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需求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2018-03-18张燕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职业需求中职语文教学职业规划

张燕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职业需求改进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以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过程等作为切入点,通过根植专业需求,立足职业规划;找准突破口,挖掘职业因素;关注职业体验,提升课堂效率;嵌入专业,激活应用,养成能力等措施,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科学融合。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职业需求  职业体验  职业规划  专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129-02

早在 2008 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就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2018 年 2 月,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明确了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和广西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毕业生不仅要具备高技能,还要拥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

由此,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社会发展需求层面,都在以不同方式要求以往以学校和课堂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职业教育机制创新的同时对各类课程也提出了新要求。中职语文课如何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本质内涵进行教学改革,语文教师如何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出发,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角度考虑,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同时增强专业学习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社會适应能力?本文立足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岗位需要和持续发展等因素,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过程等作为切入点,尝试寻求基于职业需求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一、根植专业需求,以职业规划为立足点设置教学目标

在当今社会,技术人才就业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技术和能力的竞争。同样是技术人才,相比于高职高专就业队伍,中职学生走向职场之路更充满了许多困惑和彷徨,怎样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在茫茫的求职人海里够脱颖而出并常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具备过硬的技能外,其个人良好的综合素养也是重要因素。

中职语文教学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桎梏,听、说、读、写等皆可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进行灵活教授,其无论是品读、鉴赏还是积累、实践等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最“零距离接触”的学科,在根植专业需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课将会使学生初步了解未来的职场生活,培养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进而提升其工匠精神和人文精神。

教师在设置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时,首先,应以学生的职业规划为立足点,不管将来学生从事什么职业,在何种岗位,在与人交流时首先学会听懂对方的意愿。其次,当众说话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总是畏畏缩缩、吞吞吐吐,顾左右而言他,那其与成功是无缘的。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应是先让学生养成善听、能说的习惯,逐步形成用文字记录的习惯(会写)。善听是表达的基础和前提,它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帮助自己职业成长的奠基石。能说即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它可以促使事半功倍,是促进职业进步的阶梯;会写就是笔下生花,是职场上加重胜出一筹的砝码。

考虑到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因素,应采取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方式。例如在进行“学会倾听”训练时,可以先播放一些本专业介绍或优秀企业的宣传片,让学生从中筛选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经过反复训练,当学生基本掌握倾听的技巧时,适当增加难度,采用听力竞赛、情景模拟等,当学生在积极、认真、细心地接受并分析加工信息的过程时,他的“语言加工坊”也在高速运转,由简明扼要的复述自然过渡到详细创造性地说明。语文课在与专业有机结合的训练中,逐步让学生转变以往语文学习的观念,在趣味、实用中感受其不一样的魅力。

二、找准突破口,在教学内容中挖掘专业因子和职业元素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点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和功能,也给语文教师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它是知识、文化、教育、教学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精华结晶,通过它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要,尽可能去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之中的职业元素和专业因子,只有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教学突破口,从专业知识这一角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一文多教”“文同教异”和“各取所需”等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如在讲授《一碗清汤荞麦面》课文时,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的鉴赏重点除了体会小说所表现的面对艰难而不屈服的精神外,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结合专业学习特点,展开想象设计出文中面馆的内部设施及第二号桌的摆设位置,并配上文字说明。在幼师专业班级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兄弟二人在困境中成长的心路历程,并提出问题:如果在今后的工作中,你的学生也遇到了他们一样的困难,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呢?在工科专业班级讲授这篇课文时,考虑到该类学生应养成善于归纳、思路清晰等职业习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则放在让学生学会梳理文章内容提到的时间、地点、人物变化的发展脉络并用图表的方式展示出来。如此,合理利用课文这个“例子”,触类旁通,既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增加学习的信息量,又可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三、关注职业体验,教学得法推进课堂效率提升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要敢于尝试和探究教学方式的选择与使用问题,许多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极大地推进课堂学习效率,而且在与专业渗透方面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就是推进课堂学习效率的良好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它要求学生脑、心、手同时参与学习,教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书,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展示。这种方法对于生源素质差异较大的中职生来说,不但鼓励他们建立了自尊,而且也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比如教师在讲授“口语训练”时,在汽车服务专业中可以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 4S 店店長、销售员和顾客等角色,模拟实景进行一次购车洽谈会;在市场营销专业中,教师提出“诚信做人会吃亏”和“诚信做人不会吃亏”的正反辩题,组织学生准备辩论稿后进行辩论赛;旅游专业的学生选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点进行讲解;而对于酒店专业的学生,设计一场酒店入住客人之间引发的争端,让学生展开大脑风暴,在语言表达和智慧的较量中体会职场的各种突发事件……这些不同的教学方式,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也为学生表现自我提供舞台,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在与人沟通、团队合作和创作意识等方面得到了开发。更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可以通顺流利地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讲出来,口语训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评价方法嵌入专业课堂,激活应用,养成职业能力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职语文课程应建立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评价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而上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也对教学评价做了规定:评价的原则应以能力点评价为核心,注重应用,做到将目标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外活动评价相结合。由此可见,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应强调突出语文课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语文教师应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评价。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养成”。学习评价过程中,应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联系学生的专业实际和生活实际,主动为专业课服务。例如在“介绍”的学习考核评价时,可以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汽修车间,请学生介绍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原理或整车装配流程,也可以设置某种场景让学生实景演练,请专业课老师参与评价。如此反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逐步形成职业能力。

上述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出发,立足于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岗位需要和持续发展等因素,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过程等方面,对中职语文教学如何适应职业需求进行尝试性的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做到尊重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又能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科学融合,这对于中职学校语文教师来说,既有负重前行的压力,也是一个破茧而出的蝶变机遇。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2]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3]黄 芳.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专业渗透[J].电子制作,2015(2)

[4]徐 蔚.浅谈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整合的相关措施[J].学园,2012(11)

[5]韦 芳.中职语文课程与专业课整合初探——以就业为导向语文课程改革的尝试[J].广西轻工业,2010(10)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职业需求中职语文教学职业规划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职业需求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打造中职高效的语文课堂
探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