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018-03-17党仁福

甘肃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学生

党仁福

【关键词】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9—0031—01

一、注重课堂渗透

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较多,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健康心理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学习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全面的、和谐的人作为教育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其心理塑造,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格要素,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渗入心理健康辅导内容,结合教学环节进行心理教育。如,把课堂教学、学生作业、实验、设计等方面有机地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把心理教育渗透到每个环节中去,使教学模式由智力本位、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化,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二、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生存环境是影响和制约人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受教育者只有在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健康的心理。学校是育人场所,学校环境对学生个性形成及发展、心理健康水平的促进和提高起着主导作用。丰富的校园生活、良好的文化氛围,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素质上有所提高,精神上得以升华。因此,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的文化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利用创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等比赛,增强其参与意识;通过加强班集体建设,培育优良的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开展活动,增加同学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加深相互了解,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达到环境育心的目的。

三、多种形式加强辅导

1.建立心理辅导系统,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2. 结合实际建立心理教育体系。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是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可设立心理学教师专职负责心理辅导。在课堂教学中,亦可以以语文、政治老师为主,担任心理辅导任务,并扩大到政教干部、班主任、学生干部,实行组合多元化,各人员根据自身特长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开展工作,通过协同努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

3.根据学生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课。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学习竞争的压力、家庭矛盾和人际关系等,给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甚至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学校应有计划、有重点地开设“心理卫生”、“健康心理学”、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选修课、讲座或报告会,帮助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学会科学地理解人生,客观地面对现实,合理地对待自我和评价自我,正确地处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挫折、冲突和矛盾。

四、多途径掌握学生心理状态

学校可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顺利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提高心理平衡能力与承受能力。学生可以到咨询室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也可以打电话和老师交谈。咨询的同时,学校可为前来咨询的学生建立咨询辅导记录和个案分析,为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提供第一手材料。为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还可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心理测量结果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等。通过档案的建立,一方面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的指导和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向班主任、老师和家长提供全面了解学生的数据。参考这些數据,教师及管理者就可以全面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为新学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学生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学生写话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