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红椒连作土壤棉隆消毒技术规程*
2018-03-18赵建锋罗德旭王玮玮许文钊张朝阳王林闯徐兵划孙玉东
赵建锋 王 玮 罗德旭 王玮玮 许文钊 张朝阳 王林闯 徐兵划 孙玉东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淮安市设施蔬菜重点实验室,江苏 淮安 223001)
淮安红椒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在淮安地区种植规模较大,年产量达34万t,销售收入达13亿元,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在全国鲜红椒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着全国鲜红椒的市场行情。但是,近年来淮安红椒出现了严重的连作障碍现象,重茬1年产量下降10%~15%,重茬2年下降20%~30%,重茬3年下降30%~50%,严重的甚至减产70%,已成为阻碍红椒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棉隆土壤消毒技术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示范推广,预防辣椒死苗效果显著且无残留[1~3],是缓解淮安红椒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现将淮安红椒棉隆土壤消毒技术总结如下。
1 基本原则
1.1 安全性原则
采用棉隆土壤消毒技术应确保药剂在运输、贮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中没有对周围环境和施药人员产生不利影响,废弃物应按照GB12475的要求进行处理。
1.2 必要性原则
棉隆土壤消毒前应优先考虑采用抗性品种、轮作、嫁接、物理消毒等措施,当这些措施在技术或经济上不可行时,才考虑棉隆消毒。
1.3 有效性原则
按推荐的剂量和方法,使用棉隆和微生物有机肥进行土壤消毒,能有效控制土传病害,恢复土壤原有生产能力。
2 消毒方法
2.1 清洁田园,覆盖大棚农膜
熏蒸土壤前清园,清理上茬作物的秸秆、根茬等,选择无风或微风天覆盖大棚农膜。
2.2 对土壤温湿度的要求
土壤温度应高于10℃;土壤含水量应达到田间持水量的40%~60%,如果土壤干燥,可在消毒前灌水,灌水后3~5 d待机械可进行田间操作时,立即翻松土壤且打碎土块,为气体扩散和渗透提供良好条件,保证用药效果。
2.3 安全防护措施
施药人员在称量和施药过程中,应配戴口罩和乳胶手套并穿戴防护服,操作规范,符合GB12475要求。
2.4 棉隆施用量及安全间隔期
每667 m2施98%棉隆微粒剂20~30 kg。根据辣椒地块连作时间的长短和土传病害发生的轻重程度选择施药剂量,3年连作地块每667 m2施98%棉隆微粒剂20 kg,4~6年连作地块每667 m2施98%棉隆微粒剂25 kg,7年以上连作地块每667 m2施98%棉隆微粒剂30 kg。棉隆使用安全间隔期为1年。
2.5 施药
均匀撒施棉隆微粒剂于地表,然后立即旋耕土壤1~2次,深度为25~30 cm,可提前2 d左右施有机肥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药剂与土壤拌匀后,充分浇水至土壤含水量达饱和,使药剂遇水后能产生消毒气体。
2.6 覆膜
浇水后立即覆盖厚度大于0.04 mm、无破损的塑料薄膜,并将薄膜四周压实,不得让气体逸出,密闭消毒15~20 d,浇水和覆膜要在3 h内完成。覆膜期间定期巡查,若发现地膜有破损要及时修补,没有密封要及时压实。
2.7 设置警示标志
棉隆土壤消毒处理区域应设置明显的标识,禁止人、畜进入。
2.8 揭膜通风
大棚密闭15~20 d后,揭膜通风,5 d后旋耕土壤1次,耕深25~30 cm,旋耕后再通风5 d左右,然后才可整地定植辣椒苗。通风期间若下雨,应及时关闭大棚,并保持大棚四周排水通畅。
3 消毒后管理
3.1 选用无病种苗
播种前确保种子无菌,可用温汤浸种、高温干热消毒、药剂拌种、药液浸种等方法进行种子消毒,以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无病种苗的培育按照NY/T 2119—2012要求操作。
3.2 水肥管理
定植前,每667 m2撒施微生物商品有机肥200~300 kg,施用肥料应符合NY/T 496—2010的要求。使用洁净水源灌溉,灌溉水输送过程中避免病原菌污染。宜使用滴灌,避免大水漫灌。
3.3 农事操作
避免通过鞋和衣物或农具将未处理的土壤、前茬作物的病残体带入已消毒的田块中,使用清洁的机械和工具进行农事操作。
4 注意事项
(1)棉隆土壤消毒操作过程中应避开人群,杜绝人群围观,严禁儿童在施药区玩耍;(2)大风天气且旁边有其它作物时,不宜施药消毒;(3)施药人员在施药前后不能饮用含酒精饮料;(4)棉隆土壤消毒时,大棚内立柱周围、边角要用药到位,避免消毒不彻底;(5)在两茬作物种植区,种植第2茬前避免使用未腐熟农家肥;(6)施药完成后,沾有棉隆的农具和衣物要单独清洗,清洗时应远离河流、养殖池塘、水源上游;(7)辣椒定植后不能使用杀菌剂灌根,以防破坏微生物肥料中的有益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