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8-03-17周科峰

甘肃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周科峰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04—0463(2018)

04—0112—01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凸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很多学生知道自学的重要性,但不知怎样学,有些教师也很重视这个环节,但只是说说而已,这样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学生不是天生就会自学的,作为教师应该课前合理安排,恰当布置预习题,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如,在教学“分式”时,先出示自學提纲:1.什么是最简分式?如何判断?举例说明。2.怎样化简?举例说明。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去自主尝试、探究。学生在导学提纲的引导下,自学课本,尝试练习,相互讨论,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讨论、自主解疑、小组意见反馈等,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学会了交流合作,体验和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当然,这种体验也激励着学生对知识继续探索的信心,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设置一些疑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设置一些疑问,然后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和提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困惑后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获得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一节内容时,我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解,而是先复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后,让学生观察表达式y=kx+b,问:要想求出k、b的值,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才行?这两组值实际上就是函数图象上的什么?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一步步探究,以旧引新,获取新知。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

三、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能配以适当的学具演示则可化抽象为具体,而让学生自制学具则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操作获得感性认识。

如,在学习“圆”这一单元时,让学生用硬纸做成圆锥、圆柱。有了模型,就可以直观地展示、比较,从而顺利地将圆锥、圆柱有关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来。

四、分层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灵活多样的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都有收获,都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五、课后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强化知识运用

1. 课后阅读。阅读的形式和方法很多,如可以把知识点连贯成一条线,甚至是一张硕大的网络图;把所学的知识分类;也可以把平时缺乏训练的错题收集起来,对照课本进行反思,找到差距和自身的不足。特别是对知识之间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混淆之处进行类比,对每个知识点弄清楚,学透彻。

2. 让学生总结归纳已学过的单元知识结构。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主动对知识加以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便会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3. 有效训练,提高学习综合能力。及时巩固是学习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典型题、综合题、创新题训练,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数学知识。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生本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