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山药定向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8-03-19苗明军杨建华李跃建
苗明军,杨 亮,杨建华,李 志,李 菊,李跃建,常 伟*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种质与品种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6; 2.四川省宝兴县农业局经作站,四川 宝兴 625700;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紫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参薯种,是一种草本蔓生性植物,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在我国南方气候温暖地区广泛栽培,素有“紫人参”之称。紫山药块茎呈长棒形,表皮紫褐色,肉质柔滑,紫色亮丽,比普通山药含有更多的维生素和Mg、Zn等微量元素,特别是含有8种酚类黄酮物质的“花青素”,具有滋肺益肾、健脾止泻、降压利肝等功效,是集味美和保健作用为一体的药食兼用的绿色食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通过近几年的引种栽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了紫山药定向标准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已在双流、米易、广安、简阳等地规模化推广应用。
1 土块选择
紫山药定向高产高效栽培对土壤要求不高,中性或偏弱酸弱碱的砂土、壤土,土层深浅、地下水位高低都可种植,但以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砂壤土为最好。
2 种薯处理、催芽
2.1 种薯处理
选择符合本品种特性、无病虫害、无腐烂、充分老熟的薯块作种薯。种植前25~35d将紫山药种薯块茎切成80~100g的带皮小块,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消毒10min,取出晾干后可直接进行催芽;或将种薯块茎切口蘸生石灰或草木灰,晒种2~3d,以打破种薯的休眠促进发芽。晒种程度为种薯小块伤口向内萎缩,并从断面中间裂开为宜。
2.2 催芽
在田间开1.2~1.5m厢面,上铺3~5cm的河沙,将种薯放在河沙上铺成10cm左右的厚度,然后盖上3~5cm河沙或沙土,如遇低温或阴雨时应采用小拱棚覆盖保温避雨,防腐烂。经过25~35d,当种薯小块上的幼芽长2~4cm即可定植。
3 整地、施肥、放定向槽
3.1 整地
采用单行种植,每畦包沟1.8m,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则畦可小些、沟可浅些。土壤先深耕晒田,2月下旬至3月初起畦,做成畦高30~40cm,畦面宽1.3~1.4m的高畦。可人工做畦或把大型拖拉机旋耙的角度和宽度调整后直接做畦,然后按株距18~20cm用小锄头或打槽专用机械开挖宽7cm、长120cm的平行斜小沟,斜度为15℃,上端深10~15cm,下端深25~30cm,挖1800~2000条/667m2平行定向沟。
3.2 放定向槽及基质
定向沟挖好后及时放入紫山药生长的定向槽,定向槽内放入足量的松软基质。填料基质一般选取材方便的腐熟木糠、菌渣、药渣或谷壳等,按每667m2的基质用量中加入腐熟鸡粪200~300kg、生物有机肥100kg、过磷酸钙30~50kg,与松软填料拌匀待用。除定向槽上端10~12cm不需要放基质而只回填泥土外,定向槽其余部分需填满基质,填充基质的多少对块茎的正常伸长、外形顺直有重要的影响。
3.3 施基肥
采用定向槽栽培的紫山药的吸收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土层,基肥可浅施,施肥土层5~15cm。放入松软填料后,结合回填泥土,每667m2均匀撒施三元复合肥40~50kg作基肥,回填泥土时覆盖8~10cm的土层,做到定向槽两端不宜露出或低过沟底。定向槽上端留下播种标记便于移栽。
4 移栽
4.1 移栽时间
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当气温回升到15℃以上,地温稳定到12℃以上,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种植,避免烈日暴晒。
4.2 移栽
与定向槽平行放置带芽种薯,要求种薯小块种皮、芽朝上,覆盖泥土厚度5~10cm。移栽时每株只留1~2个健壮的幼芽,多余幼芽彻底摘除,覆盖泥土时注意不要把幼芽弄断。
5 田间管理
5.1 除草
种植后1~2d在土壤潮湿时或雨后用90%乙草胺乳油350倍液对水喷雾,喷洒在定向槽下端畦面、畦侧和排水沟。或采用1.5m黑色薄膜覆盖,除种薯不覆盖外,剩余的部分均覆盖。覆盖时间一般在出苗后搭架前,宜在雨后或淋湿后进行,覆膜后并压紧。
5.2 搭架引蔓、整枝
移栽10~20d后,当苗高20cm时及时搭架引蔓。一般采用立柱藤网引蔓,即每畦沿紫山药定植行每隔5~6m栽1根自制水泥柱(规格为长×宽×高为220cm×10cm×10cm,在每根水泥柱距顶端20cm和低端50cm预制1个小洞,用于穿钢丝),地下埋30~40cm,地上部为180~190cm。通过每根立柱的小洞连接固定钢丝,然后,将宽度为1.5m,规格为5cm×5cm尼龙网上端固定在钢丝上,下端垂向紫山药苗便于藤蔓上网。每株留藤蔓1条并引蔓上架,避免幼嫩藤蔓自然缠绕造成难以摘除侧蔓,或幼嫩藤蔓过长未上架而倒伏在薄膜上受晒烫死。在6~9月,应及时将种薯长出的数条幼嫩藤蔓从基部摘除,保留的主藤蔓把1.5m以下叶腋间长出的侧蔓全部摘除。
5.3 追肥、培土
齐苗后每20~30d追肥1次,连施3~4次,每次施复合肥5~10kg/667m2。移栽后120d左右开始转入块茎生长期时重施攻薯肥,每667m2施复合肥20~30kg、硫酸钾10kg。施肥应在雨后或灌水后,并及时进行培土。
5.4 水分管理
紫山药较耐旱,对水分要求不严,苗期和块茎生长初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好,但块茎进入生长旺盛期以后,应保证有充足水分均匀供应。9~11月是紫山药块茎快速伸长膨大期,特别要保持土壤湿润,如水源不足对产量影响较大,因此有条件的应尽可能安装滴灌实行水肥一体化。块茎收获前20d应停止浇水,以利采收后销售或贮藏。
6 病虫害防治
紫山药的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斜纹夜蛾、蛴螬和蝼蛄。炭疽病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乳油等,夏秋季雨水来临前喷施效果更好;斜纹夜蛾可选用10%除尽悬浮剂、20%米满悬浮剂喷雾防治,防治应在卵孵化期及低龄幼虫期施药;蛴螬和蝼蛄用辛硫磷400倍液拌毒饵防治;用药原则是防重于治,各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7 及时采收
紫山药收获期比较长,从10月下旬就可以开始,一般在霜降时采收。采收时宜在晴天上午,把浅土层稍微翻开后,将整条山药块茎轻松取出,就地晾干表皮水分后,对薯块进行分级包装贮运销售。收获时,应尽量减少薯块的破损率,轻装、轻运、轻卸,防止块茎产生机械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