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的教育追梦人
2018-03-17尹晓军
尹晓军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她爱三尺讲台,爱学生,也爱教学。学习好的孩子,她关爱其身体、交际及个人修养;容易犯错的孩子,她宽容而不失严格;贫困家庭的孩子,她通过心理辅导,帮其树立自信心;缺吃少穿的孩子,她给买衣服、送米面、送学习用品及课外书籍;对身体残疾的孩子,她联系团委、残联、妇联及社会公益机构支持……
家长要找她,从来不费周折;学生要找她,从来不用怯生生敲门;老师要找她,她的办公室随时可进。她总是会在家长、学生、教师们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地出现在他们身边。
30多年来,因为有爱,她时时都能收获智慧,体验育人的快乐;因为有爱,她的周围充满了阳光和幸福;因为有爱,她也被爱,学生的爱、学生家长的爱、领导的爱和家人的爱。
她,就是环县环城小学校长苏红芳。
“他们最需要的是爱”
龚珊珊曾是苏红芳最放心不下的学生,由于幼时患病,家庭条件艰苦,来到环城小学后,珊珊胆小怯弱,不敢与同学们交流,性格也变得孤僻。教师们曾多次開导,但收效甚微,一段时间,珊珊甚至对教师也“避而趋之”。
苏红芳在无意中关注到了这名“孤独”的学生。
了解到珊珊的家庭情况后,苏红芳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坚强勇敢、树立信心,还经常给她买衣服,送学习和生活用品。
同时,通过多方关系争取社会资助,让家长带珊珊先后赴西安、银川等地治疗,现在孩子处于恢复状态,心情开朗了许多。
她还对珊珊的所有任课教师提出要求:“像珊珊这样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爱,我们要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心,培养自信心,培养阳光的一面,要让她们融入这个集体,感到骄傲,不比别人差。”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慢慢地,珊珊变得活泼开朗、自信阳光了,和同学们爱交流了,特别是上课时敢于和同学们一起踊跃举手发言。一学期下来,珊珊的考试成绩也从原来的中等成绩迅速上升到优秀等级。
“苏校长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每天坚持锻炼,成为一个有用之才。”采访中,龚珊珊自豪地告诉记者。
学生石柔柔高位截肢,上学存在很大困难,她的家里也由于给其治病造成经济上很大的困难。她母亲由于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精神失常多年,其父长年疾病,还动了多次手术。苏红芳给予了这个孩子更多的关注,多次抽空家访,除给经济方面的资助外,她重点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多方联系给孩子装上了9万元的假肢。
从教35年来,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苏红芳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茁壮成长,有做公务员、商业人士、高级工程师的,也有农民,但他们反映出来的都是对国家、对社会的正能量,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时间回溯到1982年。那一年,苏红芳19岁,以民办教师的身份,在天池乡苏北岔村高寺子小学担任一年级班主任以及全科教师。
当时农村学校条件十分艰苦,很多学生家庭也十分困难。“说是学校,其实是一个废弃的庙改造的,就几间土坯房子。下雨天到处漏雨,冬天灌风。”回忆起当时的教学情境,苏红芳记忆犹新。
但,她在这里一待就是10年。她说:“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上学路非常曲折而艰难。自小由于家庭原因,我11岁上的小学一年级,小学五年每天只有半天的上课时间,高中阶段曾两次失学,最终勉强完成高中学业。能当老师,有了一份工作,已是上天对我的恩赐,我对这份事业格外敬重。”
对待学生,她把关爱放在第一位,课堂外,她为不能回家的学生烧米汤、洗衣服,梳头、理发、洗脸,洗头是常事;冬天,她就让孩子们坐在热炕上,自己坐在炕边,一边给学生暖脚,一边给学生讲解知识;她有自己的小药箱,常备常规用药,学生有个头疼脑热,她随时处理……
苏红芳常常对身边人说,“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把全部的爱给学生,把全部的关心给学生。”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从教35年来,她对学生的关爱始终没变。
“要当就当最好的老师”
从当老师那一天起,苏红芳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要当就当最好的老师。
她认为,当一位好教师,必须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工作中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还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她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
于是,她把渊博的学识、儒雅的谈吐作为她教育学生的前提追求,读国内外教育杂志,了解国内外教育动态,把准教育时代的脉搏,使自己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前瞻的教育理念,真正肩负起教育的历史使命;读古著经典,与先贤博古论今,铸坚韧与自信,提升自身修养;读教学业务案例,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铸牢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教育教学中,她用自己高尚的追求、智慧的光芒、学术的芬芳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恒久的力量。90年代她已开始尝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她又探索出“一二五”课堂教学模式,她的课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养成。
在教学之外,她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成语大赛、科技创新大赛、故事演讲赛、手工制作,组织学生作文投稿参赛、发表小论文、参与社会调研、敬老助残、野炊、参观种植、阳光徒步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提升自身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由于教学突出,她所带的学生成绩在全校乃至全学区一直稳居前列。
10年时间,她自学完了初中三年所有教科书,学完了普通师范四年所有教科书,自学考试大专15门课程,期间取得了中专、大专学历。边学习边积累,边工作边总结,撰写教学随笔和经验论文是她的常规工作,课题研究是她的特色工作,30多年来也在各类教学杂志上发表过至少20篇论文,主持完成省市级课题9项。
10年时间,苏红芳还承担过学校校刊、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修改工作,承担过数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家长培训。做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及市级以上德育工作,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与分享,多次承担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10年时间,从普通教师成长为环县、庆阳市名师再到全省特级教师,苏红芳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凭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凭着对同事的真诚,凭着充满前瞻的教育理念和智慧,赢得了学生尊重、家长依重、同事敬重和社会推重。
1992年,苏红芳转为正式在编教师。
1995年,她从农村学校调入环城小学。由于业务能力突出,苏红芳的职位也一路变化,从最初的普通教师到年级组长,从教务主任到分管教务的副校长,再到环城小学校长。
在环城小学担任校长期间,她凝聚人心,重视师德建设,讲究科学管理,带出了一支积极上进的教师团队,确保了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教学工作上,她注重工作过程,引领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开启智慧,陶冶性情。
她也先后榮获县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庆阳市“教育名师”,甘肃省“骨干教师”、“两基”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苏红芳的带动下,近年来,环城小学硕果累累。据统计,先后有300多名学生的书法、绘画、雕刻作品获不同层次的奖励,1名学生的作品获“欧盟与我”全国书画展一等奖,1名学生被北京音乐学院附中特招;25名学生在全市英语竞赛中获奖,4名学生在全国小学英语竞赛分获一、二等奖;95名学生在全国小学作文竞赛中获奖。7名学生评为“陇原十佳少年”,6名学生被评为“庆阳好少年”,3名学生被评为“庆阳市小公民道德之星”。
“教育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的事业,教师坚韧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坚定的信仰、乐观的性格,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心灵。”苏红芳认为,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多年来,她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传递给教师,逐渐形成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观念。
“一流的团队才能铸就一流的教育”
一年级语文教师李雪霞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接到了优质课竞赛的任务,因为缺乏经验与自信,她打起了退堂鼓。
当时备课的时间只有一个晚上,苏红芳了解情况后,便亲自指导李雪霞选题备课。从整个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语言的组织、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和学生拉近距离,苏红芳手把手教,耐心指导。很快,李雪霞进入了状态,但此时,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
第二天,苏红芳就陪李雪霞参加了比赛。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夺得全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第一名。
在苏红芳的指导帮助下,像李雪霞这样一大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迅速提升,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很多教师还多次代表甘肃省参加国家级优质课竞赛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她对自己要求很严,50多岁了还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毫不懈怠,督促我们年轻人也丝毫不敢懈怠,激励着我们不停地往前走。”李雪霞说。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苏红芳认为,一流的团队才能铸就一流的教育,没有团队,就没有个人的成就,也成就不了教育。
在她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把不断学习当成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更新教育理念的先导,并鼓励和倡导教师学习法律法规和教育名家名著,坚定政治方向,提升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在时间上,学校坚持上好每天20分钟的午间师生共读,晚上30分钟的亲子共读和每周星期五的全校师生的阅读课。
在学习效益上,教师要坚持勤写笔记,50岁以下的老师人均记读书笔记2万字左右,并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所感所想写成教育叙事,让教师在读中思,在读中悟。此外,学校还搭建交流平台,由年级组长负责组织,各年级教师畅言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增进教师之间的友谊,陶冶了情操。
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学校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以老带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并通过以赛代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同时,学校以教研促进教改,以课题研究解决问题,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设计、教具制作等竞赛活动。
目前,环城小学先后有26名教师参加过国家和省、市级的“优质课竞赛”活动并获奖,9人被评为甘肃省“教学能手”、25人获得市、县级“学科带头人”称号、38人获市、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称号。
在师德师风上,通过扎实开展“争做道德实践先锋”主题活动和“文明礼仪培育”、“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系统学习“四有好老师”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学习结束后,组织全校职工阐述学习体会,对照自己的工作深刻反思,并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以高尚的师德引领人,于有声之处传播文明,于无声之处体现文明,切实维护教师队伍良好形象,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不违师德、不辱师表。
苏红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在教育的问题上,大家要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步子稳一点,干得扎实一点。
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开发出了适合学生发展现状的二十几门学校课程和“一二五”教学模式,弥补了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解决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瓶颈问题。
学校还通过座谈会、教代会、个别交流等方式畅开言路,坦诚接受教师对学校及班子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则通过校长信箱、电话微信等方式就学校教育教学、课程设置、教师发展等方面向学校建言献策。
她充分发挥团队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着力打造精英团队,开展集团联盟办学。环城小学有6所联盟校,上有陕西师大附小,下有环城镇五里屯小学、车道乡中心小学、天池乡中心小学、虎洞镇中心小学等。近年来,无论是学校的发展还是师生的成长,效果都很明显。
在苏红芳担任校长的六年时间里,环城小学先后荣获了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校”、“德育示范校”、“终身学习示范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足球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在全县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有一种幸福,可以去做你喜欢的事。比这更幸福的是,你可以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并一起做着共同喜欢的事。”四年级(6)班语文老师徐春琴这样说道。
“学校就是读书的地方”
走进环城小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手捧书津津有味品读的背影;校园墙上、教学楼内,处处张贴着读书的标语;在一间很小的办公室里,几位老师打着节拍,轻声诵读……
学校就是读书的地方。读书,已经成为环城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一次阅读交流活动发言上,苏红芳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今年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上,北京新闻公布了世界各国读书情况。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以色列每人64本,俄国每人55本,美国每人50本,日本每人40本,英国是人均读书量增长最快的国家,而中国每人每年读书仅仅是4.5本。这样一个世界读书比例数据足可以让我们有了无比的感慨。我想:在这样一个世界环境下,读书,该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她提出的口号是:校长带着教师读,教师带着学生读,学生带着家长读,家长带动社会读,通过读书促进家庭幸福、校园文明、社会和谐。
为此,环城小学每周统一安排一节阅读课(每周星五下午第一节课)作为全校师生的集中读书时间。师生也可以利用课间零星时间和每天的上学放学前后的时间分散阅读,保证每天至少30分钟。同时,利用周末、节假日自由阅读,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师生自由安排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
学校还规定学生要养成天天阅读和读整本书的习惯,每3周至少读1本书,寒暑假读完4本书。这样每学年就至少读16本,小学六年毕业至少完成读100本书的计划。
在苏红芳的带动下,校园内师生读书蔚然成风,校园外家长读书骤然成行。《诗经》《论语》《三字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班班有特色,人人讲故事,“故事会”、“故事剧表演”、“古诗古韵”等一大批特色课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全校课堂,还吸引了十里八鄉学校的驻足、学习。
在环城小学,每天最精彩的活动莫过于“读书会”、“读书卡”、“手抄报”、“读写绘本”等丰富多彩的展示比赛;每天,最温情的场面莫过于师生手捧经典,细细咀嚼……
学生读书的背后,是教师大量的读。苏红芳提出,教师要在工作之余养成读书的习惯,每学期至少读一本以上整本书籍和多篇优秀文章,完成1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撰写2500字以上的教育叙事。每学期末,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会上畅谈自己的思考和收获。
一位教师在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整个阅读活动中,从孩子们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阅读带来的欣喜,从老师们的目光里我们感到了阅读点燃的激情。在阅读这条诗意葱茏的路上,我们都努力成长着,彼此感动着……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先后有100余批近万人次外地老师到环城小学学习“取经”。今年4月,学校还承办了“第五届中国乡村儿童阅读暨书香校园发展论坛”,学生们自信饱满的精神和精到的表演,得到了全国各地170位阅读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认可。
在去年担当者行动举行的“寻找故事大王”比赛中,在全国9个省84所学校968份参赛作品中,环城小学15名小选手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优异的成绩,学校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在所有学校中名列榜首。
读书,启迪思维;读书,涵养品质;读书,扩充生命;读书,传承文明……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读书,让这所西北偏僻一隅的普通小学有了持续而强劲的生命力,如一股涓涓细流,流淌进了每一位环小师生的血液。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采访结束时,记者脑海里始终萦绕着这一句话。这是苏红芳的座右铭,也是她从教35年来最朴素的教育情怀。
这让记者陡然记起了环县教体局局长张明君的一句评价:她是一位“狂热”的教育追梦人。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