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 Library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启示
2018-03-19汤尚
汤 尚
(长沙学院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22)
知识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世界图书馆发展史已经证明, 图书馆自创建之日起就担负着传播知识的神圣使命[1]。汇集并传播知识资源是人类社会赋予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历史使命, 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是现实和发展对于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根本要求[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创造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 Human Library 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丰富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
一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不足
(一)知识资源更新滞后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主要来源于有偿批量订购纸质或电子图书和期刊,采购专业文献数据库等,偶尔会有一些图书馆联盟交换共享文献资料或社会、个人捐赠的资料。高校图书馆通常采取不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征求读者推荐好书,或者调查文献资源利用情况等方法收集采访意见[3]。由于这种采访机制涉及的学生不多或不涉及学生,获取的信息需求准确性不高,图书馆的采购计划和读者对知识资源的跟新需求出现一定偏差。此外,图书馆从收集读者需求,到根据经费预算制定采购计划,进行招标采购,再对图书编目、上架,对读者提供服务,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周期。相对读者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原则和采购机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最终导致馆藏知识资源更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
(二)知识服务受到挑战
有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总借阅量不断下降,各类型读者的人均图书借阅量也呈下降趋势。电子资源的快速发展、读者阅读方式多元化、馆藏结构不够合理等多个因素导致了图书借阅量的下降[4]。而在网络技术的驱使下,高校图书馆推出的虚拟服务得到快速发展,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受到读者的欢迎。虚拟技术为图书馆扩展了服务空间,也为图书馆的功能发挥提供了平台,但是如果过于强调虚拟服务,会导致图书馆只变成网络的空壳,实体服务名存实亡[5]。
(三)知识推广效益不佳
图书馆知识推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进行阅读推广,二是举办文化讲座。大多数阅读推广活动都是由图书馆全权办理,与读者交流不够深入。这种知识推广方式往往存在阅读推广资金不足、阅读推广主体不够具体、推广形式单一、数字资源推广不足等问题,必须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的一种直接联系体系,创新丰富阅读推广形式才能实现更好的知识推广效果[6]。文化讲座的主讲嘉宾大多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7], 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民众认可度,而读者通常与他们有较大的社会差距和知识差距,这种距离使读者接收和利用知识的效果大打折扣。总体来说,图书推介、名人名师讲座等传统活动形式已无法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求新求异需求,知识推广效益不够理想。
(四)个性化服务亟待提升
每个读者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对知识服务的需求也就不同。当前高校图书馆在个性化知识服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服务理念不到位。图书馆在开展工作时,往往更注重知识资源的建设和管理,而没有将知识服务放在优先位置。第二,服务内容不完善。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具有普适性、大众性,没有充分考虑读者的个性知识需求,缺乏个性化的知识资源。第三,服务技能不过硬。要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图书馆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掌握专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和学科知识能力。高校图书馆需在原有服务模式基础上进行变革,从服务的大众化、简单化转向个性化、高级化,丰富服务内容,根据读者的需求开展服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读者[8]。
二 Human Library 概述
(一)Human Library的起源
Human Library,又称Living Library,中文翻译为真人图书馆、活体图书馆等,最早起源于丹麦哥本哈根五位年轻人创立的一种非政府性质的“停止暴力”组织,2000 年,该组织在丹麦罗斯基勒音乐节(Roskilde Festival)上向外借出75“本”Living Book,采用对话的形式与来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旨在从对话中实现观念与信息的传递。它的宗旨就是反对暴力、鼓励对话,在观众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和服务方式——Living Library,由此产生。
(二)Human Library在国内的发展
美籍华裔图书馆学家曾蕾教授是Human Library 引入国内的推动者。2008 年,她利用“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的平台在上海进行了国内首次Human Library 尝试[9]。2009 年,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石家庄学院等高校图书馆积极引入Human Library 的理念,并开展了一系列真人图书活动。国内关于Human Library 的研究从2009年开始,此后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丰富。唐野琛阐述了我国真人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真人图书馆活动在图书馆、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其中高校图书馆的真人图书馆活动比较规范,而且“真人图书”这种类型更贴近读者需求[10]。杨广锋认为,Human Library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引入与异化——泛化与反思——扩散与回归”三个阶段,同时我国真人图书馆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如读者功利化的阅读需求,寻找真人图书馆理想书单的现实困境,兼顾真人图书与读者双方的需求,真人图书馆长期发展的资源限制等[11]。总体上看,Human Library 研究的主题在不断拓宽,视角广泛,从概念阐述、来源与发展逐步拓展到现状研究、发展策略、服务模式、平台搭建、案例分析和国内外比较分析等方面; 研究内容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发展; 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个案研究、文献研究、实践总结等[12]。虽然Human Library 研究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受关注度高。
(三)Human Library的特点
Human Library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方式,为读者和“图书”之间搭建了一个新型的交流平台。笔者认为,真人图书馆之所以快速受到国内图书馆界的关注和广泛运用,主要因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互动性。在传统的纸质和电子阅读中,知识资源是单向静态地由作者传递给读者;而在真人图书借阅过程中,真人图书和读者可以在活动中即时交流和双向沟通。Human Library活动一方面让读者学会思考、提问、质疑,获得深入交流和探讨的特别体验;另一方面,被人阅读对真人图书来说是一个交流分享、总结沉淀的过程,更是再次思考、再次自我发现和提升的过程。第二,包容性。Human Library 活动的宗旨是促进对话,减少偏见,它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阅读的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即被阅读的真人图书和读者。真人图书可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和不同阶层,只要他们具备特别的经历、感受,并且愿意对话、沟通,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真人图书馆活动对读者几乎是无门槛开放的,无论性别、年龄、身份,每一个愿意阅读的人都能成为真人图书的读者,前提是读者按约定的方式办理了真人图书借阅手续。第三,独特性。相对传统的纸本图书可以多次重复印刷,有多个复本,真人图书具有唯一性。每本真人图书都有自身的特殊标签,这种特殊性是基于其独特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和人生体验,独一无二且不可复制。此外,不仅同类型的真人图书有各自的不同特点,而且同一真人图书在不同时期也各不相同,因为真人图书每出借一次,在双向的沟通交流中就完成一次思想碰撞和自我知识的重构。
三 Human Library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启示
(一)优化组织结构,增强服务能力
当前,高校图书馆最常见的组织架构是金字塔型,即采用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模式。图书馆一般下设综合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技术部等部门,馆长与部门主任之间、部门主任与馆员之间是上下级关系,这种管理方式带来的职业倦怠、组织僵化、效率低下,已经越来越影响图书馆的转型和发展[13]。根据Human Library的特点,真人图书活动可以采用项目制,即把每次真人图书活动当作一个项目,在组织结构上采用矩阵制。矩阵式组织结构打破单纯按职能划分部门的做法,使同一名图书馆员在业务上既接受原职能部门的指导,又能参与到不同的真人图书活动项目中,在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为读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Human Library的矩阵式架构,从横向来看,工作人员可以按照项目情况组建、重组、解散,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从纵向来看,活动流程以服务为中心,在需求和读者之间架设了最短路径。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更加灵活、机动,能大大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二)建设品牌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Human books是以人为载体,以人的思想为内容,是不能复制、没有复本的,不能像普通的文献资源一样成为图书馆的固有馆藏[14]。鉴于真人图书的独特性和“一次性”,加强真人图书品牌建设,成为高校图书馆提高真人图书利用率的有效方式之一。真人图书馆品牌是指真人图书在自身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在同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优势,如真人图书的特色、服务形式特色、读者群特色等[15]。真人图书品牌化建设,首先要及时构建真人图书库。即在开展真人图书的阅读活动中,图书馆员如实完整地记录真人图书的讲述内容、活动场景、交流情境等,并对活动内容和显著特点进行分类、编码和标注,对真人图书电子化,以方便读者根据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借阅。其次要注重宣传推广,如在图书馆首页开辟真人图书专栏,将真人图书的数量、内容、特点放在上面,供读者随时查阅。此外还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借阅规则,使读者可以实现24 小时借阅电子真人图书,自由阅读,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
(三)精准开发知识资源,满足个性需求
高校图书馆开展Human Library 活动,旨在通过主动挖掘高校图书馆读者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不同的个性化需求群体建立不同的主题社区和知识创新社区,提供更加具有个性化的、亲和力的信息服务[16]。图书馆所有资源的“藏”都是为了“用”,高校真人图书资源也不例外,所有真人图书的招募都要围绕读者的需求来展开。图书馆员先调查读者的信息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发真人图书资源,提供精准服务,以独具特色的真人图书来满足读者的个性需求。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高校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实践活动来拓展知识服务,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办的“鲜悦 Living Library”活动,济宁学院图书馆的“子悦 Human Library”等[17]。真人图书的类型应该丰富多样,既要有经验交流类,如创新创业、考研考证等;又要有文化通识类,如时事热点、文史哲专题研讨等;还要有学科专业类,如各学科专业的科学研究和拓展等。高校图书馆面向不同的读者群体,可以通过举办不同的真人图书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要求。
(四)强化知识互动交流,推动共享创新
互动性是真人图书活动的显著特点,这种交流方式有效地打破了知识交流中时间差异、空间差异和社会差异的障碍,营造了开放平等的交流平台,大大提高了知识获取、知识沉淀的速度,在推动知识共享创新方面独具优势。首先,Human Library的知识交流范围更广。它由传统图书馆图书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变成真人图书和读者之间、读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由原来一对一的交流变成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交流。其次,Human Library的知识交流内容更深。传统图书借阅中,知识交流的内容仅限于图书包含的显性知识,而在Human Library活动中,知识交流内容既包括真人图书的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其中隐性知识占主导地位。此外,Human Library的知识共享速度更快。传统图书借阅模式下,知识由作者单向传递给读者;在真人图书发散传播模式下,不同的知识单元在不同的读者之间传递共享,从而使得知识流传速度加快,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产生新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在满足读者需求方面的不足也日益突显,而Human Library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服务方式,因其自身的互动性、包容性和独特性等特点,使得它在提升和改进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Human Library也有其局限,本文在这方面的探讨还不足,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