你喜欢

油松基层单位保障性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单位政工人事工作
邻体干扰模型在辽东油松人工林中的应用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