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形态下的专业管理和支撑服务工作研究
2018-03-18刘云厚
刘云厚
(国网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企业大学生产经营的主要内容是培训教学,核心竞争力也是培训教学。业务管理和支撑服务部门看似分工不同、各有侧重,实则聚焦核心一致、业务形态一致,都是围绕“培训教学”核心业务开展专业研究、组织策划实施、推动工作落实,既有业务引领、专业管理之职能,也有后勤服务、保障支撑之责任,共同构成了企业大学培训教学业务完整的管理系统。
1 发挥培训教学统筹引领作用
培教教学的主要业务,落脚到企业大学形态下的国网技术学院,主要包括培训教学管理、学历教育和国际化三方面,业务之根在于党建、管理和自身队伍建设,必须要提高专业敏感力、调度统筹力、资源整合力、拓展延伸力,充分发挥业务主导和统筹引领作用。
1.1 统筹引领培训教学业务
一是加强培训需求研究。“问题短板”是培训之基,围绕“发现、积累、分析、研究”形成培训需求,以需求引领业务发展。二是加强资源建设。师资队伍是培训教学业务的核心资源,通过教师队伍“五力”(项目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思想引导能力)评价,倡导全体教师持续提升自身能力,实现专职队伍更专业,兼职队伍会教授。实训资源是学院培训教学业务的重要支撑平台,要加强实训资源统一调度,搭建融合平台,发挥体系效能。三是加强质量评估。教书育人必须要对人负责,要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的质量评估,倒逼实训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升。四是加强新技术应用。将培训教学业务和网络大学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培训教学体系。
1.2 统筹引领学历教育工作
一是围绕学历教育“姓什么”的问题,聚焦“新工科”,调整学历教育专业设置,朝着电力行业教育平台转型发展,致力于解决国网公司职工队伍结构性短板问题。二是统筹校区教学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协调发展。三是围绕“教学生学”之教育本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生学”是考量学历教育老师最核心的评价方式。四是引领教材编制和实训基地建设,统一开发教材,统领实训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3 统筹引领国际化业务
一是构建“请进来”的培训体系,发挥国际化培训优势,提升“国网标准”技术技能培训能力和“国网特色”品牌文化传播能力。二是健全“走出去”的保障体系,以“专业、专注、专项”为基本原则,形成国际化培训的课程资源支撑、师资团队支撑、远程后台服务支撑,促进互联互通。三是准确定位国际化培训思路,针对“适用国网标准的项目如何设计,不适用国网标准的项目怎么培训”,传导国网标准,输出国网文化。四是建设国际人才及师资库。人才队伍建设是国际化培训的关键,要以更大的胸怀,更高的视野,积极储备国际化培训师资,开发文化课程,塑造学院品牌。五是完善国际业务“即培训即评价”机制,在培训过程中及时开展效果评价,形成科学的国际化培训效果评价方式。
总之,培训教学业务必须要树立运作思维,一是深播种。凡事抓根本,根本抓,凸显“培训指挥”的角色。二是广积量。用更开放的视角和心态去配置资源,用“工匠精神”做到最好、最精。三是早创优。通过敢闯敢试、拼搏奉献,争取早日成为培训行业的排头兵。四是更开放。维护好与各个服务方的关系,引领培训教学业务高质量发展。
2 发挥安全管控引领作用
安全管控的主要职能包括安全管理和质量监督。安全工作涵盖思想问题、心理问题、餐饮问题、交通问题、生活习惯问题、职业问题、学习问题等各方面,随着学院培训新业态战略实施还会出现涉外安全、网上安全等问题。
实际上,安全是保证体系,容不得出现任何问题,由此也就要求各层面必须保证不出问题。而安全管理的最大要素是能力建设,“本质安全”说到底,就是各个环节不出错,时时处处都规范。安全管理体系实质上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技术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安全等于技术,技术就是安全,这才是“本质安全”的根本。
2.1 安全管理必须加强自身安全培训
一是基于自身能力建设,坚持问题导向,以日常问题为案例,开展典型案例教育。二是学习国家电网公司的有关制度规定,通过持续学习,提升政治站位和职业素养,通过制度培训来培养职业习惯。三是深入解读安全清单与各层次的安全职责,以及安全问题清单和安全职责清单之间的对应关系。四是打造更为职业的安全管理队伍,建立更为职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养成更为职业的安全素养,制定更为职业的安全措施,提高更为职业的安全习惯。
2.2 安全管理必须规范管理流程
流程与制度是保证管理、加强监督的重要基础,安全就是要做重复工作,做持续工作,时时提醒、处处关注,才能养成安全习惯。安全习惯的养成过程就是职业习惯的养成过程。
2.3 安全管理必须加强隐患排查
安全与人的心理习惯、心情、熟悉环境程度、职业状态有很大的关系,既要有常态做法,也要有特殊手段。针对老问题要有新力度,针对新问题要有大力度,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识和“新官更管旧事”的意识,通过 “自查+认定”,“清单+销号”,切实减少隐患数量,以“钉钉子”的精神抓牢安全管理。
2.4 安全管理必须落实安全责任
通过签订安全合同,以签字背书的形式,强化各级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红线意识。通过暗查明访,进行纠错处理,提高安全警示作用。通过总结经验,实施正向激励,提升安全管理效能。通过流程管理、痕迹管理,提升安全专业化水平,确保培训教学业务安全发展。
3 发挥学员学生正面教育引领作用
学员学生工作是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完整体系,需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希望要求,聚焦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加强学员学生管理工作。
3.1 以新时代要求引领学管工作
国家要求是方向,社会需求是影响,职业素养是关键,适应未来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种种期望,都是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期待”,“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这些高度浓缩的文字中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学员学生工作必须根植于此、发力于此、坚持于此,才能完成职责之初心,彰显职责之使命。
3.2 以问题导向引领学管工作
现在青年人,有着“保健因素有余,激励动力不足”的明显特点。管理学中有两个理论,一个是保健因素理论,一个是激励因素理论,只有这两种理论螺旋推进,才能发挥出管理效能。“保健因素”就是工作环境、工作氛围、生活环境。而“激励因素”有正激励、负激励,这些都是可以综合利用的手段。学员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只有正激励,而是要综合利用正反两方面的激励措施。
3.3 以正能量引领学员学生思想觉悟
“打造铁的纪律、培育职业素养、锻造工匠精神”是国家电网公司新员工培训工作的核心要义,是新形势、新要求下的管理形态,也是青年工作的核心。通过正能量教育,提高学管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源能引导”能力,有效限制负资源,将负资源、负能量转变成正资源、正能量,进而引导青年人走向正确的道路,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4 发挥网络培训引领作用
网络业态的本质特征,就是“数字化、信息化、共享化和持续化”。其中,数字化是基础,信息化是资源,共享化是用途,持续化是目标。而要实现持续化的目标,创新至关重要,特别是围绕“用户粘性”的创新是重中之重。
“网络无碍”是网络平台的最佳形态。“无碍半径”大小代表着网络平台的能力水平。未来的网络大学一定要打造成“无边界的平台,无阻碍的业态,无局限的追求,有内涵的引导”,这正是一流网络大学的建设目标。
基于“网络无碍”的追求定位,公司文化联网的重要组织,学院技能联网的重要支撑,网络大学必须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开发和提供最有价值的培训资源,进而形成引导能力。一是掌握核心能力。专业发展的本质在于自己真懂会干。二是搭建网络经济模式。要基于“自己能够作为、自己必须作为”来解决“为谁服务”和“怎么发展”的问题。三是开创国网课程体系。结合线下培训,抓住需求特点,聚焦公司海外项目,形成网络培训业态。四是打造学院数字体系。实现“服务不留痕迹,流程不动纸张,一卡全面覆盖,业务互联众建”的数字化建设目标。五是加强成本管控。彻底破解“系统迭代频繁,退出机制落后,自己人员边缘,维护成本难控”等问题,引领学院培训教学业务创新发展。
5 发挥后勤保障引领作用
后勤的本质内容就是“服务”,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为用户而努力,最终让客户满意。因此,后勤保障工作必须聚焦“精心精益”,打造优质服务体系,围绕“后勤不后,勤为先”的核心内涵,建设标准体系,强化集约管理,提升资产效能,建设数字校园,塑造现代业态,努力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形态。
5.1 厘清后勤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和流程越清晰,管理效益就越高。针对服务中心与3个校区之间形态上的区别和定位上的冲突,全面梳理后勤管理模式,明确管理特点,厘清管理界面,充分发挥后勤保障的管理职能,统筹成本管理,实现系统运作、高效运转。
5.2 推进集体企业改革进程
全面落实集体企业改革要求,针对“去”和“留”两种可能,超前研究形成工作方案,积极争取保留集体企业,并且做好进一步改革研究工作。加强集体企业用工管理,减少用工总量,提高工作效能,强化集体企业现代企业特征,从运作机制上完善集体企业为主业服务的职能定位。
5.3 体现现代物业管理特征
现代物业管理最主要的特征是线上线下结合,最好的物业管理是线上痕迹管理。后勤服务的最高形式是物业管理、网络管理,就是通过最普适的工作创造最高尚的尊严,这是服务的根本所在。因此,后勤服务工作一定要聚焦“小、细、点、常”这几个特点,越小、越细,越是点状的工作,越要常努力、常坚持、常发展,保障学院培训教学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6 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培训新业态、新环境、新要求如何演进,培训教学的服务对象始终是“人”,目标是塑造和提升人的能力。业务管理和服务支撑工作唯有坚持干事创业的情怀,乐于思考、乐见问题、善作善成,具备高人一等的眼界、超人一筹的水平,充分发挥各自工作领域的统筹引领和支撑保障作用,真正把工作干成事业,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国际一流企业大学建设目标必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