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及实施效果研究
2018-03-18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李建菊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李建菊
为了明确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康复护理的实际效果,本研究共计选取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在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常规组和康复组,每组44例。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4:20,患者年龄区间在5 4岁~7 8岁,均龄(65.83±2.59)岁;康复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3:21,患者年龄区间在53岁~78岁,均龄(64.93±2.51)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入院指导、药物护理等。康复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第一,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开展积极的沟通,为患者和家属答疑解惑,并且为其讲解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促使患者运用积极的心态开展治疗。第二,肢体康复锻炼。护理人员每天帮助患者开展肢体关节被动活动,包括肩肘关节外旋、外展、屈伸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以及下肢髋关节屈伸活动等。第三,吞咽功能锻炼。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进行吞咽、伸舌、鼓腮、咀嚼等活动,帮助患者开展进食锻炼。第四,语言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借助手势、表情、文字等和患者开展沟通,指导患者开展舌头运动练习,鼓励患者多说话。第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护理人员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增强患肢活动量。
1.3 护理观察指标 运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生活能力越好[1]。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43.92±12.83)分,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75.93±13.42)分。t=13.436,P=0.0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当前形势下,临床中尚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干预方法,应积极寻找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方法。所以,必须要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护理干预,通过为患者开展言语治疗、作业治疗、运动治疗等,对患者言语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进行改善和恢复,对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卧床期阶段、离床期阶段以及步行期阶段,通过灵活运用、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促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到最佳,进而缓解患者社会交往障碍、言语障碍、精神障碍。主要康复方法包括:①心理治疗方法。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焦虑、抑郁心理和负面情绪,必须要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干预。②作业治疗方法。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作业治疗,对患者精细活动、协调性、上肢运动能力进行康复治疗,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恢复。③运动治疗方法。结合患者中枢神经发育学原理,运用促通技术以及易化技术对患者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进行恢复,对患者异常运动反射进行抑制。④吞咽障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进行评定,为患者应用低频电刺激进行治疗,开展球囊扩张术、吞咽手法训练、口腔功能控制训练、吞咽协调训练、吞咽反射训练,开展食物调制和选择训练,开展进食指导。⑤言语治疗。为伴随言语功能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言语治疗,对患者言语沟通能力进行改善和提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康复护理介入时间不同,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不同,为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因此,应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以后为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临床研究表明,3个月内为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最好,1年内为患者开展康复训练仍然具有一定的效果[2]。
本研究通过为康复组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将康复组患者数据与开展常规护理的常规组患者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证实,康复护理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减轻患者和家庭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