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2018-03-17权茂强

甘肃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组建学习小组引导

权茂强

【关键词】 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组建;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9—0074—01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还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竞争,更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此,学生不仅获取知识,而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立足实际,积极为学生创造适合小组合作交流的条件,帮助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1.同桌合作。由自然班级中异质搭配的同桌两人组成,这种合作方式,学生的交往范围较小,所占时间不长,容易操作,特别适用于低年级学生。

2.小组合作。为了让小组很好地发挥作用,教师在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力量均衡”的原则。在依据学业成绩的同时,要注重考虑学生性别、学业能力、语言水平、性格特征等因素。在小组规模上,一般以2~6 人为宜,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3.邻近合作。 邻近合作是一种校外的学习形式,主要是由邻居或家长关系密切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一般2~4人为宜。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选择责任心较强的学生担任学习组长,并选择比较负责任的家庭作为学习的地点。这种形式由课内的合作延伸到课外的合作,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扩展了学生求知的视野,也拉近了同学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

二、恰当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1.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教师要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加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课堂就会更加生机勃勃。

2.合理分组,多项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合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小组的组建。一个合作进取、分工协作的学习小组,就能很好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更好、更快地完成合作任务,同时使每个成员在合作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按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交往人群每4~6人分为一组。组内人员有具体分工,设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另设记录员、汇报员、资料员等。为了避免优等生垄断课堂,一定时间后,组内成员之间要进行角色转换,随时进行调整,让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与提高。

3.合理轉换,正确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已经从传授知识逐渐向引导学生思考转变。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意见,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观点的个别学生和个别小组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为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可以有力地促进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应用。相反地,如果评价体系不好或不完善,不但不会起到促进作用,还会阻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能激发学生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总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教学方式,而是对传统教学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最终实现了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组建学习小组引导
民办院校非专业合唱团的组建及常规训练
浅谈服务创新与团队建设
“七化”构建学习小组追求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