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2018-03-17胡建勋

甘肃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重难点问题小学语文

胡建勋

【关键词】 小学语文;“问题”设计;统领性;重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9—0103—01

当教师向学生提问题时要提什么样的问题?太简单的问题,就好比猴子够香蕉,太容易而不会有进步;太难的问题学生又会知难而退。那么,什么样的问题能使学生动动脑筋,就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呢?大家还记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吗?教师设计出无数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解决教师提的各种问题。有时教师的问题多到一节课几十个,其中就有这样的问题“美不美?好不好?行不行?”等等,学生从未经过大脑思考直接回答“美!好!行!”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已经摒弃了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因为课堂提问不仅要有价值而且要精而简略。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这个课题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设计统领性问题

语文课的成败,首要因素在于你设计的统领问题是否恰当。恰当的统领问题能够给学生学习课文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不恰当的问题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迷茫和困惑,甚至偏离教学的重难点。如,笔者在讲授《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时,课文的统领问题是:“文中的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皂荚树的高大茂盛,文题中“高大”一词还有哪些深刻的含义?”问题提出后笔者并没有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在文中找到描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语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语言的朗读、积累,教学效果显著。但是,统领问题的后半部分“文题中高大一词还有哪些深刻的含义?”不着急,在学生理解了皂荚树的高大、茂盛之后,笔者让学生读了描写皂荚树品质的段落之后,让学生通过两方面的朗读、感悟,再去理解“高大”一词的含义,可谓是水到渠成。这节课,笔者没有提任何多余的问题,始终用这个大问题统领全篇。学生既有收获又有自己的感悟,统领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设计重难点问题

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往往会提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当然太难了学生回答不上来,也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如:笔者在讲授《画杨桃》一课时,课文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明白文中的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是因为他所在角度不同,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结果。为此笔者是这样设计课堂问题的:“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问题一出学生的第一个反应是文中的我听了爸爸的话,才会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让学生反复读书,再交流讨论,学生马上感悟到了:因为文中的我所处的角度不同,所以他看到的杨桃就是五角星形的。这时再让学生感悟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学生们就会体会到,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三、设计“语文味”问题

怎样才能使语文课的语文味更浓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只重教学形式,而轻了文本内容。什么样的提问才能使语文课更具活力呢?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她问“从哪些具体的词、句能让你感受到孩子当时的心情?”问题一出,学生马上從课文的文本入手,去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从而学习作者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方法,为学生的习作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锻炼。

四、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有一个误区:只有教师的问题才是最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不会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其实不然,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他们有时提的问题也会让教师大吃一惊。所以教师要敢于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地提问。例如:笔者讲《将相和》一文,课文讲述了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去换和氏璧的故事。笔者让学生大胆质疑,没想到学生的一个问题竟然提得十分有价值,让人刮目相看。他问:“既然课文里已经提到了和氏璧是无价之宝,那么十五座城池又怎么能够换得了和氏璧呢?”是呀,学生提得很对呀?当时笔者肯定了学生的问题,又因势利导:“既然和氏璧是无价之宝,十五座城池换不来和氏璧。那么你从中能看出秦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时学生马上感悟到了秦王的霸权。学生通过质疑提问,对文本有了更透彻的了解,比教师干巴巴地讲解更有价值。

总之,请教师们放手,允许学生提问题,哪怕刚开始时,学生的问题十分幼稚甚至会乱问,这些都不重要,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提问,对学生而言这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重难点问题小学语文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