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护理配合
2018-03-19孔祥颜
孔祥颜
(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 临沂 276400)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ocyst, CCC)是小儿右上腹部肿块就诊的常见原因[1],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为了提高该病检查成功率,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在CT检查时给予护理配合十分重要[2]。本研究对25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护理配合在螺旋CT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经手术证实资料完整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1岁,中位年龄6.5岁。表现为右上腹部包块17例,黄疸15例,腹痛25例,营养不良12例,发热、呕吐等普通消化道症状19例,13例出现肝功能异常。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128层64排螺旋CT机检查。全部病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不能配合检查的患儿口服10%水合氯醛(剂量0.5 ml/kg)。将扫描资料从主机传至VOXELQ独立工作站。利用测量软件在轴位图像上进行测量。
1.3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分型方法
按Todani分型。I型:胆总管囊性扩张,约占胆总管囊肿的90%以上;II型:胆总管憩室型,较少见,占2%~3.1%;III型:胆总管囊肿脱垂型,罕见,仅占1.4%;IV型:肝内外胆管囊肿;V型:肝内胆管单发或多发囊肿[3]。
1.4 CT检查结果
CT征象:Ⅰ型20例,为单发囊肿,表现为肝肾隐窝处边缘光整的圆形囊性低密度影,囊肿对周围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推移。Ⅳ型5例,囊肿体积较大,囊肿下端达到盆腔上缘,直径大于15 cm。Ⅰ型在增强扫描时囊壁呈环形薄壁均匀强化(增强前CT值为27.6~41.5 H,增强后为42.1~60.6 H),而囊内容物增强不明显(增强后CT值为1.5~19.5 H)。Ⅳ型表现为肝门区及肝内囊性低密度影,左右肝管扩张明显,增强扫描显示扩张的胆总管囊壁强化,扩张的肝内胆管无强化,仍表现为低密度影,与伴行的肝内血管对比明显。
2 护理配合方法
2.1 检查前的护理准备
2.1.1检查前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强调对患儿家长的心理疏导是保证患儿顺利进行CT检查的首要因素,因为家长的心理状态和围手术期治疗依从性直接影响患儿的检查结果[4]。护士应运用自身储备的良好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增加他们的信任度和安全感,用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向他们介绍CT检查的目的、检查中的配合要点,并介绍既往手术成功病例的检查结果对制定手术方案的重要性等,以取得家长配合[5]。对3~4岁以上的患儿,建议家长陪伴检查,通过哄、抱等亲密接触手段,对患儿进行鼓励和表扬,取得他们的合作。不能配合检查的患儿口服10%水合氯醛。
2.1.2检查前患儿的护理 由于患儿治疗依从性差,CT检查过程中任何轻微躯体移动都可能形成伪影,破坏原始图片和后续图像处理质量[6],因此对婴幼儿、多动症患儿、弱智病例等不能有效配合检查的孩子,在进行CT检查前均应进行镇静,常用镇静剂多选用口服10%水合氯醛0.5~1.0 ml/kg,也可以肌肉注射复方冬眠灵1 mg/kg;对3~4岁以上的患儿设定家长陪伴检查,告诉患儿CT扫描和照相一样没有任何疼痛感,消除患儿对CT检查的恐惧,增加信心并取得合作。对需要强化CT检查的患儿在实施检查前,需要进行全面性的病情评估,排除可能存在造影剂(泛影普胺等)的禁忌征,以及碘过敏史、肝肾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若患儿无禁忌症,应该让家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详细地讲解强化扫描的目的以及在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7]。
2.2 检查中的护理配合
取下患儿身上各种纪念饰物,以免金属物产生伪影。体位摆放时让患儿头偏向左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中要求充分曝露检查部位(腹部),注意防止患儿坠床。对不需要镇静剂可以检查的大龄患儿,检查前应教会其吸气、屏气动作配合CT检查。扫描时操作要简捷、熟练,尽量缩短扫描时间,争取一次成功。
2.2.1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 优选血管穿刺法——选择相对固定、行走直且富有弹性的静脉(肘中静脉、股静脉),常规碘伏消毒,以使用套管针常规静脉输液方法操作。将套管送入血管后,用胶布妥善固定。儿童的注射速度为1.5~2.5 ml/s 。护理人员在进行CT强化扫描之前,需了解孩子的整体情况并设定扫描方式,造影剂的注入一般采用CT专用智能高压注射器进行推注造影。此时护理干预模式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护理工作一定要注意细节:首先分析患儿对于造影剂的适应性,注射完成后20 min内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的监护与记录,做好安全护理,主要是降低注射血管渗漏,精确控制高压注射的计量及速度。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时报告,采取对应措施如叮嘱多饮水,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排出造影剂,对于小患者,要适当减缓注射速度,并加入核定的抗过敏药物(注射非那根、肾上腺素等)。护理人员需要为患儿建立CT检查的护理档案,记录诊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CT强化扫描的各项参数。
2.2.2生命体征监测 检查过程中密切监视并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告知操作医生[3]。
2.3 CT检查后护理
增强扫描完成后,需要观察20~30 min,在确定患儿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后准予离开CT室。并嘱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减轻体内储积导致的肾毒性。由于注射针比平时输液针头粗,穿刺部位的止血过程会较缓慢,应该适当增加按压时间(>5 min)或者予以包扎,避免发生局部血肿,切记按压过程中避免揉搓及穿刺一侧的手臂大幅度运动,预防血液外渗情况发生。若出现对比剂渗漏情况,24 h内冷敷加用局部肿胀区50%硫酸镁湿敷,24 h后可以热敷促进水肿吸收,也可以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防止出现肌腱膜高压综合征。若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处理:立即停止注射,给予吸氧、静注地塞米松等。对于少见的过敏性休克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初期心、肺、脑复苏,并遵医嘱给予后期药物治疗。
3 讨 论
3.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CT表现
虽然B超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方法,但有误诊的可能,并且难以观察囊肿周围的病理解剖。CT则不然,它可以直接观察囊肿的形态、大小、累及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Todani分型Ⅰ型的CT表现清晰并具有特异性:肝、肾、胰头之间呈现边缘光整的圆形、囊性、低密度影像,增强扫描时呈现典型的囊壁强化征。胆总管往往具有向心端扩张呈囊状,而下端扩张突然终止或出现“鸟嘴样”特征,左、右肝管同时容受性扩张。Ⅳ型囊肿表现为肝门区及肝内囊性低密度影(扩张的肝内胆管),左右肝管可以显示不同程度的扩张。增强后胆总管囊肿壁强化,然而扩张的肝内胆管壁无强化,与伴行的肝内血管CT值对比明显,可资鉴别。
3.2 螺旋CT诊断胆总管囊肿的护理配合价值
CT检查可以显示扩张胆管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确定囊肿的类型,三维重建技术既能显示病变的整体形态,还可以显示病变内部情况和病变的细节,包括癌变,帮助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本组病例全部实施了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由于手术前良好的CT结果,清晰显示了囊肿与肝固有动脉、静脉的关系,手术中均采用了囊肿左、后壁粘膜剔除、其余部分全层切除的手术方式,有效避免了血管损伤、大出血的并发症。
总之,护理配合在螺旋CT检查前后根据患儿的心理、生理、病理特点,认真做好围手术期配合工作,有效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得到更加优质的图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资料,为胆道重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昕.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螺旋CT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10(3):173-174.
[2] 何敏.64排128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护理配合[J].影像技术,2017,2:19-20.
[3] Todani T,Watanabe Y,Toki A,et al.Carcinoma related to choledochal cysts with internal drainage operations[J].Surg Gynecol Obstet,1987,164(1):61-64.
[4] 李雪,卢容,孙秀梅,等.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多层螺旋CT检查过程中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0B):51-52.
[5] 陈秀玲.护理配合在16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检查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 2(28):128-130.
[6] 刘霞,李雪,冉启胜.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64层螺旋CT检查中的护理配合[J].现代医药卫生,2009, 25(14):2160-2161.
[7] 鲁华.主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09,7(11):987.
[8] 王锡明,武乐斌,张云亭,等.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肠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杂志,2016,28(11):87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