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出系列“组合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18-03-17马德佳

甘肃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组合拳骨干教师教师队伍

马德佳

2017年9月7日,在第33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兰州召开庆祝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在会上说:“全省35万多名人民教师常年扎根基层一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付出和贡献,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林铎的讲话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师德建设、培养培训、职称编制、待遇保障、补充交流、管理改革等方面精准发力,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我省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强化师德:让立德树人成为主旋律

闫桂珍,33年前,她只身从辽宁省来到大西北支教,而今,55岁的她已经驼背很多年了。她把自己的青春、精力和爱心,都奉献在了西北戈壁,奉献给了她的学生们。她常年带三个班的课兼班主任,早来晚走,与学生谈心交流,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多年来,学校发给闫桂珍的饭卡,一直在家庭困难的学生手里传递,这一届毕业了,就交给下一届。她的爱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不少学生都亲切地叫她“闫妈妈”。闫桂珍说:“一听到别人有困难我就难受,尽力帮助了,心里就踏实了。”有人粗略算了一下,这些年,闫桂珍为困难学生捐款达30多万元。

正是因为有了像闫桂珍这样默默奉献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才能相信教育,相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然而,35万多名人民教师中不能只有一个闫桂珍,必须打造出千千万万的“闫桂珍”来。为此,我省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三纳入、两渗透、一否决”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以“甘肃教师学苑”、“陇原优秀教师群英馆”为主要内容的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积极开展阅读经典、艺术鉴赏、学习楷模等系列活动,培养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价值理想。通过节日庆祝、征文大赛、学法教育等系列活动,防微杜渐,巩固师德师风建设成果,引导教师学法、懂法、守法、遵法,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树立健康向上的职业理想,做好学生的“镜子”,做文明的传播者,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使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生、深入家长、深入社会,家喻户晓,成为立德树人的主旋律。一批批“陇原师德标兵”“陇原最美乡村教师”“陇原最美乡村校长”“陇原师德先进个人”脱颖而出,塑造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輝形象。

加强补充:培育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舍小家,为大家”,“工作狂人”,谈起姬小文,文县中寨初级中学的老师们异口同声地如此评价。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姬小文已经来到了学校,二十多年来,他每天坚持到校最早,离校最晚。他受人尊敬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干出来的,是用无数的汗水换回来的。他在学校的时间几乎占据了一天的全部,如果你去学校一百次,你就会见到他一百次。姬小文之所以受到文县中寨初级中学所有老师的钦佩,还有一个原因:参加工作24年来,姬小文一直坚持在农村学校任教,24年间他送走了几十批老师,有升官的,有进城的,唯有他还留在中寨。他知道,老师对于农村学校的重要性,那些农村娃需要好老师、需要他。

农村学校缺老师,老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现象一直存在,对此,我省始终把补充乡村教师作为推进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实行学历、专业、岗位“三步走”递进战略。严把学历关,提高门槛保质量,高定位“起步”;严把相关相近专业,提升教学实践能力,高标准“走步”;严把岗位需求,提促供需一体,高精准“正步”。统筹各类教师招考项目,按需设岗、按岗招聘、精准补充,不断创新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切实解决乡村教师数量不足、学历不高、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

五年来,甘肃通过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乡村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等项目为全省农村学校补充中小学教师2.1万名、幼儿园教师近1.1万名,缓解了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

立足根本:努力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2017年9月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33个教师节宣传庆祝有关工作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说:教师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教师教育都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教师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母机,它所培养的教师又影响了其他各级各类教育。

为此,我省大力推动师范类院校和开设师范教育的相关院校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传统师范教育“老三门”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构建由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育技能培训体系、教育实习实践体系等组成的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各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深入研究,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参与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范院校逐步形成各自鲜明的办学特色。推动师范院校瞄准中小学教师职业要求,加强专业学习与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的结合,不断改革与创新教育实习实践环节,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抓住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加强师范院校教师队伍能力建设。

示范带动:打造高素质名优教师团队

霍军,任教36年, 现任酒泉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特级教师。2000年4月,被选拔参加全国首届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先后被评为甘肃省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酒泉市优秀教师、优秀人才。入选甘肃省“3251”人才库,2011年9月被评选为甘肃省首届陇原名师。

在获得第一届陇原名师称号后,记者采访霍军,问及其今后的职业规划时,他明确提出:做学者型、思想型、才子型的语文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传、帮、带”其他年轻教师,在需要他的地方发光发亮。这也正是我省多年来搭建“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陇原名师”层级梯度攀升的“金字塔”名优教师梯队的主要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着力打造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名师团队,在全省实施“3321”名优教师培养培训计划,计划到2020年全省评选3000名省级骨干教师、300名学科带头人、200名陇原名师、10000名省级农村乡镇骨干教师,并进行有针对性提升培训,重点为基础教育培养一批水平一流的领军人才。特别是面向农村启动了省级农村乡镇骨干教师评选工作,为农村乡镇以下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搭建平台和渠道,培养一批农村优秀教师。截至目前,全省共评选出陇原名师94名、特级教师127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55 名、省级骨干教师3586名、农村骨干教师3709名。基本形成了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全学科的名优教师队伍。

培训提升:培育专业化教师队伍

马碧黛,女,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23年,先后在临潭县古战乡九年制学校、城关一小、五小任教。23年来,马碧黛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用爱心和责任感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把德育与所教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016年被陕西师范大学、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聘请为课程专家,并做了8门课程专题讲座,用于“国培计划培训通识课程”。

对于她来说,做一名教师容易,做一名好教师难。马碧黛常说,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除了多读书就是参加各种培训,通过学习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为自己的教学增添色彩。而她积极争取参加的培训,便是我省全面实施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我省通过积极引进外援基金会和公益组织教师培训项目,以老少边穷地区为重点,全方位、多角度、广渠道强化教师培训。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突出重点,倾斜农村、层级推进,在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上求突破,在乡村教师培训针对性增强上下功夫,在乡村教师培训模式优化上做文章,在课程内容设计完善上重实效。

注重研训结合,全力推进旨在提升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素质、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农村中小学校长综合能力、教师人文素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三计划两工程”。通过“乡村教师走出来、名优教师走下去、网络空间联起来”的方式,充分发挥城市名优学校、名优校长、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均衡城乡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打造务实管用的领导团队、管理团队、专家团队,建立健省、市、县、学区、学校五级联动机制,不断构建和完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五年来,中央、省级及外援项目共投入各类培训资金4.5亿元,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62.7万人次,对基础教育教师实施了一轮全员培训。

落实政策: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力推进,5年来共发放生活补助超过13亿元,全省17万名乡村教师受益。一是落实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政策。2013年,我省启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在国家实施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将实施范围扩展到17个插花型贫困县,实施对象由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扩展到乡村幼儿园教师。二是改善乡村教师办公和住宿条件。积极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计划”,结合“全面改薄”项目完善乡村教师的生活、办公条件,提高乡村教师保障水平。三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体系,将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和二级教师。设置正高级职称,打破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天花板”,拓宽了中小学教师职業发展通道。四是落实乡村教师荣誉表彰政策,国家为我省6万余名从教3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省上为3万余名从教20年以上不满30年的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各市州为从教10年以上不满20年的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同时在园丁奖、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等评选时重点倾斜农村教师和一线教师,并专门设立省级农村骨干教师评选项目,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健全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教育的“软件”。从某种意义上说,“软件”水平才能真正反映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所以对教师的准入机制应该严格把控。教师准入按照需求及时补充教师,实行学历、专业、岗位“三步走”递进战略,提高门槛保质量,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促进供需一体,逐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切实解决数量不足、学历不高、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制度,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抓好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针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2015年我省制定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实施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均衡资源配置,让教师队伍充满活力。采取调动交流、学校联盟、学区一体化管理、对口支援、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以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县域教育公平,逐步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积极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每年选派1400名左右的优秀教师到“三区”乡村学校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有力地提升了“三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不断努力,我省教师队伍配置趋于合理,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学历结构不断改善,整体素质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猜你喜欢

组合拳骨干教师教师队伍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打好“组合拳” 书写新答卷
打好“组合拳” 攻克“坚中坚”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组合拳”中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