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8-03-18
鸡肉由于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同时营养丰富又能够滋补养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主要肉食。随着鸡类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各种疾病频发。鸡马立克氏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一旦发生就会产生较高的死亡率,甚至引起整个鸡群的淘汰,是当前威胁养鸡产业的三大疫病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一、流行特点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Ⅱ型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该病毒可分为强毒株、无毒力的毒株以及变异毒株三种。这种病毒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即使在灰尘中也可以长时间的存活。8周-20周的鸡患病率最高。患病鸡以及带毒鸡是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不会进行垂直传播。此外,蚊子以及跳蚤等吸血昆虫的叮咬也容易导致鸡马立克氏病的传播。
二、临床症状
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将鸡马立克氏病分为神经型、急性型、眼型以及皮肤型四种不同的种类。
1.神经型。神经型主要高发于4月龄的产蛋鸡。病鸡患病后肢体出现麻痹症状,走路不稳甚至无法行走,有些病鸡的双腿向两侧伸开,脖子歪斜,双翅垂耷,通过嘴部呼吸,出现明显的下痢症状。对病鸡进行剖解可以看到其颈部迷走神经、坐骨神经、腹腔神经以及臂神经出现明显的病变,其神经变粗呈灰白色或者白黄色,神经纤维上的纹路彻底消失。
2.急性型。急性型常发于幼鸡,其发病迅速,病程较短,同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病鸡进行剖解可见其心、肝、脾、肾胃以及肺等各个器官出现灰色的淋巴细胞性肿瘤。
3.眼型。眼型病鸡的主要症状为单眼或者双眼虹膜出现受损或者增生,视力明显减退,病情严重的瞳孔收缩,出现失明。
4.皮肤型。皮肤型的主要表现为病鸡颈部或者翅膀部位皮肤上出现囊肿或者小结节,随着病情的发展囊肿或者结节会逐渐扩散到全身的皮肤。
三、实验室诊断
鸡马立克氏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查、分离培养、PCR技术以及DNA探针技术来确定其感染病毒是否为马立克氏病毒。
四、防治措施
目前鸡马立克氏病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因而当前主要是通过各种预防措施对该病进行防控。
1.加强饲养管理。首先,鸡场应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并保证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对鸡场内不同日龄以及不同性别的鸡要分开饲养;要保证为雏鸡提供质量优异并且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此外,可以在鸡群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矿物质以及维生素,从而提高鸡群的抵抗力。要对鸡群进行各种疾病的检测,一旦出现病鸡或者隐形感染的鸡应立即进行淘汰,通过深埋或者焚烧等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
2.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根据鸡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并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规范操作。定期对鸡舍以及鸡场内的卫生进行清理并进行彻底的消毒,从而防止细菌的滋生;要重视对孵化室、出雏器以及种蛋的消毒,防止雏鸡一出壳就遭受感染;育雏室应与鸡舍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安排雏鸡进入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消毒。
3.免疫接种。作为预防鸡马立克氏病最有效的措施,应严格按照相关免疫计划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一方面,要保证疫苗接种的质量以及免疫效果;另一方面应在雏鸡刚孵出来就尽早接种,从而使疫苗在雏鸡接触病毒前就能获得最大的免疫效果。
4.育种改良。育种改良作为预防鸡马立克氏病的一种新方法,主要是将对马立克氏病有不同易感程度的鸡进行杂交育种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好抗病能力的优质鸡。
五、结语
鸡马立克氏病作为当前危害养鸡产业的一个主要疾病,应对其加强重视。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进行免疫接种以及育种改良等措施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预防,以期能够降低该病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