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18-03-17相桂荣
相桂荣
【关键词】 语文课堂;高效;备课;提问;讲练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9—0048—01
语文教学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教师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应将教师的单向传授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就应将教师唱独角戏变为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得出的经验,愿与同仁分享。
一、精心备课
1. 备好教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深深体会到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钻研教材,一是要充分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刻理解教材并“钻进去”,二是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钻出来”。
2. 备好学生。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互协调配合来完成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教师不了解学生,不研究学生就不能有的放矢,因此在备课时,学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教学对象。
3. 备好教法。首先要明确内容决定方法,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要考虑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征、班级特点等因素。其次要思考以下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创造情境、激发疑问、引起动机,启发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感知新教材创造条件;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学生自己推导新结论、获取新知识等。
二、有效提问
1. 提问要有目的。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2. 提问要有启发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如,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
3. 提问要有序。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
4. 问题要有“度”。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5. 提问要新颖。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
6.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極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讲练结合
先说阅读方面的“练”。目前语文课本的内容太少,补救的办法是介绍适量的课外阅读材料。阅读面应放宽: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小说诗歌等,都可以读一些。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做引导,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指导他们作摘要式、提纲式或评注式的读书札记,开读书报告会、开专题讨论会等。
再说写作方面的“练”。据了解,目前每学期的作文普遍在八篇以下。作文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负担重,改不出来,发不下去。笔者认为,与其因为教师来不及改而让学生少写,不如把批改方式变一变:详改和略改相结合。可以搞一些单一性的训练,还可以仅“掐头去尾”写上一段,用不着篇篇有头有尾、完完整整,甚至用不着每篇都写成文字。
“讲”和“练”的关系,近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讲”只能指导 “练”,而不能代替“练”。讲的内容只有通过练的实践,才能巩固消化,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如果讲得多而杂,必然会挤掉“练”的时间,想“多练”也不可能,当然就谈不上少而精了。
总之,当教师容易,当好教师就不容易了;上课很简单,但要上好高效课堂就不简单了。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教师应努力钻研教学,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心血。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