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校园音乐环境的创设
2018-03-17党安民
党安民
【关键词】 校园环境;音乐;创设;定义;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4—0031—01
席勒强调:“人只有通过审美才可以从单纯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道德层面,审美是实现精神提升和实现完美人生的先决条件。”孔子则认为美育是造就“仁人君子”的必要途径,他将美育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创设良好音乐环境的重要作用。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大多数学校的音乐环境创设还仅仅停留在校园广播播报音乐作品的层面,更有甚者对播报音乐不加鉴别,致使本就音乐素养匮乏的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难以提升,这使得音乐在良好校园环境的塑造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想更加科学合理地创设符合学生身心需求的音乐环境,应当更加准确地定义校园音乐,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制订不同的方案,从多方入手进行创设。
一、音乐环境的定义及分类
校园音乐环境指以师生为主体,以课余文化活动为内容,以校园环境为空间,以人文精神为特征的一种正向群体文化。主要包括:(1)静态的音乐环境,即由各种校园基础设施为主体进行展现的音乐形态,像是文化墙、音乐家及作品介绍、3D音乐景观等等;(2)动态的音乐环境,主要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塑造的音乐环境。如,上下课的铃声、大课间音乐、校园音乐广播等等;(3)校园音乐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的一系列与音乐有关的文体活动,如社团、舞蹈编排、音乐会等等,是一种亲身实践获得的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音乐环境的创设
1. 静态音乐环境的创设。在这个方面一是可以注意对校园黑板报、文化墙等内容的更换,保证新颖度和对学生的吸引力;二是对于一些固定设施,如雕塑等难以更换的设施应保证其整洁度和舒适性,使其尽可能保持美感,使其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2. 动态音乐环境的创设。(1)铃声类音乐创设。目前已有部分学校开始意识到铃声对于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意识地甄选出好的音乐作品来作为上、下课的铃声。如,有的学校会选取一种比较有活力的音乐来作为上课铃声,以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以一个更加活跃的态度去面对课堂教学;选取较为舒缓的音乐作为下课铃声,以使得学生疲惫的头脑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选取欢快的铃声作为放学铃,以使得学生结束一天学习后可以保持一种充实、快乐感回家。(2)填充类创设。填充类型的音乐创设主要指的是课间休息、午休时间、放学铃响后的这段时间的音乐播放。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段时间的音乐播放是作为背景音乐呈现的,主要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第二,这一时间一般较长,通常可以选取两到三首曲子进行播放,避免重复循环所产生的枯燥感;第三,曲目类型不必太过拘泥形式,可以选取多种类型的不同曲目,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同时,在音乐的选择上也应当注意不同音乐场景音乐类型的选择,比如大课间时的音乐一般应当选择比较欢快的、节奏感强的、起伏较大的音乐,以使学生保持充足的精力去面对接下来的学习;午休时的音乐应当选取比较舒缓、平和的音乐,像是《紫竹调》《雪山春晓》等,以缓解学生的焦虑感,使头脑得到更好的放松。(3)伴奏类创设。伴奏类的创设主要指的是在学生做早操和课间操时的音乐选取。大多数学校会选择在课间或是課程开始前让学生进行跑步活动,以舒缓压力,提升课堂注意力,但是单纯跑步不免枯燥,为此,这一时间可以进行配乐以提高学生动力。这一时间就要注意选取一些节奏性比较强、容易带动人亢奋的曲子,像是《运动员进行曲》之类的。并且教师在选择伴奏曲时应当持有谨慎的态度,尽可能选取经典曲目和优秀作品,选择一些音效好的音乐类型。
三、音乐环境创设中的注意事项
1. 要注意民族音乐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将民族音乐传给新一代是民族音乐建设的需求,也是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障。在校园环境的创设中要注意通过对学生喜爱的民族音乐的播放来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2. 营造一个便于学生参加的校园音乐环境,校园音乐环境的创设应当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可以使得音乐环境的创设更符合学生需求,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微信群等征集学生意见,并将学校音乐计划发布,便于学生了解。
总之,校园音乐对学生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隐形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性格特征产生影响,进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产生影响。正如音乐教育家铃木镇所言:“只要能为我国儿童创设一种类似于母语语言环境的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音乐环境,并让儿童浸润其中,任何一个儿童都可以比之前更容易地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所以,采取合理、科学方式创设良好校园音乐环境对教育工作而言至关重要。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校园音乐环境的创设》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158)编辑: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