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毕业实习医生需求的理论授课探索和实践
2018-03-19卢建华姚定国马高峰宋巧玲
卢建华 何 群 姚定国 丁 曦 马高峰 宋巧玲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学部,浙江 杭州 310053)
医学院校后期教学的毕业实习阶段是培养医学生向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转变的关键阶段,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一个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过程[1]。进入后期临床教学阶段后,实习医生如果仍停留在前期理论教学过程中“被动”参与的习惯中,就会导致每天忙忙碌碌,头脑思维却停滞不前,临床思维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针对这种现象,除了实习医生积极主动参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带着问题思考,学习带教老师的临床思维外,医院、教研室、科室也应进行一系列紧密结合临床的理论授课,授课时应结合临床病例着重对实习医生进行临床思维的培养,帮助实习医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2],理论知识得到深化,临床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因此,我们申报了2014年度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毕业实习医生需求的理论授课探索”,按照项目申请书的内容对毕业实习医生的理论授课作了初步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改革教学内容,形成毕业实习医生理论授课体系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工,课题组有一人专门负责全院性理论授课,其余成员分工负责若干教研室和临床医技科室,通过召开学生和带教老师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教研室和临床医技科室理论授课内容的意见和建议,确定授课内容。课题组人员每一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了解整个理论授课内容,并进行全院与各教研室、临床医技科室理论授课内容的协调,以避免重复与雷同。经过一年的努力,基本形成毕业实习医生理论授课体系。
1.安排全院性理论授课
分别召开全院总带教会议和毕业实习生座谈会,征求各科室、各专业毕业实习生总体对理论授课的意见,并结合各校及各专业的实习大纲,最终确定授课内容以各专业普遍需要掌握的内容为主,内容有专科理论、新技术、新知识的介绍与讨论。年初教学部制定授课计划,2015年全年共进行全院性理论授课14次,每半至1月一次,时间是以周三下午为主。
2.《临床强化课程(内、外、妇、儿)》开设
讲授课程及学生课程选择: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规定每位学生选择一门课程学习,每门课程人数最多25人,当学生选择超过25人时,根据学生专业及实习情况进行调整。
学时数及教学周次:每门课51学时,共17教学周,每周3学时。
课程安排:内科学教学由中医内科教研室、中西医结合教研室(合署)和西医内科教研室共同完成,其中中医内科教研室、中西医结合教研室(合署)27学时,西医内科教研室24学时,由两个教研室教师轮流担任主讲教师;外科学由中医外科教研室、西医外科教研室、中医骨伤科教研室、中医眼科教研室、中医耳鼻喉科教研室共同完成,其中中医外科教研室12学时、西医外科教研室12学时、中医骨伤科教研室9学时、中医眼科教研室9学时、中医耳鼻喉科教研室9学时,由课时较多的中医外科教研室、西医外科教研室教师轮流担任主讲教师;妇科学教学由任中医妇科教研室承担,共51学时;儿科学教学由任中医儿科教研室承担,共51学时。
教学内容:以所属学科的病种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内容贴近临床实际。
3.规范教学查房和小讲课
教学查房:根据毕业实习生的需求和临床实际工作,各临床科室安排教学查房,以毕业实习生为主要讲解对象,集体示教、示范,系统讲解临床病史的收集、查体及辨证施治的思维方法。教学查房每月至少开展2次。
临床小讲课:各临床和医技科室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小讲课,以提升毕业实习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能力。小讲课每月至少安排2次,以毕业实习生为主要讲解对象。
各临床和医技科室每半年向教学部一次报送教学查房和小讲课的教学日历,教学部根据教学日历安排教学督导组成员,对教学情况进行督查,每科室每年督查2次,督查成绩作为年终科室考核的依据之一。
二、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临床理论授课
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主讲、毕业实习生讲授、病例讨论等,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
1.教师主讲
应有别于前期学校理论授课,强调课堂互动。课堂互动应用最多的是课堂问答,问答中提出问题是关键。课堂问答式教学是通过授课时带教老师对实习医生提问、实习医生对带教老师提问、实习医生之间提问及问答的形式来达到老师授课的目的。我们在课堂问答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课前根据互动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问题;第二种是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堂即时情况而提出问题。
2.毕业实习生讲授
在整个实习的中后期,带教老师根据实习医生的学习情况及需求,让学生讲授某一疾病。授课前,带教老师要对备课方式、授课内容、要求、文献查阅作全面布置,并提供相应的网站,提出可共同备课,授课时派代表讲授,以提高效率。授课时坚持实习医生自愿的原则,授课后老师对每个学生及总体情况进行点评。
3.病例讨论
在各科室实习的后期,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及临床实际情况,在课前认真准备典型病例,病例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所讨论病种在实习理论教学中已讲授过;二是讨论病例是临床的真实病例。这样的病例贴近临床,让学生通过讨论,增强临床思维能力。讨论时从开始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到学生对疾病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法基本达成共识,并阐明理由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考核
《临床强化课程(内、外、妇、儿)》结束后,每位学生书写一份读书报告,由任课教师进行批改评分。每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毕业实习生实习结束后进行出科考试,并在实习成绩中记录其考核成绩。
三、探索和实践效果
1.形成毕业实习生理论授课体系
经过一年的尝试,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形成了全院性理论授课、教研室《临床强化课程(内、外、妇、儿)》、临床和医技科室教学查房和小讲课三个阶梯的临床理论授课体系,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先进、合理,学生能够接受。
2.毕业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形成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
由于面对毕业实习生理论授课的内容是与临床问题密切联系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强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因此毕业实习学生通过一年的临床理论课程学习,既巩固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强化了临床思维能力,使其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临床思维能力得到长足进步。同时临床和医技科室的带教老师也普遍反映良好,认为经过系统的临床理论学习,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明显提高。在接受学校实习检查时,本院毕业实习生理论知识掌握扎实,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3.建立了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目前全院已设立了11个临床教研室,共有338名医编和教编的教师成为教研室成员,并产生了教研室正副主任、教学秘书、临床总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骨干成员,经过一年的临床理论授课实践,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在我院形成。
四、结语
以上是我们对毕业实习生理论授课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在提高临床技能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培养临床思维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通过医院、教研室、临床和医技科室三个层面符合学生需要的临床理论教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临床思维能力得到长足进步,为今后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受众多因素的限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不同授课教师如何保证教学的同质化,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如何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等,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总结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梳理改进,争取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及教学医院推广应用。
[1]杨春红,黄小燕,廖唐洪,等.构建医院临床教学动态管理体系,提高实习生培养质量[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5):718-719.
[2]吴彩霞.实习生自主管理在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