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防制

2018-03-18

兽医导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猪瘟非洲生猪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其发病过程较短,病死率几乎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非洲猪瘟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在我国非洲猪瘟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最早于1921年在肯尼亚被发现,截至目前在非洲、欧洲、美洲等数10个国家流行。我国生猪养殖及猪肉消费量较大,生猪存栏量、出栏量以及猪肉的消费总量均位于全球首位。近期在我国个别省份也发现了非洲猪瘟疫情,该疫情对生猪的生产、销售带来一定影响,也使许多消费者一度产生心理恐慌,拒绝食用猪肉。目前各地当务之急是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扑灭并根除疫情,促使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病原学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具有20面体结构,直径为172~220 nm,形似六角形的DNA病毒。其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成员,基因组全长170~190 kb(核苷酸序列已全部测定),其5个多基因家族可编码150~200种蛋白。该病毒具有囊膜结构,而且具有彩虹病毒的外形,痘病毒的内涵。病毒粒子至少含有28种结构蛋白,在感染细胞内有100种以上的病毒诱导蛋白,至少有50种能与感染猪与康复猪的血清反应。非洲猪瘟病毒为囊膜病毒,对乙醚及氯仿等有机溶剂较敏感,能够抵抗蛋白酶的作用,但胰酶能够将其灭活。该病毒对温度和酸的抵抗能力很强,在pH4~10的溶液中比较稳定,室温干燥或冰冻数年后病毒仍有活性。对高热敏感,56℃加热70 min或60℃加热30 min可使其灭活。

二、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仅发生于猪和野猪,其他动物均不易感。猪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发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传播宿主。发病猪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各组织器官中均含有大量病毒,因此病毒可经病猪的分泌物、体液及排泄物等进行传播。污染空气及被污染的饲料、水源、工具、工作人员及其服装均可通过口和上呼吸道进行传播。非洲猪瘟病毒是虫媒病毒中唯一一个DNA病毒,猪虱以及隐咀蜱、钝缘蜱等软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其中软蜱也是该病毒的贮藏宿主。猪群中引进潜伏期病猪及其下脚料是导致非洲猪瘟暴发的常见原因。猪群一旦感染,迅速传播,病死率极高。

非洲猪瘟可能传入我国的途径主要有:(1)距离疫区较近,经风传播;(2)引进带毒猪及猪胚胎、精液等;(3)非法交易、走私带毒猪及其产品;(4)途经疫区邮寄的污染物或包裹;(5)边境放牧、互市交易及野猪群自由流动;(6)游客带的猪制品、行李中的带毒蜱。

三、病理变化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3~15 d,也可长达4周。根据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途经不同,非洲猪瘟通常有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种。

1.最急性型。感染猪通常由强毒力株引起。病猪无任何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死亡率高达100%,部分猪死前体温升高,皮肤充血,呼吸急促,随即死亡。

2.急性型。潜伏期为4~6 d,病猪通常表现为无食欲,体温升高至40.0℃~42.2℃,稽留3~5 d,咳嗽,有黏性分泌物,耳、四肢和腹部皮肤发红至发绀,走路摇晃,共济失调,呼吸困难,肺水肿;呕吐、便秘或腹泻交替;眼结膜充血严重,肺水肿。剖解可见腹腔内有浆液性出血性渗出物,整个消化道黏膜水肿、出血。肝脏和胆囊充血,膀胱黏膜斑点状出血。脑膜、脉络膜、脑组织发生较为严重的水肿出血。

3.亚急性型。潜伏期为6~12 d,发热起伏不定,行走困难,关节肿胀,部分猪表现出肺炎症状。耳、鼻、肋腹部皮肤发绀,有出血斑,孕猪流产,死亡率为60%~90%。剖解可见肾脏出血,脾肿大、出血,肺脏充血、水肿,有时可见间质性肺炎。

4.慢性型。急性或亚急性感染猪耐过后会转为慢性感染。偶尔发热至39.5℃~40.5℃,皮毛暗淡、生长减慢、发育迟缓或瘦弱,怀孕母猪流产、产出死胎,无其他明显症状。

四、临床诊断

非洲猪瘟可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剖解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抗原检测、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试验。

1.抗原检测方法。包括双抗体夹心ELISA、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和血吸附试验等,常用的方法是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血吸附试验。

2.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7 d即可检出特异的IgG抗体,因此非洲猪瘟病毒抗体检测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补体结合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技术、ELISA和免疫斑点试验等,其中最常用的为间接免疫荧光技术、ELISA和免疫斑点试验。

3.分子生物学诊断方面,建立了快速诊断方法:DNA原位杂交技术和PCR技术。

五、综合防制

1.日常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猪舍环境卫生工作。日常管理做到“五要四不要”。(1)“五要”:一要减少场外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二要对人员和车辆入场前彻底消毒;三要对猪群实施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四要对新引进生猪实施隔离;五要按规定申报检疫。(2)“四不要”:不要使用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喂猪;不要散放饲养,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不要从疫区调运生猪;不要对出现的可疑病例隐瞒不报。

加强猪舍环境卫生。非洲猪瘟病毒对酸有较强的抵抗力,消毒药以碱性消毒药优先使用,如:烧碱3%、醛灭杀(戊二醛癸甲溴铵)(1∶250)等消毒剂。猪场每隔3 d进行一次带猪消毒,消毒时适当加大猪舍通风量降低猪舍湿度。

2.加大非洲猪瘟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大非洲猪瘟危害的宣传力度,引起全民重视。防止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不仅仅是全国各出入境有关部门、各地方动物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及所有兽医工作者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不去有疫情地区旅游,相关猪肉制品不得进境;个别生猪养殖户及猪肉商贩,不进行非法走私买卖活动。

3.加大国家、政府监测预警、监管等职能。及时准确掌握贸易国的疫情史和近期疫情状况,严禁与有疫情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强化监测预警,加大检疫力度;加强防疫监管,切实落实边境巡查、检疫监管、消毒灭源等综合防控措施;建立边境疫情防范屏障做到“早发现、快报告、速诊断、严处置”;加强对往来疫情国家的游客检疫,严禁游客从疫情国家地区携带猪肉制品进境;另外,积极引导边境地区养殖户杜绝散养散放,发展规模养殖,实行严格的防疫消毒措施,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4.强化应急准备。对于突然暴发非洲猪瘟疫情时,我们要坚持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控制方针,加强边境防控堵截,严格坚守第一道防线;广范排查,尽早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置,全面根除,迅速恢复并保持全国无疫情状态。

5.加快疫苗研发进度。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抗感染机制十分复杂、基因型多(22个基因型)且病毒容易变异,故非洲猪瘟疫苗一直未研究成功,相关部门应加快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进度,因为一旦感染发病,高达100%的死亡率对养猪业造成毁灭性的危害,不仅使经济损失惨重,同时直接威胁食品安全和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猪瘟非洲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An Uncommon Trip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非洲鼓,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