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肛管留置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体会

2018-03-18朱永胜朱学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口瘘肛管括约肌

朱永胜, 朱学锋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江苏 泰兴, 225400)

结肠直肠癌是中国第4大常见癌症[1-3], 其中直肠癌占59.4%~71.0%, 且以低位直肠癌更为多见[4-6]。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理念的提出,多学科治疗模式的推广,以及医疗器械(如吻合器)的改进等[7], 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接受保留括约肌手术[8-9]。有研究[10]指出吻合口瘘发生率5.0%~19.0%, 会极大提高二次手术率,引发相关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能够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11-12]。但也有研究[13-14]认为,预防性造口会降低生活质量。本研究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距肛缘≤5 cm)采用留置肛管方法替代预防性小肠造口,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7年6月本院接受开腹低位前切除术(LAR)治疗的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在门诊接受肠镜检查,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直肠癌,入院后接受胸+全腹部CT检查,评估临床分期,排除有急性梗阻、拟接受术前放化疗及术前临床分期Ⅳ期的患者。本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2岁,平均55.0岁,体质量指数(BMI) 20.9~25.7 kg/m2, 2型糖尿病2例;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 1~2分,营养评分(NSR2002) 0~2分; 有吸烟史15例,有酗酒史4例; 白蛋白<35 g/L者3例,血红蛋白<110 g/L者2例,肿瘤直径1~3 cm, 肿瘤距肛门3~5 cm。

1.2 治疗方法

入院常规检查提示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无异常。术前1~2 d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肠内营养(如百普力),术前1~3 d口服新霉素片,术前1 d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术前1 d晚21: 00及术晨5: 00生理盐水灌肠。全身麻醉后,取截石位,取下腹部正中切口,先游离系膜侧,中央入路,暴露肠系膜下血管,结扎、离断直肠上血管,游离系膜后方间隙至盆底肌群后,分别游离直肠系膜双侧至直肠前壁汇合,游离步骤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操作原则。台下助手肛门指诊再次明确肿瘤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游离内外括约肌间隙。于肿瘤下方1 cm处以60 cm直线型切割闭合器离断直肠,近端拖出,适当游离乙状结肠系膜,确保能够无张力吻合后离断标本,根据肠管直径选择适合的吻合器,行端端吻合,确认切缘完整。盆腔注入蒸馏水至吻合口上方,术者夹闭近端肠管,台下助手经肛门以50 mL注射器注气,确认肠管膨隆后无气泡产生。台下助手经肛置入肛管1根过吻合口近端约10 cm处,将肛管外固定于肛周皮肤。再次腹腔冲洗,确认无出血后,盆底放置腹腔引流管,逐层关腹。

1.3 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肛门有无恢复排气,若已排气并无腹胀、呕吐表现,给予少量流质饮食。术后1周,若无腹痛、发热、会阴部坠痛、腹腔引流管引流澄清液体<30 mL及肛管无脓液排出等情况,拔除腹腔引流管和肛管。吻合口瘘分为无症状型和有症状型。

2 结 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术中吻合口瘘测试阳性或术中死亡。手术时间(200.0±33.5) min, 术中出血量(194.0±43.6) mL。术后病理包含Ⅰ期、Ⅱ期和Ⅲ期, Ⅰ期、ⅡA期、ⅡB期、ⅡC期、Ⅲ期依次为3、6、19、12、10例。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5±0.7) d, 术后住院时间为(11.6±2.1) d。1例患者术后出现无症状型吻合口瘘,经给予补充肠内及肠外营养、静脉抗菌药、延长肛管拔除时间等保守治疗后治愈,期间复查腹部CT, 确认吻合口周围情况未加重,于术后22 d出院。

3 讨 论

对于距肛缘5 cm以内的低位直肠癌,曾经的标准手术方式是经腹会阴切除术(APR)。有研究[15-16]指出,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子包括男性、肥胖、较高的ASA评分、临床分期晚、肿瘤位置低、围术期输血以及多吻合技术。为了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临床可采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腹部引流、吻合口加强缝合以及纤维蛋白黏合剂,其中以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应用最为广泛。但预防性造口可导致并发症(造口内陷、脱垂、坏死、造口周围皮炎等),后期造口还纳术还可增加手术创伤,增加住院费用[17-19]。

有研究[20-22]表明直肠内压过高是造成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之一。虽然术中可以通过充分游离确保吻合能在无张力状态下进行,但是在术后肠功能恢复阶段,由于肛门括约肌处于紧缩状态,会造成直肠内压升高,致使吻合口的张力加大,增加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经肛留置肛管可使肛门括约肌始终处于松弛状态,有效避免局部肠管膨胀导致的吻合口张力过高,还能引流出部分粪便、积血,减少吻合口的污染,在理论上能够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23-26]。留置肛管能促进括约肌松弛,避免肠管长时间膨隆影响功能恢复,因此术后排气时间更快。虽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主张清醒后即可进食,但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基层医院仍倾向于肛门恢复排气后再予流质,更早的进食意味着肠内营养启动更快,患者的术后康复也更快,因此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留置肛管最明显的缺点在于缝合固定肛管于肛周皮肤,患者术后出现明显的局部疼痛,妨碍睡眠、活动,影响康复。有研究[27-28]选取7.5号带气囊的气管插管,尾部接引流袋,涂抹液体石蜡后置入括约肌上方,充气管接注射器充注空气约15 mL, 气囊膨胀后自行固定。此方法可以减少肛周疼痛不适感。总之,本研究证实留置肛管能够降低LAR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而且不存在预防性造口引起的相关问题。肛管取材简单,选择范围大,易于推广。

猜你喜欢

口瘘肛管括约肌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炎症相关指标在胃肠道肿瘤术后吻合口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淋巴细胞比值联合降钙素原对早期诊断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意义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结直肠癌吻合口瘘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排便的奥秘
直肠癌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操作技巧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