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麦类作物产能 保障绿色安全生产

2018-03-19四川省麦类创新团队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8年1期
关键词:四川省新品种四川

□四川省麦类创新团队

1 四川省麦类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

小麦是四川的主要粮食作物,青稞是甘孜州和阿坝州藏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而荞麦是凉山州彝族同胞的特色作物。确保麦类作物的绿色安全生产不仅对粮食安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意义重大,而且对确保四川省贫困山区和民族地区口粮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提升四川省麦类作物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四川省于2013年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麦类作物四川创新团队建设,围绕四川省麦类作物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设置了岗位专家13人,四川农业大学郑有良校长担任首席,共有9个单位的92位科技人员在团队中从事创新工作,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正高24人、副高34人,26人具有博士学位,团队成员学历、年龄、结构层次合理,分布区域最广,创新能力较强。创新团队经过4年的建设和发展,在科技创新、成果推广、社会服务及科技扶贫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为提升四川麦类作物生产能力、保障绿色安全生产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2 主要工作及成效

2.1 新品种、新技术、新型机具的持续创新,提升了四川麦类作物生产能力

培育了27个麦类新品种,产量水平实现了实质跃升,人工合成小麦育种利用保持领先优势。近4年来,团队育成新品种27个,覆盖全省生产区域,满足了小麦生产对优良新品种的需求。从产量看,小麦新品种较“十二·五”期间,区试单产增长438 kg/hm2、增幅8.2%,生产试验单产增长525 kg/hm2、增幅10.1%。10个新品系区试整体平均单产超6 000 kg/hm2,标志四川省小麦育种已跨入6 000 kg/hm2的育种新阶段。在绵阳市江油市高产示范中,实打验收单产达9 750 kg/hm2以上;种粮大户中等规模(3.33 hm2)生产,单产达8 250 kg/hm2。四川广泛开展人工合成小麦的育种应用,共培育出携带人工合成小麦血缘的小麦新品种13个。在世界范围内,四川人工合成小麦育种利用成果最显著。2016年2月1日,四川省政府网以“四川人工合成小麦育种居世界领先水平”为题对团队育种工作进行了报道,肯定了团队育种成果。

通过新技术集成和新机具研发,创新性地探索出一系列适合四川省的麦类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1)“稻-麦”全程机械化周年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解决了目前适度规模化和减少劳动力成本的关键问题,满足了种粮大户的生产需求。采用全程机械化和新的轮作模式(早熟小麦/直播水稻)节省劳动力成本,增效达4 500元/hm2。

2)“双三O”带状机械化种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解决了四川省丘陵地区套作种植模式与劳动力成本之间的矛盾,在眉山市仁寿县珠嘉镇踏水村示范片每公顷平均增产750 kg以上,增粮增收效果显著。

3)种粮大户机械化高产稳产种植模式。解决了高产栽培下倒伏导致的产量不稳定问题。通过控制肥力和播种量,将产量稳定在“恰当的水平”,避免因倒伏造成的经济损失。在绵竹市高产示范片,种粮大户净作可达8 250 kg/hm2以上的稳定生产能力。

4)盆西丘陵麦区稻茬小麦高效栽培技术研制。针对盆西丘陵麦区气候生态条件、土壤肥力、生产条件及品种要求研制的技术体系,在江油市示范应用增产效果明显,每公顷平均产量可达9 300 kg。

5)川藏高原青稞配套栽培技术研制。根据甘孜州主要青稞区生产条件,制定了“粮草双高型青稞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并推广应用。

6)小麦主要病虫植保无人机轻简化喷药防治。开展了植保无人机技术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和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轻简化防控试验示范。单机作业效率可达26.67 hm2/d,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成本。

7)耕作农机具的改进优化。将刚毅0.9系列收获机割幅由1.0 m改为0.8 m,离地间隙改为330 mm,更适宜丘区地形地貌及套种农艺;研制了4LZX-1.5育种小区联合收割机,可连续收割不同品种而不致混杂;改进优化了2BYM-6/12型精量联合直播机和2BFG-4/8-180型旋播施肥机。

8)标准编制。编写了《丘陵地区轮式田园作业机械静态纵向和横向极限翻倾角的测定方法》等四川省地方标准4项;新制定的《丘陵地区田园作业机械质心的测定方法》等5项四川省地方标准,已通过终审,即将正式实施。

2.2 抗病和抗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升了四川小麦绿色安全生产水平

1)保持条锈病抗病育种优势,在生产上及时有效地应对和控制了强毒性新小种条中33的流行和危害。四川是我国条锈病重发区和越冬区,控制该区条锈病的爆发和流行,对控制我国条锈病意义重大。从2013年开始,条锈病强毒性生理小种条中33开始在生产上大流行。创新团队及时加强了抗条锈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有效应对了新小种的危害,控制了条锈病在四川小麦生产上的大爆发。

2)高度重视白粉病抗性育种工作,进展显著。近年来,四川麦区白粉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团队高度重视白粉病抗性育种,育成品种中70%以上兼抗小麦白粉病,解决了长期困扰小麦生产的抗性品种缺乏问题。当生产上出现新的生理小种或优势生理小种发生变化时,具有不同抗源的新品种及时满足了生产需求,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蔓延。

3)注重抗冻新品种培育,减轻了冻害,保障了安全生产。2016年1月下旬以来,四川多地遭遇“霸王”低温寒潮霜冻天气影响,主要表现为叶片泛黄,主茎呈水浸状或枯死,部份幼穗冻死。但是,由于团队注重抗冻性选育,一些小麦品种抗冻能力突出,受害很小,有效稳定了小麦生产。

2.3 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增效明显

根据四川省生产需求,建立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6个,试验示范面积达1 800 hm2。

1)高产小麦示范基地10个。在广汉、江油、崇州、绵阳、德阳、仁寿、内江、资中、简阳、邛崃10个小麦主产区(县)建立了高产示范基地,进行小麦突破性新品种的高产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

2)多抗小麦示范基地7个。在成都、绵阳、雅安、南充、宜宾、内江的生态区建立多抗基地,对品种和育种材料进行病害监测和抗性鉴定。

3)在西昌市新建广适小麦示范基地2个。完成了昌麦26、昌麦30和川麦104的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4)套作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示范基地4个。在资中、简阳、安岳和仁寿4个县(市)建立套作麦关键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效果明显。

5)小麦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新技术示范基地1个。在资中县孟塘镇建立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综合防控新技术示范面积33.33 hm2,较非示范区每公顷增产840 kg。

6)藏区青稞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2个。在甘孜州炉霍、甘孜、康定、道孚、新龙、稻城,阿坝州壤塘、阿坝、松潘等12县建立青稞高产高效示范区,辐射带动0.67万hm2。

7)彝区荞麦示范基地4个。在凉山州昭觉、冕宁县和西昌市建立了荞麦繁种、示范推广应用基地,辐射示范推广面达0.67万 hm2。

8)彝区燕麦示范基地3个。在凉山州昭觉、喜德和美姑县建立了燕麦示范基地,辐射示范推广达666.67 hm2。

9)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3个。在四川小麦主产区资中、简阳和崇州3个县(市)建立了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举行了小麦机械化机播、机收现场技术培训会。

2.4 坚持服务“三农”,大力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

1)在小麦主产区(县)进行生产调研和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6.2万余份,赠送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图书1 500本;开展现场技术培训77次,受训农户、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相关人员达4万人次,技术服务面积达15.33万hm2。

2)针对四川主要病虫害,对基层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和一般农民进行麦类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培训和指导,累计培训600余人次,指导和服务面积超过2万hm2。

3)应对小麦冻害进行了生产应急处理。受2016年冬春寒潮的侵袭,四川省部分麦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冻害。团队专家协同农技部门、种粮大户进行了小麦冻害的确诊和抗冻保苗技术措施的发布和推广,将冻害损失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4)在四川小麦主产区资中县和简阳市的示范基地举行了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机播、机收现场观摩暨技术培训会,服务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成员共计670余人次。

5)针对四川藏区青稞生产面临的技术障碍,在甘孜州青稞生产关键季节,结合新品种展示和技术示范,以及全州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举办培训8期,深入开展了现场培训12场(次),培训了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及农民2 000人次,培养带动种粮大户38户,发放技术资料7 000余份。

6)针对四川彝区燕麦、荞麦生产面临的技术障碍,在凉山州喜德、盐源、昭觉和美姑县的燕麦和荞麦种植区开展主要技术环节的培训及指导,现场培训16次,培训人员1 600人次。同时,对凉山州5个荞麦加工企业、1个农牧专业合作社进行点对点指导达50余次。

2.5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助力全省农村扶贫攻坚战

自麦类创新团队2013年组建以来,共联系了15个市州26个县(市、区)的49个贫困村,派出专家31名,建立产业示范基地25个,面积420 hm2,指导建立专业合作社10家。参与地方技术扶贫专家服务团34人,开展巡回指导80次,开展培训指导66场次,培训2 100人次。

1)与国家级贫困县古蔺县进行产业对接,参与产业调研与扶贫规划工作;针对四川省贫困县苍溪县、剑阁县和平武县,分别对技术推广部门、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进行了技术指导。

2)培训威远县技术扶贫人员超过20人次,发放良种,指导贫困户采用小麦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江油新型职业农民60余人、扶贫培训班的农户190余名。

3)在美姑县指导贫困户发展荞麦、燕麦、核桃和养殖等产业,协助制定产业脱贫规划,开展走访贫困户及入户座谈20余次,培训人员达130人次。

4)指导甘孜州和阿坝州藏区贫困户发展青稞新品种种植产业,开展入户座谈15次,开展相关培训2期,培训相关人员100人次左右。协助制定了174个脱贫技术方案,将200 t青稞良种无偿分发给贫困户,为36个贫困村脱贫摘帽打好了基础。

5)主持达州市157名第一书记产业扶贫培训。引导贫困村构建农机化服务体系,打造秦巴山区科技扶贫新标杆。2.6 创新组织管理,推动团队工作效率

1)积极融入国家麦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现了对四川麦类生产区域技术指导的全覆盖。麦类作物四川创新团队是国家小麦、大麦、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在四川麦类产业链上人员的有效补充。目前,国家小麦、大麦、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在四川有2个栽培技术岗位专家和5个试验站;缺乏新品种选育、机械化及植保等岗位专家。四川省麦类创新团队岗位设置时,在新品种选育、机械化及病虫害防治方面增加了人力。在生产示范基地选择上也对国家产业技术体系进行了有效补充,基本上实现了对四川麦类生产区域技术指导的全覆盖。

2)建立了“种业企业+育种栽培专家+种粮大户”的对接制度,搭建了新品种集中展示平台,规范和完善了小麦主导品种的遴选和推荐方式,加速了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及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应用。2014年4月,首席专家与四川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带领全省70余名专家学者,对近年来育成新品种(系)进行了田间考察与鉴定;并于同年9月,组织育种、栽培、植保及推广领域专家,对新品种进行了集中评议,一致认为川麦104、蜀麦969、川麦60和绵麦51表现优异,值得大力推广。这4个品种被四川省农业厅列为2015年主导品种。2015年4月,首席专家与农业厅相关负责人组织召开了四川省突破性小麦新品种推广现场会,来自小麦主产区农技推广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种业企业、种粮大户、小麦育种及栽培专家等共50余人参加此次现场会,在德阳市广汉市示范点对当前表现突出、推广应用潜力大的4个品种进行了现场观摩,加快了突破性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应用。2016年4月,首席专家与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带领专家学者及种粮大户、合作社负责人赴德阳市广汉市、内江市,对四川省高产小麦新品系进行了考察,并对当前高产育种现状进行了研讨。同年9月,主持召开了四川省突破性小麦新品种遴选启动会,对近3年小麦新品种的产量和抗性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安排在德阳市广汉市和绵阳市江油市进行集中展示和品种比较试验,为四川小麦生产提供了优异新品种的综合资料。

3 问题及工作打算

虽然近年选育的麦类新品种满足了生产需求,但突破性、优质专用型及特殊用途品种还偏少,产量和品质提升还有较大空间。同时,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适度规模化、全程机械化等生产形势的发展,对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下一步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3.1 以提质增效为抓手,持续推进四川麦类作物生产潜能

对四川麦区来说,优质高产是麦类育种的主旋律。近4年,团队共育成麦类新品种27个,覆盖全省麦类生产区,满足了生产上对新品种的需求,但育成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下一步将综合利用传统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着重进行新材料创制和新品种培育,以满足不同生产的需求。

3.2 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优化麦类生产模式

当前,通过团队协同攻关,已育成了表现突出、适应于生产需要的新品种,也研制出一批新技术和新机具;初步建立了“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下一步,团队将进一步整合科研成果,从良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全程机械化等方面进行技术集成与模式再造,建立科学规范、可复制、可推广应用的综合技术生产模式。

3.3 进一步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

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是加快麦类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窗口和措施。当前,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内容针对性强,且增产效果显著,为大田生产提供了依据和样板,发挥了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下一步,团队将进一步扩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的核心地位及辐射示范效应。

3.4 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科技扶贫

四川省多数贫困地区的麦类生产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产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经验耕种等特征依然明显,生产效率普遍较低。精准扶贫的根本是激活自我发展潜力,增强安全生产能力,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麦类创新团队根据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为四川精准扶贫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经济增收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下一步,团队将积极配合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继续利用“农民大讲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田间课堂等培训形式,在贫困村举办麦类生产技术培训班,加大麦类增产增效技术推广力度,推动农业科技扶贫。同时,配合地方政府,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帮扶贫困户。

猜你喜欢

四川省新品种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青菜新品种介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灾后两年新四川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