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以湘南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
2018-03-18周维成杨德俊冯纪南黄红英许名宗卞杰松刘文奇
周维成,杨德俊,冯纪南,刘 晶,黄红英,许名宗,卞杰松,刘文奇
(湘南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生物技术是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通过技术手段,利用生物物质或生物过程,生产有用物质的一门科学。生物技术既有先进的科学水平,又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这门技术已深入工业、农业、矿业、化工、医药、食品、能源和环境保护各个领域[1]。也正是如此,生物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生命科学学科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学科之间具有高度的交叉融合。随着新的技术、新的手段和新的设备的不断涌现,新的研究热点和新的学科群也层出不穷。然而,由于生物技术产业具有技术门槛高,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生物技术产业在我国虽然有着前景光明的道路,但该市场难以大规模迅速发展。这就导致现实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少。再加上各大高校培养生物技术人才过度饱和,导致了生物技术专业出现"前景好,就业难"的困境[2]。因此,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面临的问题面前能否成功转型发展,将我校所培养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在数以万计的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优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目标。湘南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地方乃至全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我们不断输送各类相关人才。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主要从“项目驱动式教学”和“产学研合作”两个方面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全方位深化改革(图1),探究生物技术专业在转型发展中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过程。
图1 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1 “项目驱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形势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3]。而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教师的基本工作之一,也是高校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将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与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甚至毕业论文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依托教师科研项目既满足教师科研的需要,同时也提高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我们对"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如下探索与实践:
1.1 加强实验室建设,推进开放式管理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素质和技能。实验室的开放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实验课授课方式,也改变了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传统教学现状,将学生在实验课上的“被动式”操作转化为“主动式”探索。因此,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尝试了从以下几个不同层次进行推进实验室开放。(1) 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教师将自身的科研课题项目融入到学生中,由高年级的学生自愿参加,有一定成效后,让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2)社会实践锻炼。由院系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服务,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同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3)尝试科研创新。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同时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想法转化为自身的探索目标。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递进,逐渐实现了实验室开放、仪器设备开放、人员开放。
1.2 组建创新团队
传统的实践教学最缺乏的是创新精神,教师依托科研项目,搭建创新能力训练平台,组建以学生为主的创新团队,能够丰富课堂实践教学的创新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研式培养的同时,有利于指导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有利于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潜力的挖掘。通过设计合理的研究方向吸引学生参与到科研实验和承担科研任务中,在科研探索及创新团队的协助下,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大大得到加强。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经过创新团队的建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了,这在无形中就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的社会竞争力。我院生物技术专业以现有的教学科研平台为基础,以教师项目合作为牵引,组建一批“废弃资源再利用”、“农副产品深加工”、“保健食品开发”、“食用菌栽培技术”等一批实践操作技能扎实,科研能力强的创新团队。
1.3 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目前,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在高等教育中的推进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融入到很多高校中。我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创新不仅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方案中体现,同时由教师带领的学生创新团队已经融入到每个学生中。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积极组团申报项目,截止到目前共计100多名学生参与到教师主持的各项课题研究中,其中或国家级奖项1个,2个省级大学生研究型学习和创新性项目立项,1个国家级大学生研究型学习和创新性项目立项。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有创业精神的同时,教师、学院、以及学校都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种制度和机制的保障,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能够实现层层传递。
1.4 导师制
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是目前许多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构建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改革新模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和管理人才机制。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校的开展,一方面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另一方面利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本科生进行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利用科研为纽带,加强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通过自己的科研项目及相关资料凝练出当下企业需求的热点问,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从这些企业热点问题中中选取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相关探索研究。通过自主性研究的视角将学生平常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和相关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这些自主性研究课题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实实在在的问题,迅速提升企业竞争力。我院生物专业学生已经在导师带领下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如天然桃胶保健食品研发、锅炉烟气余热回收与烟气中有害物质清除装置研制、铁皮石斛种苗繁殖与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活性污泥自热干化技术研究、天麻生态栽培技术研究、虫草养生酒研究、艾叶固体绿色抗菌剂的研制及其提取液抑菌效果分析等。
2 “产学研合作”,建设应用型教师队伍
“产学研合作”在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中较为普遍,是高等学校与企业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4]。 “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的有机结合。对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克服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的现象,增强大学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然而要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素质的应用型教师是首先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高素质学术素养,更要具有较强 "产学研合作"的能力。具体的说,这一体系的形成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2.1 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
建设一支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学科实现飞速发展的关键。目前,我院生物技术专业按照“内培” 、“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了一批乐于奉献、学术严谨、理论扎实、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阶段我院生物技术专业不断对进行现有师资结构进行调整和转型。通过鼓励和提倡在职中青年教师继续教育,通过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带动其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同时在教师队伍中组建一批优秀的团队力量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在科研团队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带动了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传帮带",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已经实现了每位青年教师都有相应教授(或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者)进行教学评价与指导。
另一方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按照“定向培养”、“挂职锻炼”的原则,通过参加专业相关培训,外出访学、出国研修、基层任职、企业兼职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例如:通过积极组织专任教师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业务实践,或选派骨干教师到生物技术企业管制,边实践,边学习,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双师"素质。通过上述方式我们已经争取了"湖南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的科技人才“3人,"郴州市科技特派员”2人。
2.2 积极搭建合作平台,进行“产学研合作”
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理论基础知识要扎实,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只有教师深入的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并根据相关企业在发展中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企业的技术问题反馈到实验室和课堂中,这样有些问题形成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不仅教师的应用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还为实践教学提供项目基础,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先后联合青岛啤酒(郴州)有限公司、郴州市芝草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郴州市三湘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首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郴州三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建设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天麻栽培示范基地、天然桃胶食品生产基地、活性污泥自热干燥技术及活性污泥自热干燥机生产基地等,成立了湘南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完成郴州市科技成果2项,获得郴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对接服务了地方企业7家,与10余家企业有技术、项目合作。
2.3 实践教学改革
生物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重点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实践的整个环节,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根据与“产学研合作”公司或机构共同开发专项实践教学计划,带领学生深入企业或相关结构直观感受工厂化生产的过程,并通过增开课程和聘请“产学研合作”部门从业人员作为实验指导教师,使得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形象直观、生动灵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4 专业生产实践
专业生产实践是对课堂专业知识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核心部分。生物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很多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实地的观察和实践,学生很难充分的理解。企业实习基地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教学平台,然而是实际上很多实习基地及企业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缺乏一定的积极性,未能准确地意识到"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企业或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如何让实习单位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意识这是我们生物技术专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非常注重企业需求人才的培养,找准当前企业的契机,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我院生物技术专业收集了当地企业及相关领域近年来遇到的生产难题,并将其与我们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机的整合,通过创新团队的模式解决当前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了企业同学校之间的纽带,同时增强了企业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热情,达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
3 结束语
高校专业转型发展是社会发展下的大趋势,推进转型发展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6]。湘南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产学研合作”和“项目驱动式”两个方面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全方位深化改革, 促进了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对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也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