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2018-03-19刘文阁
刘文阁
(黑龙江省林口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林口 157699)
在近些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家禽养殖业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每年我国养殖业的规模及品种数量都在呈增长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养殖用户缺乏专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指导,很多较为常见的家禽疾病都为养殖用户和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因此如何增强对家禽疾病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已经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随着养殖产业不断的发展,家禽疾病问题成为困扰养殖户的一大难题,很多基层养殖户对家禽疾病的预防工作不重视,而且对疾病诱因及治疗方法掌握不够全面,这为家禽养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危害。因此现阶段的养殖户必须要加强自身对家禽疾病的了解,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养殖产业的发展效率,进而保证高产能、高效益。
1 家禽疾病
家禽疾病是危害家禽健康的头号杀手,严重的限制了家禽业的发展。家禽疾病是家禽在养殖过程中所得不同病因的统称,通常情况下家禽疾病被分为3个种类,即:传染性家禽疾病、普通类型的家禽疾病和寄生虫类家禽疾病。养殖者在家禽养殖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经常与家禽接触,这为家禽带来了一定的细菌和病毒,从而引发了不同的疾病,这很容易使家禽出现大面积死亡,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创伤,严重时甚至会使人体受到感染,进而引发人类疾病,危害其生命安全。因此,对家禽疾病进行研究、分析及加强预防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工作。
2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人员疾病安全意识。饲养员是与家禽接触最多的主体,因此饲养人员的疾病安全意识直接关乎预防工作的好坏。要想提升疾病预防工作的有效性,必须要加强饲养人员疾病安全意识的建设,对其进行家禽疾病防范意识教育,形成有效的防范意识,形成微观观察能力,可以根据家禽细节判断家禽是否有感染病毒的危险,进而做到提前预防、加强防治,降低大型疾病的发生概率。家禽养殖一般都属于群体养殖,对每只家禽进行细致检查的方法并不现实,只能通过对家禽的状态、进食情况及粪便的颜色来判断家禽是否有染病分险,如果家禽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那么有可能已经感染上了疾病,这时就需要饲养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
注重养殖环境。家禽所处的生长环境是影响家禽疾病发生概率的重要因素,人们必须要重视良好养殖环境的构建。首先要确保养殖场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同时还要保证养殖场的温度和湿度符合家禽生长需求。其次要严格控制喂食设备的清洁度,喂水槽及进食槽中不要存放时间较长的食物,定期的对喂食设备进行清洗,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毒传播。同时还要对养殖场内的家禽粪便进行及时的清理,并运输到远离养殖场的场地进行存放。最后要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消毒工作要根据养殖场地的大小、养殖家禽的数量来合理控制,定期定时的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可以避免病毒的繁衍和传播。
加强喂食饲料的合理搭配。饲料是现阶段家禽所食用的重要食物,也是保证家禽营养需求的重要物质来源,只有拥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才能保证家禽健康生长。而饲料又分为很多种,因此在家禽的日常喂养过程中,饲料的合理搭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科学的搭配饲养饲料可以增加家禽的生长速度,提高其体制能力,增强其对病毒的抵抗能力,降低染病风险。另外饲料的使用量要根据家禽的状况来适当调节,不能过多过频的投放,也不能少量投放,要尽量保持适中,这样才能保证家禽产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是提升家禽病毒抵抗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定期的对家禽进行预防接种是最为重要的一项预防工作。在预防接种时,要根据地区所流行疾病进行有选择的接种,不能盲目进行接种工作,避免限制药物能力的发挥。在第一次预防接种时,应该选择药力不高的疫苗进行接种,这是因为家禽自身对病毒拥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然而在之后的接种过程中,应该逐渐增强药力,这可以时刻保证家禽拥有较高的抗病毒能力。
实时监测家禽的异常状况。一般的家禽疾病在发病之初都会有一定的征兆,因此家禽饲养人员在喂食或者与家禽接触时,要根据自身的观察来判断家禽是否有发病征兆,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方案和控制措施,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疾病的扩散。判断家禽是否有染病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判断:观测家禽的饮食情况,看是否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等现象;观测家禽的产蛋情况,如果产蛋量明显下降,那么家禽可能已经患病;监测家禽的发声、活动及粪便,如有问题就应采用相应措施对家禽进行诊断。另外饲养人员还要注意饲料是否处于保质期,如果过期或者变质必须要对其进行清理和停用。
3 小结
综上所述,家禽养殖即符合人们生产生活需求,同时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禽养殖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如何做好家禽疾病的预防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养殖人员在平时要注重此方面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家禽疾病知识的学习,通过观察及时发现疾病,并有效进行防治,这样才能为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带来蓬勃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