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结肠息肉患者应用内镜下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2018-03-18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450003刘晓娟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450003)刘晓娟
胃结肠息肉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内镜下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本文对我院在胃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护理中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接诊的80例胃结肠息肉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年龄为(49.66±5.71)岁,息肉直径(0.81±0.22)mm;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20~67岁,平均年龄为(49.61±5.85)岁,息肉直径(0.80±0.20)mm。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切除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术前检查和准备、围术期饮食控制、术后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以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①强化围术期健康指导。在病房内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强化健康教育,普及术后康复和并发症预防知识,纠正患者或家属的思想误区,指导其主动配合进行科学饮食控制、遵医嘱用药以及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②家属协助体征监测。护士一方面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一方面指导家属配合对患者体征进行密切监控,发现大便颜色、性状等异常或出现腹痛、压痛等情况及时通知护士或汇报值班医师进行处理。③舒适护理。从营造温馨舒适的康复环境到细心的生活照料,让患者从整体感觉到舒适和安全,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疼痛感,促进早期康复。
附表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分,±s)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分组 舒适度评分 健康教育评分 饮食指导评分 用药监督评分观察组(n=40) 91.77±3.22* 88.64±4.03* 92.85±3.08* 93.11±3.42*对照组(n=40) 79.86±5.35 78.25±6.05 80.66±5.73 81.17±6.39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息肉复发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问卷,涉及舒适度、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用药监督4项,每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该项越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发症率和复发率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护理评分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及随访期间复发率分别为5%、7.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17.5%,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健康教育评分、饮食指导评分、用药监督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胃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容易出现穿孔、出血等情况,对预后效果有一定影响[1]。因此,加强胃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围术期护理十分有必要。我院针对胃结肠息肉患者术后健康知识掌握度不足、康复期家属监护不到位、舒适度差、情绪状态不佳、出院后防复发意识差等情况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强化护理策略,主要通过强化围术期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术后康复、并发症和复发防范、正确控制饮食、合理安排作息等康复知识的掌握度,从根本上避免了因防范意识缺乏而导致出院后不良事件频发的情况[2];通过家属协助体征监测解决了护士巡视度不足问题,也调动了家属配合的积极性,通过密切监控能够预防和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处理,以提高预后[3];舒适护理则主要针对患者舒适度的提升,使其在康复期间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利于早期康复[4]。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术后出血及随访期间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总之,胃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开展强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和复发风险,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