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江:打好产业牌 激发新动能

2018-03-19华姝

当代贵州 2018年41期
关键词:菌棒银饰一体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华姝

通过积极探索“十户一体+合作社”“十户一体+基地”“十户一体+公司”“十户一体+园区”等模式,台江县丰富拓展了“十户一体”抱团脱贫的内容,有效解决了群众发动难、政策落地难、产业发展难、项目推进难等问题。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台江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产销对接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十户一体产业兴

“昌学,又来看稻谷啦。”

“是啊,书记,这两天雨水少,我来给稻谷放点水。”

“过段时间,稻谷就要成熟了,一定要注意观察有没有病虫害。”

“放心吧,我照看着的。”

近日,在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帆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阳芳村的五彩米种植基地,成片的五彩稻谷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十户一体”户长杨昌学正在地里忙碌着。

“去年种五彩米尝到甜头了,今年家家户户都加入进来,产业越干越有劲儿,日子越来越红火。”杨昌学笑呵呵地说。

“‘十户一体’强带弱、富带贫,是阳芳村发展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杨帆说,为实现产业规模化,村支“两委”积极探索“十户一体”发展模式,引导村民抱团发展。

据介绍,“十户一体”是在现有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基本治理框架不变的基础上,按照居住相邻、技能相似和产业发展意愿相同的原则,把10户左右的群众捆绑成一个个发展主体。每个发展主体相对均衡地配置富裕户、一般户、贫困户,党员户和非党员户。每个发展主体推选一名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或群众为户长,带领其他群众发展产业。

今年,贫困户杨勇在户长杨昌学的带领下,也种上了五彩米。

“我种了一辈子地,从来没有听说过五彩米。”杨勇说,去年村里推广种植五彩米,许多村民都不敢种。

户长杨昌学身先士卒,带头示范,去年的五彩米产业迎来大丰收。

杨勇心里盘算:“这个产业,我看行!跟着户长干,准没错。”

目前,台江63个中心村现已建成1400多个自治互助体,不少已融入产业链,成为村民致富的靠山。通过积极探索“十户一体+合作社”“十户一体+基地”“十户一体+公司”“十户一体+园区”等模式,丰富拓展了“十户一体”抱团脱贫的内容,有效解决了群众发动难、政策落地难、产业发展难、项目推进难等问题。

特色产业话传承

施洞镇岗党略村的一天,是从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开始的。

平安纯银加工作坊的主人吴建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水根的徒弟。他1998年拜师学艺,2000年出师后,便成立了自己的加工作坊,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银匠。

“银饰刺绣是我们苗族的传统技艺,这一身本领既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脱贫致富的好出路。”从事银饰刺绣已20年的吴建平,每天都要在作坊里敲打几个小时。

据统计,在施洞镇,有400余人从事银饰刺绣行业,年产值达1600万元,银饰刺绣产业已成为群众致富的重要门路。

施洞镇的银饰刺绣凭借浓厚的民族风格,精湛的工艺水平,声名远播,远销海外,为台江县赢得了“中国少数民族银饰特色县”的称号。目前,施洞镇正围绕银饰刺绣,打造民族特色小镇,大力发展旅游业。

“我特别开心,没想到我们的苗族刺绣还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施洞镇传承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秀发讲起赴新加坡参加展销会,到匈牙利教当地学生刺绣的故事,仍然十分兴奋。

刘秀发12岁学习苗绣,从那时起,她的一生就和苗绣结下不解之缘。适逢施洞镇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她辞去绣花厂的工作,组织周边村寨的绣娘成立了传承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苗绣产业。

“我从小就喜欢刺绣,希望有一天能够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刘秀发心中满怀梦想,“我们不仅要把苗绣传承下去,还要让苗绣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

反租倒包致富忙

初秋的早晨,云淡,风清,天微凉。唐光忠夫妇一大早就来排羊乡屯上村的翁你佳禾食用菌产业园料理自家的菌棒。

台江县排羊乡屯上村村民唐光忠正在大棚里给菌棒注水。(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孙蕙 / 摄)

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采取“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模式,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五彩米。图为阳芳村村民正在田间劳作。(蔡兴文 / 摄)

“今年年初,我承包了两个大棚,全家收入一下子就增加了。”说起自家承包的这两个食用菌大棚,唐光忠脸上泛出笑容。

“菌棒由公司统一提供,收成之后再由公司进行统一回收、销售,我们只需要花点心思,好好管护。有这么好的产业,一定要好好干。”唐光忠说,今年第一季菌棒收成好,种出来的香菇品质好,已经卖了2万多元了。

走出唐光忠的大棚,太阳已缓缓升起。邻近大棚里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屯上村贫困户周泽军也正在自家承包的大棚里忙碌着。

“照顾菌棒一点都不能马虎,我一有空就来大棚里转转,今年脱贫就靠它们了。”说着,周泽军架好了梯子,准备给架子上方的食用菌喷水。

2017年,排羊乡引进龙头企业贵州万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入1.3亿元资金,在当地流转470亩土地建设翁你佳禾食用菌产业园。

“经过一年的建设,产业园已建成74个大棚,投产香菇60万棒,灰树花20万棒。”贵州万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斯敏说。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产业发展,贵州万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运作模式和利益联结方面推陈出新,采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排羊乡政府负责流转土地,将农户纳入富兴专业合作社,同时入股到食用菌产业园,待食用菌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又将大棚租给农户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公司负责提供菌棒和进行产品回收,并对农户进行免费的生产技术指导。

“贫困户承包大棚不收取任何租金,非贫困户承包大棚,一棒收取0.3元的租金。”吴斯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可以培植8400棒,一年种两季,一棒一季收成6斤左右的食用菌,成熟以后,公司以5元一斤的价格进行收购,有效帮助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台江县共投入2400万元,分别在方召镇、萃文街道、老屯乡、排羊乡、施洞镇、台盘乡建成6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建成大棚162个,生产菌棒250余万棒,产值约1875万元,覆盖农户590户2600人,其中贫困户450户1980人。

猜你喜欢

菌棒银饰一体
香菇高温期不同模式管理要点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高浮雕银饰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银饰变黑如何恢复
陈孟谈:发展食用菌助农脱贫
雄浑豪迈于一体灵秀磅礴熔一炉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