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户视角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费用支付意愿分析
——以新疆昭苏县为例

2018-03-19阿衣包塔塞尔克杨立敏

江西农业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垃圾桶意愿农户

阿衣包塔·塞尔克,杨立敏,高 雅

(新疆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第23条提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优化利用”。因此,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已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农村聚集点缺乏大量相关公共设施,同时由于农村生活垃圾范围广、分散及生活垃圾处理的成本高[1]等原因,导致了生活垃圾治理效率低及政府经费不足等困境。一旦政府退出或政策发生变化,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容易受挫,甚至可能会发生完全放弃生活垃圾治理的情况[2]。面对此问题,我国从1991年提出要对垃圾处置实行服务收费,2002年明确提出要实行城市生活垃圾收费[3],然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主要还是依赖于本级财政和上级财政拨款[4],所以一些地区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短缺的问题,开始向农户征收生活垃圾治理费用[5]。林刚等[6]通过对陕西白水县进行调研,研究了农户对生活垃圾集中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39.32%的农户不愿支付,而有支付意愿的农户支付意愿值很低。其他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户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以及家庭目前在上学人数等因素对农户支付意愿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农户健康状况、家庭人口数等因素有负向的显著影响[7]。

从各类数据库的已有研究可以看出,大多集中于发达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费用支付意愿研究,而对于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相关研究较少,生活垃圾治理费用支付意愿实证研究更少。基于此,本文以新疆昭苏县为例,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农户视角实证研究了生活垃圾治理费用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农户对政府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昭苏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收费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1.1 案例区概况 昭苏县位于新疆西北部,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全县总面积1.12万km2,耕地面积8.7万hm2,总人口19.25万人,是一个以牧业为主,自然资源丰富的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边境旅游县。

研究所用的数据来自于2017年5~6月对新疆昭苏县的实地调研问卷数据,为保证调查问卷的可信度,采用了“一对一”参与式问答的农村调查方法。由于距县城的距离远近与农村经济水平高低会对生活垃圾治理产生差异,所以选择以乡镇到县城的距离为参照标准,分别选取了乌尊布拉克乡、阿克达拉镇、萨尔阔布乡、胡松图喀尔逊蒙古族乡,再根据乡镇的村庄布局随机选取4个行政村,在每个行政村中随机调研15个农户。调研共收集240份问卷,剔除无用问卷后得到220份问卷,有效率为91.67%。

1.1.1.1 垃圾桶及垃圾运输车辆配备情况 昭苏县从2015年开始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制定了“户分类、社收集、村运输、乡镇处理、县统筹”的运作模式,一个乡镇有95个垃圾桶,平均以15户为单位设有定点垃圾桶,但无定点垃圾收集池。

由表1可以看出,26个村庄里设有垃圾桶的有18个,占总数的69.2%,每个村所拥有的垃圾桶数量平均为20~30个,没有村庄拥有40个以上垃圾桶,多集中于1~20个垃圾桶。垃圾桶的使用户数是按照该县统一统筹标准25个农户公用一个垃圾桶配置。从垃圾桶的放置位置来看,按标准间距50 m为基准,然而大部分村庄垃圾桶间距配置相当大,由此看出垃圾桶配备数量不够充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每个乡镇的村庄从垃圾桶数量、每个垃圾桶的使用、垃圾桶的间距等都有所差别,这与每个乡镇人口、经济有关联。从总体情况来看,垃圾桶数量还不充足,这对垃圾集中处理和农户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影响较大。垃圾运输车辆方面,调研的4个乡镇,每个乡镇只有2辆运输车负责整个乡镇的运输工作,并且为了减少成本2辆运输车轮流行驶,不能同时使用,运输车辆使用较为紧张。

有23.6%的受访农户表示自家附近没有收集垃圾的公用垃圾桶,有76.4%的农户认为自家附近有公用垃圾桶。其中回答离农户家0~500 m有公用垃圾桶的占69.5%,501~1000 m的占18.1%,1001~1500 m的占6.9%,1500 m以上的占5.5%。离家最近的公用垃圾桶清理频率选一周以上1次的占57.3%,一周一次的占20%,无人清理的占8.6%。这与乡政府提供的数据有所差距,一周以上大部分情况都超出10 d,严重影响到垃圾桶附近农户的生活环境。

表1 研究区域垃圾桶数量、公用农户数量及间距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调研统计。下同。

1.1.1.2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表2是对调研区域村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现状统计。可以看出4个乡镇村庄对垃圾的处理有很大差别,乌尊布拉克乡由于离县城近,所以将农户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再运输到县城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阿克达拉镇、胡松图喀尔逊蒙古族乡离县城较远,只能进行简单的填埋处理,没有采取任何无害化处理。萨尔阔布乡因村庄之间的距离较远也不集中收集,村庄各自进行堆放,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1.1.1.3 生活垃圾补助资金情况 通过对调研材料的整理分析,得到了4个乡镇近3年来在昭苏县统筹下进行生活垃圾治理所得到的补助资金情况及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计划任务分配情况(表3)。

表2 调研区域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方式情况

表3 调研区域补助资金情况及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计划任务分配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2015年昭苏县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资金投入不多,计划治理村庄也少,对于较偏远的萨尔阔布乡既无资金投入也无计划治理。阿克达拉镇及胡松图喀尔逊蒙古族乡,人口较多,商业发达,因此相对于别的乡镇投资较多。至2017年,昭苏县加大了对每个乡镇的资金投入和整治村庄的数量。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昭苏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不明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部分地方生活垃圾污染已影响到农户的正常生活,为解决此问题,作为生活垃圾污染的主体又是生活垃圾治理受益者的农户应当参与其中,缓解生活垃圾治理困境。

1.1.2 样本特征 根据表4的数据统计结果可知,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农户年龄人数最多的年龄区间在46~60岁之间,占样本总数的50.9%,以中年人为主;受调查对象族别中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蒙古族平均各占样本总数的20%;受调查对象男性人口的数量多于女性;受访农户以小学、初中程度为主,分别占25.5%和55%;农户健康状况多数为一般,占45.5%;多数家庭人口为4、5人,分别占39.5%和33.5%;家庭年纯收入5000元以下、5001~10000元以及10001~30000元为主,分别占30.5%、24.1%和35%。在220份有效问卷中,农户有意愿支付的样本个数为104个,占总样本的47.3%,愿意支付的金额在3~10元区间的较多。但是有52.7%的农户表示不愿意支付。不意愿支付的农户中32.3%的人是因为收入低无法支付,有40.5%的人认为没有信任的发起者,交钱也不见得有效。这与吴建[5]所得出的愿意支付的多于不愿意支付的农户研究结果不一致。

1.2 研究方法

1.2.1 模型构建 本文中农户处理生活垃圾的支付意愿为二分类变量,应用SPSS 22.0软件对所选取的变量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采取了向后LR法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农户生活垃圾治理费用支付意愿的因素。其形式为:

表4 调查农户的基本特征

1.2.2 变量选择

1.2.2.1 因变量 因变量是衡量农户对生活垃圾治理费用支付意愿程度的指标。农户生活垃圾治理费用支付意愿进行二分类变量处理,即有支付意愿赋值1,没有支付意愿赋值0。

1.2.2.1 自变量 自变量是影响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本文选取的自变量分为4类,分别选取了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状况、农户认知程度、生活垃圾公共服务情况4个方面共14个自变量[8-13]。具体变量说明见表5。

表5 变量说明和统计性描述

注:“+”代表正向作用,“-”代表负相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首先应用SPSS 22.0软件选取所用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再进行Logistic模型分析。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采取了向后LR方式,先将变量带入回归方程,再依次剔除不显著的变量,直到所有结构显著为止,结果见表6。回归的检验结果表明,-2倍的对数似然值为172.860,NagelkerkeR2为0.221,模型拟合度较好。预测准确率为74.31%,说明模型结果较理想,具有统计意义。

2.2 分析

2.2.1 农户个体特征决定农户个体行为差异性 农户年龄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预期支付意愿负相关,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支付意愿越低,因为新疆农村少数民族集中,年龄大的农户文化程度低,语言不通,尤其是女性文化程度更低,观念陈旧,认为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应由政府全权承担,不愿意支付垃圾处理费。农户的健康状况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农户健康状况不佳,会影响其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度并且参与生活垃圾治理意愿降低。此外,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因样本统计中农户初中及以下的学历占72%,且受样本数量少的影响,在模型检验中被剔除,与预期不符。但在样本统计中,82%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户愿意支付生活垃圾治理费用。

2.2.2 农户家庭状况影响农户生活垃圾治理费用支付意愿 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行为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农户家庭年收入因素通过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作用方向为正,表明农户支付意愿随着其收入的增加会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与年人均收入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14-15],农户收入水平高,其生活消费也会随着提高,生产的生活垃圾越多,对生活垃圾治理的需求就越大。家庭人口因素通过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表明家庭人口越多的农户家庭消费支出越多,支付意愿就越低。

表6 昭苏县农户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回归模拟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0.10、0.05、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2.2.3 生活垃圾公共服务情况与农户生活垃圾治理费用支付意愿密切相关 农户对公共设施的满意度因素通过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作用方向为正。农户对生活垃圾治理的信任程度因素通过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正。这说明当农户对生活垃圾设施的满意度及对政府治理工作信任度越高,支付意愿越高。基层政府因政绩考核的压力,追求表面化的目标建设速度,使农户实际需求与规划目标相脱节[16],生活垃圾设施后期缺乏持续投入和规范治理,导致生活垃圾治理效果不明显,农户对治理成果的认同感相对较低,同时也损害到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导致农户参与度不高,支付意愿较低,甚至出现消极抵抗行为。

2.2.4 农户的环保认知程度是影响农户生活垃圾治理费用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 农户是否知道垃圾分类因素通过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作用方向为负,这表明农户知道生活垃圾该如何分类,其环保意识越强,对居住环境卫生的要求越高,越愿意支付生活垃圾治理费用。此外,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不少农户在处理垃圾时,仍会随意丢弃,尤其在牧民定居地牲畜粪便及病死的牲畜不妥善处理给农户的生活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也反映了提高农户环保意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教育宣传的必要性。

3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新疆昭苏县220户农户为调查样本,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对农户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农户年龄、农户的健康状况、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农户对公共设施的满意度;此外,农户的家庭人口、农户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农户对生活垃圾治理的信任程度较为明显地影响了农户支付意愿;其中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健康状况、农户对公共设施的满意度及对有关部门生活垃圾治理的信任程度与农户支付意愿呈正相关,农户的年龄、家庭人口、农户对垃圾分类了解程度、对农户支付意愿呈负相关。

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了如下对策:

(1)建立政府、自治组织、农户和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机制。政府提高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财政投入,侧重建立有效的自利性激励机制[17],建立生活垃圾治理收费制度。制定农户利益和社会利益兼容的收费制度,既要考虑农户的收入和其对支付额度的接受范围,也要考虑农村生活垃圾所需要的整体费用。同时,积极探索PPP模式引入企业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促进农村环境保洁和垃圾清运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过程,最终形成以各级财政资金为核心,社会组织及企业筹资为支持,农户个人缴费为补充的长效机制,保证生活垃圾治理资金流的可持续。

(2)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监管、监督机制。细化农村生活垃圾收费政策监督规则,防止出现相关部门“乱收费”和农户“搭便车”行为。此外,提高农户的参与权、决策权与知情权[18],加强社会资本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基层政府公信力[9],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序、高效进行。

(3)加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治理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农户对生活垃圾污染危害的认知水平,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对农户的宣传教育,改掉少数农户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旧习,自觉养成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并放置到垃圾回收位置的习惯,从源头做到生活垃圾减量化。此外,基层政府应积极推行奖励制度,鼓励农户主动参与和配合其他治理主体积极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1] 罗如新.农村垃圾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06(4):23-26.

[2] 黄开兴,王金霞,白军飞,等.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处理服务的现状及政策效果[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8(6):32-36.

[3] 丁纯.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财经论丛,2007(4):7-13,75.

[4] 叶春辉.农村垃圾处理服务供给的决定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3):10-16.

[5] 吴建.农户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费用的支付意愿分析:基于山东省胶南市、菏泽市的实地调查[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2):27-31.

[6] 林刚,姜志德.农户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支付意愿研究:基于白水县的农户调研数据[J].生态环境,2010(1):351-255.

[7] 邹彦,姜志德.农户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淅川县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27-31.

[8] 王绪龙,周静,张红.农户决策对其支付意愿影响的博弈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171-176.

[9] 李君,吕火明,梁康康,等.基于乡镇管理者视角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政策实践分析:来自全国部分省(区、市)195个乡镇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1(2):74-82.

[10] 林丽梅.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农户认知与行为响应:以治理情境为调节变量[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33(2):127-134.

[11] 顾金土,蔡云晨.协商民主视角下农村环境纠纷解决的路径探析:以沟通调解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4):88-92.

[12] 陶雪琴,郭琇,饶国梁,等.欠发达地区农村面源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省新丰县梅坑镇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3):535-537.

[13] Afroz R, Hanaki K, Hasegawa-Kurisu K. Willingness to pay for waste management improvement in Dhaka city,Bangladesh[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9, 90(3): 492-503.

[14] 黄开兴.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处理服务的现状及政策效果[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28(6):32-36.

[15] Medina M. The effect of income on municipal solid waste generationrates rates for countries of varying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 model[J]. Journal of Solid Wast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1997, 24(3): 149-155.

[16] 伍琳瑜,刘静娴.政府主导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共性问题与主体定位[J].生态经济,2017,33(10):226-229.

[17] 许增巍,姚顺波,苗珊珊.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农户支付意愿与支付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4):1-6.

[18] 马文娟,蒲春玲.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征地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新疆哈密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5):146-149.

猜你喜欢

垃圾桶意愿农户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垃圾桶等
投进垃圾桶的信
投进垃圾桶的信
飞进垃圾桶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