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设计思路

2018-03-18胡友月杨小华郭利影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胡友月 杨小华 郭利影

【摘 要】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学为基础,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以《细胞的癌变》一节为例,论述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设计思路,着重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征、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设计。

【关键词】高中生物  职业生涯教育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095-02

职业生涯教育起源于 20 世纪的美国,在 20 世纪初,美国学者帕森斯提出“人职匹配”职业指导理念。20 世纪 50 年代,学者舒伯提出了更为完整的“生涯发展”理論,与此同时职业生涯教育也在世界各国被推广开来,不断地发展和革新。职业生涯是指人一生的经历中职业、事业等相关内容,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动态过程。职业生涯教育的前身是职业指导,随着时代和理论的发展,职业生涯教育应运而生。学者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本文研究的职业生涯教育是指通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岗位需求与就业趋势,学会职业选择和规划,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自 2014 年新高考政策颁布和推行以来,学生的选择权大大增加,但同时也面临如何选择的难题。为了帮助学生理性地选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规划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落实迫在眉睫。但目前学校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实施细则和评价体系,导致目前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在此背景下,职业生涯教育该如何落到实处呢?有研究表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思想,可以让目前看起来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生涯教育“接地气”。职业生涯教育与各个学科是密切相关的,当整体性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实施遇到困难时,将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让学科教师通过学科知识和职业生涯教育的相互渗透,能够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视角更加开阔,能够在各个学科中找到与自己的兴趣、特长相匹配的发展方向。下面以《细胞的癌变》一节为例,谈一谈教学设计思路。

一、分析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依托,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材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块,学科知识和补充知识。学科知识是在教学过程中用来引导学生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补充知识是对学科知识的延伸,其中大都联系生活或学科发展和前沿,是重要的职业生涯教育素材。《细胞的癌变》是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最后一节,教学重点是癌细胞的特征。该知识是建立在细胞增殖、衰老和凋亡的基础上,可见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教材内容也比较贴近生活,如教材旁栏的《思考》中设置有“化验单”,课后也有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这一栏目,这些都是职业生涯教育的良好素材。但如何将教材中静态的知识和素材鲜活、合理地在课堂中展示,从而引起学生对医院检验师这一职业有深入研究的兴趣,需要教师将静态的职业信息和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进行恰当设计。创设真实有趣的职业情境,设置合理有序的问题,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

二、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依据。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准确、清晰,能够评价和检测。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目标。《细胞的癌变》一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说出癌变细胞的主要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阅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讨论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症的防御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意识;了解与癌症相关的职业,为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做准备。

三、分析学生特征

通过教学观察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到,高中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生物学知识和素养,也具备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独立或合作的形式,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的整合、分析。此外,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但对常识性问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理性思考。学生通过前面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对细胞的机理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认知。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癌症有基本认知,但对癌症的机理和防止还不清楚。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通过自主学习生成知识。将学生吸引到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再通过设定一定的学习困难,使学生的现有知识和困难之间产生冲突。但问题难度要适中,处于最近发展区,从而激起学生渴望学习新知的欲望。

1.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从癌变到侵蚀人体的整个微观过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什么原因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以及怎样预防癌症?(2)发生癌变的细胞与正常细胞有什么不同?(3)你了解医学检验师吗?作为一名医学检验师应该具备哪些生物学知识?

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个体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身体由健康到患上癌症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患者的哪些行为习惯可能是导致癌症的原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癌症?(2)患上癌症后人的身体发生哪些变化?

(二)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职业生涯教育在生物学教学的渗透可以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条线索展开,学习过程以合作学习为主。(1)发现问题。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癌症和癌细胞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2)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细胞结构、增殖和分子组成等知识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逻辑思维方式,梳理已有知识与未知的关联性,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合理的难度梯度,形成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3)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文本、图像、动画、教案等数字化资源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配合。(4)解决问题。学习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并与各小组交流互评。

(三)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评价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对职业生涯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的教学评价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1)评价方法可以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量化评价主要是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质性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交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学习动机强度进行评价。(2)评价主体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比如,学习结果汇报,学生可以先互评,教师再进行简要的点评总结。(3)评价的内容除了要评价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评价,以及对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设计,应始于职业生涯问题,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设置一系列合理的问题串,将其中的学科知识引出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获取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后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相关职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分析和解决职业问题获得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而且能通过解决职业问题切身感受职业过程,为学生了解个人兴趣和今后课程、职业选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金 莉.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初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庞春敏.高中生涯教育研究述评[J].教育评论,2017(6)

[3]韩 滨.高中物理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4]刘 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

[5]田 丽.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探寻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教育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职业发展意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