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芳华写春秋 实干争先一路歌
——记南充市嘉陵区农牧业局园区办主任刘志华
2018-03-18南充市嘉陵区农牧业局
□南充市嘉陵区农牧业局
他有一句没有说出的誓言:“抛洒热血,结出硕果。”他有一句没有道破的表白:“在岗,尽心、尽力、尽责。”“三十芳华写春秋,实干争先一路歌”是他的誓言和表白,是他辛勤工作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从事果技推广的最好总结。他就是南充市嘉陵区农牧业局园区办主任刘志华。
远山的呼唤 十年磨一“剪”
1984年7月,18岁的刘志华,算得上“远山飞出的一只金凤凰”,农校毕业后分进了南充县农业局,为了远山的呼唤,他放下机关安逸的工作,接过果剪,在农科所的柑桔基地上放手一剪,从此结下了不解的“橙缘”。他先后担任农科所柑桔研究基地技术员、农科所副所长、嘉陵区果树站站长、现代农业园区办主任。如今,他已由青春年华的“小刘”变成了鬓角染霜的“老刘”。他不愧“嘉陵柑桔人”的称号,34年来,在淡定从容中绽放出一个又一个精彩,今天他仍然痴心不改,无怨无悔。
1984年8月至1994年6月刘志华一直在嘉陵区农科所工作。农科所柑研基地设在龙池乡一个偏远的小乡镇,当时,通乡道路没有班车,农村电力设施不完善,他白天摆弄13.33 hm2柑桔园,夜晚还在煤油灯下钻研。为了苦练快速高效嫁接技术,没有嫁接刀,他买来钢锯片磨,无数次把手磨出血泡;没有研究经费,他自己动手在基地种菜,在乡亲们家蹭饭,省出钱来解决科研实验费用,刚参加工作,工资又低,一年下来钱花光了,过春节没钱都不好意思回家看望父母,就这样守着园子过了3个春秋。“我出生在嘉陵江畔,父辈们靠种柑桔换钱供我上学,接过父辈们的剪是我的责任”,1986年,刘志华荣获南充地区行政公署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1988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5年,经他改良复壮后的南良3号脐橙获嘉陵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默默的奉献 甘当助推器
岁月留声,勤劳如歌。1993年,南充拆县建新区,刘志华进了嘉陵区农业局果树站工作。“我的办公室在果园”,他深入果树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一个笔记本、一支笔、一个跨包、一把剪刀,外加一壶水就是他的全部装备;平头、黑里透红的脸是他朴实无华的形象。为了提高果业生产水平,每下一处乡他将所到果园的基本情况、种类、品种、规模、生长情况都详细记录,及时掌握果树生长情况,建立果树生长状况档案,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开展果树实用技术培训,当时到偏远乡镇因为没班车及时赶回区城,他还需要乡上留宿,等到第二天才能赶回城里。
1998年,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果,产业结构调整提上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刘志华活跃在果园、田间,开展不同形势的果树实用技术指导、编印实用技术资料,为方便果农开展管理工作,分品种编制了《果树生产管理年历》,将果树生长情况和实用技术融于其中。
2001年9月至2006年,他负责5个果树基地建设,一年发放技术资料2 000余份,开展技术培训50余期次,及时将果树生产中的技术方案、解决措施送到果农手中。他成功地解决了区域内果树早期落叶、秋花秋果、缺铁性黄化3大难题。他以大山的情怀、默默奉献的精神,肩负着富民增收的责任,痴情于农、服务于农,有人称他是果业推动的助推器!
扎实工作,深兰留香。1996年,刘志华获南充市人民政府荣誉证书;1999年,获四川省农业厅年度农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5年,荣获嘉陵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个人;2006年,获南充市农业局农村能源工作先进个人、获南充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立产业标杆 创一流业绩
2009年,嘉陵果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嘉陵区所涉6个乡镇30个村的大凤垭新农村示范片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首批新农村示范片,果业发展成为新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 000 hm2果树产业发展任务落在了果树站,刘志华清楚地知道政府建园容易、管理难,当时,按规划的线路很多地块属于湿地水田,按常规,无法当年栽植,同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减少,果树站又只有3名同志,如何既能完成任务又能解决后续管理,确保农民利益呢?他用多年来积累的经验,积极探索出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新途径。
“丘陵地区农业发展,必须定位准、立标杆,农业也可以打造航空母舰!”“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是必由之路。”产业发展研究会上,刘志华提出了“两高四创”:“两高”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确立产业标杆,高标准建设,采取“打大窝、挖深沟、栽壮苗、施大肥”的方式,成片规模栽植柑桔树,确保旱能灌、涝能排、绿色防控、优质高效;高水平管理,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实施种子、农药、肥料、技术的统一,以确保生产质量,降低市场风险。“四创”是辐射农户种植,创新果技推广方式。农村果园的管理者多为60岁以上的人群,文化程度较低,实用果树技术推广、普及的难度较大。他对症下药,首创科技“110”,开办个人手机短信、QQ交流群;首创“区院合作”模式,以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作为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首创“企企合作”模式,为汇源果汁等农业加工企业打造了第一车间;首创专业合作社上连龙头企业、下连农民的利益联结模式。为全区果树生产上新台阶创造了条件,出色地完成了目标任务。
2010年,“大通万亩柑桔产业园”成功申报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柑桔产业扩大到5 333.33 hm2,身为果树站站长的刘志华更忙了,他不辞辛劳,服务的身影无处不在。多年来,无论是乡镇大院,还是农家小院,他走一处,讲一课。仅2010年一年,就配合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6.5万人次,完成阳光工程培训2 507人,新型农民培训5 000人,他的主动服务感动着无数的群众,仅2010年就赢得了原农业部张桃林部长及省市领导18次对嘉陵的倾情关注。通过本部门配合项目实施,让40多万农民受益。2010年,刘志华获南充市农业局果树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获全省农业系统先进个人;2013年,获南充市农业局果业工作先进个人。
思索中创新 书扶贫新篇
实践既实,探索乃新。2014年,产业扶贫的号角吹响!嘉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一江三河”全域产业规划,柑桔(柠檬)产业要达到1.33万hm2,全区143个贫困村,村村都要有脱贫奔康产业园。
一个新的课题,一次新的挑战!“创新是引擎,创新才能制胜”。30多年的工作实践,使刘志华积累了丰富的果树生产实践经验,“六大技术”刚一出炉,就引来全省各地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从业者参观学习,推进了产业扶贫和现代农业提速增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身为产业扶贫攻坚第一线的驻村农技员,他认识到产业扶贫是要农民增收,顿时,一套“三个四”产业扶贫管理机制浮现在“老刘”面前:一是“四化”提升建管水平。完善“四网”配套,实现基地建设标准化;以“柑橘产业+”,实现农户、村集体、政府、企业投入机制多元化;新创农业平台,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农投公司、贫困户运营机制一体化;以托管、代管、购买等方式,实现服务社会化。二是“四制”增添发展活力。创新股权量化、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入股分红四项利益链接机制,保障了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三是“四新”争创农业品牌。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采用新模式,装备新设施。共引进柑、桔、橙、柚新品种16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43个,建奔康产业园208个,辐射带动6万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5万户)增收致富。吸纳1.2万户贫困户入园发展,户均增收1 200~2 000元。
一路走来,虽挥汗如雨,却也落英满地。2014年,刘志华获南充市农业局果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创新项目分别获得嘉陵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2016年,获嘉陵区农牧业局驻村农技员工作一等奖;2017年,获南充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34年来朴实无华的果业路积淀燃烧了刘志华的青春,感染了身边的同事、朋友。他以创新的理念,在实践中思索,在思索中创新,凝聚着山里娃对大山的热爱,深怀服务“三农”的不竭动力,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开创了嘉陵果业的新篇章!
晨曦,透过桔树的果叶,洒下闪亮的光点,喀吱喀吱的修剪的声,唱响一曲奉献的歌!霞光升起,定格了一位嘉陵柑桔人的最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