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中“阅读与思考”教学探索

2018-03-19吴丽荣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式子数学知识教学内容

吴丽荣

(厦门市杏南中学,福建 厦门)

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偏向于加强学生的习题训练,倾向于用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思”,导致学生的自主思考空间非常小,其阅读能力也比较低下。而新课改却提出了转变性的新教学要求,倡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能力,尤其是阅读自学这一能力也被明显提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阅读与思考”这一专栏的内容展开教学。

一、高中数学教材中阅读与思考专栏的基本情况

当前国内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所沿用的教材多数都是人教A版,其中蕴含了大量的阅读与思考相关专栏,其内容和整个教材中的正文内容存在一定的联系,也可以被称为是一种补充性的教学栏目。而阅读与思考专栏虽然在教材中有比较多的篇数,但是实际上在整本书中的占比却比较小,因此这一专栏被定义为辅助性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甚至是扩展和延伸数学知识。尤其是阅读与思考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两项内容都是新课标对高中学生提出的重要能力要求,也是非常基础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以辅助自身的教学获得更好的成效。

二、高中数学教材中阅读与思考专栏的教学探索

1.从“阅读与思考”的知识性入手

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阅读与思考”这一板块中,其知识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拓宽学生在课外与课内学习的知识视野。因此,从这一板块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特点来看,凸显了这一板块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这一地位。当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吸取了相关知识,即可达到丰富其知识结构的目的,同时又可以使其更进一步地了解到更大的数学价值。比如在“概率”这一单元的教材后面有两个阅读与思考的专栏,其中一个是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另一个则是概率与密码。这些专栏内容都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不同的是前者的生活化特征比较明显,而后者的科学化特征则更加凸显,但是都能够在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培养其对数学知识更浓的探索兴趣。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的补充与扩展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注重通过阅读与思考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2.从“阅读与思考”的思想性入手

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学科精神,并且要理解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阅读与思考这部分的教材内容可以让这些具有抽象性的思想内容转化成为可感的数学文化,让学生在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充分感受数学领域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性价值。比如在“笛卡尔与解析几何”这一专栏的内容中,就蕴含了笛卡尔与费马创立解析几何思想的相关介绍,这是数学史上被铭记的壮美篇章。学生在阅读时,可以体会到这些杰出数学家通过其数学成就而体现的数学思想及创新构思,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奥妙,并感悟数学即是一种神奇的创造之物,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3.从“阅读与思考”的探究性入手

“阅读与思考”中的“思考”凸显了这一教材内容的思维探究功能,旨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进行自主探究性的思考活动,从而锻炼其思维能力。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比如在必修5 3.3“错在哪儿”这一“阅读与思考”专栏中,教材中给出了如下的不等式:

根据这一不等式组而求解4x+2y的取值范围。当学生纷纷解答后,却得到了两个答案,各自都认为自己计算正确,从而展开了辩论。第一种解法是采用了类似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而求取了x和y的取值范围,然后将其带入4x+2y这一式子中,求取到的最终答案是0≤4x+2y≤12。而第二种解法则主要是从需要求取的这个式子入手,然后进行转化:4x+2y=3(x+y)+(x-y),然后求得了如下的不等式:3≤3(x+y)≤9,-1≤x-y≤1。而将这两个式子相加,最终获得了答案,即是 2≤4x+2y=3(x+y)+(x-y)≤10。两种解法所获得的答案差别很大,但是x和y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若是忽略了这一关系,就容易导致取值范围大于实际范围。而第一种解法就是这种情况,第二种解法则充分保证了x和y的制约关系,得到了准确的取值范围。解不等式是高中数学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错在哪儿”这一阅读材料而引发思考,可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自主思考,进而释疑。

总而言之,不管是新课改,还是教材编写,抑或是高考命题,其变化都很大。但是在这些变化的背后,始终不变的一项内容即是数学阅读的重要性。高中学生要应对高考对数学阅读能力这方面的考查,就需要在阅读与思考这一专栏教学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要求教师也要做到对这部分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

猜你喜欢

式子数学知识教学内容
用一样的数字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活用根表示系数巧求多参数式子的取值范围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研究式子的常用工具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