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
2018-03-19申铎
申 铎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葫芦岛 125208)
犊牛腹泻是牲畜疾病中比较常遇见的一种病症之一,尤其是对刚出生约3周,且还处在哺乳期的小牛,因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易多发腹泻等疾病[1-2]。一旦犊牛出现此类症状后经病情长期发展,又由于小牛自身体质较弱极易发生感染并出现其他疾病,特别是诱发呼吸道等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污染的加剧,我国出现犊牛腹泻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呈直线上升趋势,外加治疗费用也有所增加,在影响小牛自身健康的同时,也增加畜禽养殖人员的负担。犊牛腹泻发病时间长且无季节性发病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尤其在春初。夏末、秋初等时节为多发期,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便秘、毛发粗糙、厌食、怕冷、体重缩减等。若不对患病犊牛进行及时治疗,将会对小牛的身体情况造成影响,甚至危及其生命。
1 发病原因分析
管理及饲养问题。第一,大多数养殖场环境恶劣,在这种细菌滋生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小牛,多数会由于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导致腹泻发生;第二,饲养管理不到位。在犊牛断奶期间因各种原因改变喂养牛犊的饲料,使犊牛体内的消化酶无法立即做出反应,进而出现消化不良性的腹泻表现;第三,喂养过多的不易消化的饲料或者吃奶过多等,也易发生犊牛腹泻;第四,代乳品选取不当,尤其是蛋白类或者非牛乳类碳水化合物等,也会使犊牛出现慢性腹泻或者继发性腹泻等指征,对犊牛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第五,由于刚出生的犊牛没有吃到母乳或者初乳,使得犊牛的自身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病毒性和继发性病菌腹泻的几率。此外,受天气、环境等气候变化,饲草或者饲料发生霉变,同样会引起犊牛腹泻等症状。
传染因素。引起犊牛发生腹泻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病毒感染。在冬季易发生大规模的病毒性腹泻,主要由于天气寒冷、温度过低增加病毒的存活几率,致使感染病毒性腹泻的犊牛数量大幅增多。引起犊牛腹泻的病毒主要包括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等,而一般犊牛腹泻都是由于细菌和病毒进行混合后对小牛造成感染而出现腹泻、厌食等症状。冠状病毒腹泻主要是指通过吸入或者摄入冠状病毒后而引发的腹泻感染,待冠状病毒进入犊牛体内后肠绒毛细胞会迅速进行分裂增加,2~3周发生冠状病毒腹泻犊牛的概率最高。
2 发病类型
犊牛腹泻常分为营养性和传染性两种。其中营养性腹泻主要是由于饲料喂养过量,喂食低质的代乳品或者变质牛奶等。
3 临床症状
患病犊牛的粪便含水量较正常小牛要高出5~10倍。粪便有异味,粪便颜色呈白色或黄色,同时粪便中伴有黏膜和一定血液。伴随病情的发展,犊牛会出现除腹泻等其他症状,包括厌食、粪便稀薄、呈水样;同时出现脱水现象,眼睛塌陷,皮肤无弹性,毛发不光泽;会出现怕冷的表现;会伴有起立困难或者动作迟缓;不能长时间站立。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腹泻,粪便由浅黄色向淡灰色水样转变,同时伴有凝血块、血丝以及气泡等,粪便出现恶臭等情形。在发病初期牛犊会出现排便费力,后自由流出,对后躯造成污染。伴随病情的进展,到后期会出现高度衰弱,卧地不起,呈病危。突发急性的犊牛腹泻会在几天之内就出现死亡,死亡率高达80%。按照疾病类型有不同的表现,其中肠毒血型的表现为病程时间较短,起病较急,多数小牛在6 h之内就会死亡;而肠炎型的表现为腹泻,粪便呈白色后变为黄色,并带有血便,后躯和尾巴处沾满粪便,便味恶臭,并出现消瘦,待3~5 d后就会因脱水致死。
4 治疗手段
在进行治疗前,均对犊牛进行药敏试验,待完成后进行给药治疗。目前,西医临床上主要采用下列药物治疗本病:磺胺脒0.1~0.3 g·kg-1体重,1日2~3次加水灌服,连续使用3 d后使用6%低分子左旋糖酐、生理盐水、浓度为5%葡萄糖、5%的碳酸氢钠各250 mL,10 mL维生素C溶液,氢化考的松100 mg,将上述这些药物混合后对犊牛进行静脉注射。对于症状较轻的犊牛进行1次·d-1的补液治疗;而对于危重症是2次·d-1。
5 防治措施
应定期开展健康检查。通常情况下,养殖场要定期对牛群中抽取部分血清进行检查,进而能随时掌握牛群中微生物和病原体的存在情况。若犊牛检查血清结果呈阳性,则需要对患病犊牛进行隔离治疗,以免病毒廓扩散,加大传染程度。
进行适当的免疫预防。为减少犊牛出生后发生腹泻的几率,要加强对犊牛的免疫预防,在出生后适时进行免疫力提高的措施。一般情况下,养殖场通常会在母牛的妊娠晚期进行免疫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和冠状病毒疫苗等,进而增强后代犊牛的耐菌性,提高犊牛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少犊牛出生后发生腹泻的概率。
此外,养殖场还要定期对妊娠期母牛进行驱虫处理,避免母牛体内出现寄生虫对犊牛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美荣,柴磊.犊牛腹泻的病因及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7,28(11):45-47.
[2] 郭成.犊牛腹泻影响因素及有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7,13(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