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觉视域下的习近平文艺观

2018-03-18员智凯

关键词:文艺观座谈会讲话

员智凯 王 樱

一、引言

文艺是照亮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指引时代前进的号角,是引导人民前行的源泉,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23页。。鉴于此,习近平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多次发表重要讲话,集中体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2014年10月2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等讲话或文件中,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观念体系,即习近平文艺观。毫无疑问,习近平文艺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自觉一般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特色和发展趋向”*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第344页。,简言之,即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觉醒、反思与创建。从习近平文艺观的具体内容来看,它们无不体现着习近平对我国文艺和文艺工作发展历史与现状的深刻认知与反思,以及对其发展方向、趋势与路径的深刻创见,毫无疑问闪现着文化自觉的光辉。换言之,这一观念体系是习近平站在文化自觉高度所凝练而成的崭新理论成果,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原有文化自觉理论的部分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文化自觉视域下对习近平文艺观进行解读和阐释,不仅能够从新视角入手进一步挖掘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而且能够以这一思想为分析蓝本,反过来推动文化自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习近平文艺观之“问”——在反思与批判中开启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首先意味着主体对自身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即费孝通先生所讲的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

明”。这是文化自觉的开端和第一层次,是文化自觉走向更高层次的基础和必经阶段。习近平文艺观作为高度文化自觉的产物,其观念体系建立在对我国文艺及文艺工作进行准确、全面、深度地反思与批判基础之上,且这种反思和批判通常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全篇通过思考和回答“五个问题”的形式展开。其中,对当前我国文艺作品创作、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现实问题的反思与批判又为这“五个问题”的回答奠定基础。具体而言,习近平文艺观所反思和批判的现实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唯经济利益倾向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与过去相比大幅度提升,进而推动精神文化需求的持续高涨。在巨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文化产业进入繁荣发展时期。但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庞大市场需求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巨大经济利益的存在,使得部分文艺工作者产生浮躁心理,无法沉下心来创作文艺精品,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文艺本质的坚守,转而将经济利益作为文艺创作的唯一导向。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问题,明确提出“浮躁”是“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4页。。它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两种具体类型:一方面,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进行大规模的低水平创作。“一些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4页。。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文艺界产生“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4页。。另一方面,为迎合市场而过分追求感官刺激。习近平指出,有些文艺工作者“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4页。,从而使大量文艺作品低俗化、肤浅化,无法真正给受众带来内心深入的持久愉悦,更不可能陶冶受众情操并推动其精神境界提升。

(二)去主导价值观倾向

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的快速普及与蓬勃发展,使得文艺作品的传播渠道多样、内容形态驳杂、表现方式各异,这些特性相互交织并营造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新生态。这种生态环境的存在又进一步使得目前文艺作品体量空前庞大,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艳的繁荣景象。但与此同时,多元文化的冲突、联动与融合却消解了特定文化与其所属疆域的亲密关系。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巨大挑战,外来多元文化的强势输入的客观境遇并未得到根本扭转。在此条件下,当前部分文艺工作者缺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缺乏对自身文化中所包含的主导价值立场的坚守,从而在文艺创作时极易脱离我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而以外来文化所蕴含的非社会主义的甚至反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为指导进行文艺创作。这直接导致部分文艺作品“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4页。。如果任由这些蕴含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大行其道地生产和传播,势必对我国社会主导价值观造成更深层次的冲击和消解。

(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抬头趋势。习近平对这一问题具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他早在2010年全国党史工作会议讲话中便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其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与文艺界当前相对浮躁的整体环境和创作心理“一拍即合”,进而迅速蔓延到各类文学、影视、艺术作品当中。习近平明确指出这一问题:“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4页。。这正是对文艺作品中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全面概括。首先,在“调侃崇高、扭曲经典”方面,历史文化名人及其名句在互联网上惨遭恶搞的情形时有发生。近年来,孔子、屈原、苏轼等人名句在网络“段子”中均被曲解。2012年恶搞杜甫画像的“杜甫很忙”系列漫画涂鸦在经过个别文化营销团队推波助澜后走红网络。其次,在“颠覆历史”方面,各种以“重新评价”“反思历史”“历史上真实的……”等为标题的文章、小说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广泛传播,其中部分作品集中对我国近现代革命战争史、对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和史实进行颠倒黑白的“翻案”;除此之外,近期以我国历史为题材的大批影视作品中,各种歪曲史实、肆意演绎、过度戏说的“雷剧”“神剧”层出不穷,如轮番上演、三观不正的“宫斗剧”、创造“子弹会拐弯”“石头砸飞机”等情节的“抗日神剧”等。再次,在“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方面,部分文艺作品竟然对董存瑞、雷锋、邱少云、刘胡兰等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进行否定,有些作品甚至对毛泽东等革命领袖进行丑化和污蔑。

(四)脱离人民群众倾向

“文艺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创作”*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37页。,但在当前文艺界却存在脱离人民群众的创作倾向。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重点指出并批驳了这一倾向。具体而言,这一错误倾向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如下三种表现:其一,局限在“象牙塔”中的文艺作品。习近平指出:“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4页。。这类作品归根结底是创作者个人学术兴趣和思想情感的自我表达,其创作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因而属于“小众”范畴。在此条件下,大众层面普遍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忽视。其二,“空心菜”式的文艺作品。习近平明确指出:有的文艺作品“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4页。。这些“金玉其外”的作品虽然创作目的上是在迎合市场,在短期内能够吸引部分受众的眼球,但却将广大受众的关注重点从内容引向形式,一方面必然带来更高的消费门槛,使大量群众被排除在门槛之外;另一方面,也无法真正使受众实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其三,“垃圾堆”式的文艺作品。习近平强调:有些作品“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4页。。人民群众对这些文艺产品进行消费,不仅无法满足精神需求、提升精神境界,而且往往导致大量时间精力被白白消耗。

三、习近平文艺观之“核”——以人民为中心构建观念体系彰显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不仅要求主体对自身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而且要求主体在此基础上对自身文化进行明确定位,描绘出自身文化的基本轮廓,从而回答自身文化“是什么样”的问题。从习近平关于文艺及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中可以看出,其文艺观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理念的基础之上。所谓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7页。,且整个体系均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展开,准确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性质、灵魂等核心问题,从而实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清晰准确定位。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价值观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本质观

对文艺本质进行清晰阐释是一种文艺观的核心所在,也是文艺观形成的主要标志。习近平在这一问题上同样进行过深入思考,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14页。。习近平主要从三个维度对这一观点进行全方位阐释。首先,强调“人民需要文艺”,而这一需要的广泛存在为社会主义文艺本质的确立奠定现实基础。在人民需要文艺的条件下,由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而,社会主义文艺存在的首要意义就在于满足人民需要。这就明晰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服务对象,明确回答文艺“为了谁”的问题,而这恰恰是本质性问题。正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言:“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57页。。其次,强调“文艺需要人民”,这为社会主义文艺本质的确立提供必要条件。事实上,“文艺需要人民”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9页。,这就意味着文艺在本质上无法脱离人民而存在,“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8页。。从这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文艺在本质上只能是人民的文艺而别无它选。再次,强调“文艺要热爱人民”,这是对社会主义文艺本质在实现方式上的总体概括,在基础层面回答文艺本质“如何实现”的问题。习近平事实上提出了“热爱人民”的两大层次,一是要对人民充满真情,“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30页。;二是“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即“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31页。。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灵魂观

除了思考和探讨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本质等一般性主题之外,习近平还着重探讨了“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一主题。从字面意义来看,所谓灵魂,是在事物中起决定和主导作用的因素。习近平首先对“文艺的灵魂”这一概念的含义进行阐释,他认为:“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第8页。。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坚持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2014年10月20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71页。。具体而言,中国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结合,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第8页。。因此,习近平在不同场合探讨“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问题时,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地位。他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第8页。。换言之,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是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则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更进一步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培育和践行过程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它的形成不是无所依托的凭空建构,而是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所确立的“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来源于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的自觉价值追求。同时,从其培育和践行过程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的是人民主体地位”*李殿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召力》,《红旗文稿》2016年第2期。,培育和践行的根本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李殿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召力》,《红旗文稿》2016年第2期。。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在思考和探讨社会主义文艺灵魂问题时,仍然是从“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理念出发。

四、习近平文艺观之“策”——大力推动文艺创新践行文化自觉

(一)将创新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的全过程

在探讨社会主义文艺的建设与发展战略战术问题时,习近平着重强调文艺创新的价值所在,并明确指出“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5页。。这是习近平对文艺发展规律和文艺发展现状具有充分认知和掌握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必然的、科学的选择。一方面,衡量一个国家文艺发展水平,展现一个民族在文化事业上的影响力,关键要看是否能创作出举世瞩目的原创力作。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5页。。“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5页。,因此,要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必须推动文艺创新,提升文艺原创力。另一方面,从我国文艺创作的现实境况来看,现阶段我国文艺及文艺工作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创新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不足。在具体文艺实践中,习近平指出:“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125页。,一些正处于事业起步的新手文艺工作者,由于自身业务水平的制约,沉湎于模仿沿袭既往的创作套路,无法展现其自身的艺术天性;更有部分已经达到一定艺术造诣的文艺家,不愿打破自己的舒适区,满足于沿袭其习惯所持的创作观念、方式方法,无法将自己的艺术成就再创新高。因而,只有从观念上将创新视为文艺创作赖以生存的动力,才可能延续文艺的“生命”,才有可能进一步激活文艺所蕴含的生命力。

(二)通过坚定文化自信为文艺创新奠定基础

文艺创新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依托于特定民族的文化土壤,依托于所在时代的主导文化和人民生活实践,依托于民族文化主体特有的心理素养品质。如果所谓创新之作的内容缺乏传统底蕴,缺乏对当代社会主导文化和人民现实生活的回应,就不能真正激活特定民族的文化生命力,真正的文艺创新也就无从谈起。正如习近平指出,想要“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第6页。“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第6页。。因此,文艺创新实践想要持续进行并获得丰硕成果,必须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基础。首先,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内涵,即“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第6页。。其次,习近平明确指出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他强调:“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第7页。。再次,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的应有表现。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继承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实现继承中的创新。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第6页。;另一方面,要勇于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抓住时代主题并观照人民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第7页。。

(三)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文艺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文艺观座谈会讲话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注水”讲话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国旗下的讲话
夏目漱石《草枕》中那美人物形象与“非人情”美学
胡风的性情与悲剧
男朋友
论朱自清创作中自省意识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