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症性肠病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2018-03-17郑世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钡剂克罗恩肠病

郑世军, 李 澄, 王 苇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影像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由环境、感染、免疫和遗传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有终生复发倾向,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个类型。影像学检查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诊断手段,包括X线钡剂检查、CT、核磁共振(MRI)、超声、胶囊内镜、肠镜等。综合运用各种影像检查手段,能够诊断炎症性肠病,鉴别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同时还可以评估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了解有无肠外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0—2016年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41例,全部经肠镜或病理证实,其中溃疡性结肠炎28例,克罗恩病1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女16例,男12例,病程4个月~20年,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3岁。克罗恩病患者中女4例,男9例,病程6个月~12年,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36.6岁。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X线钡剂检查、腹部CT平扫、腹部CT增强、腹部MRI平扫、腹部MRI增强中任一种检查方法,以腹部CT平扫加增强为主,并先后行胶囊镜或肠镜检查,两种结果相互佐证。在对肠道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禁食、导泻,必要时清洁灌肠,有时还需要辅助用低张药物抑制肠道蠕动,减少运动伪影。

做腹部CT扫描时,要求空腹检查前1 h内口服温水约1 500 mL, 检查前15 min再次口服温水350~500 mL, 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膈顶部至耻骨联合下缘,层厚和层间距均为5 mm, 并行2 mm层厚重建,必要时行MPR 3D重建,增强行双期扫描,采用示踪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水平的腹主动脉CT值达60 Hu时扫描启动,动脉期与门脉期间隔25 s。X线钡剂检查分为口服钡剂全消化道造影和钡灌肠,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和临床需要开展检查。MRI肠水成像主要观察肠壁以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近年来MRI小肠造影、MRI功能成像也开始用于临床,为炎症性肠病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1-2]。

2 炎症性肠病的比较影像学

2.1 克罗恩病的比较影像学

克罗恩病又称肉芽肿结肠炎、节段性肠炎,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好发于距回盲瓣15~25 cm的末端回肠,全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① 克罗恩病的X线表现: 克罗恩病早期可见肠黏膜皱襞增宽变平,容易漏诊; 病变进展后黏膜皱襞可消失,肠壁多发浅小、纵行裂隙样溃疡,表现为靶心样钡斑或纵形带状存钡区; 病变进一步发展,溃疡周围黏膜呈息肉样增生,呈现出“鹅卵石”样充盈缺损; 病情严重时,溃疡可穿透肠壁,形成瘘管、窦道等,病变后期可出现节段性肠壁僵硬、肠腔狭窄,节段性发病和跳跃式分布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② 克罗恩病的CT表现: 病变部位肠壁增厚,常超过6 mm, 以系膜侧增厚为主; 增强扫描,黏膜强化往往跟病变活动性有关; 肠系膜血管扩张,出现“木梳症”,也是克罗恩病活动的表现。肠系膜内淋巴结增多增大,大于5 mm提示活动期可能性大[3]。肠外并发症的表现如脓肿形成、系膜蜂窝织炎等是CT检查的优势所在[4]。③ 克罗恩病的MRI表现: 病变部位系膜侧肠壁呈偏心性增厚; 增厚扫描肠壁呈高低高“夹心样”强化,是炎症活动期的表现[5]; 肠外表现,如肠系膜增生、血管扩张、淋巴结肿大及脓肿形成等。④ 克罗恩病的其他影像表现: 超声在发现回盲部病变时有一定敏感性,但无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呈低回声或结节状回声。相邻系膜血管增多,淋巴结肿大,也可探及肠腔脓肿、瘘管等,但不如CT、MRI直观。肠镜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镜下见肠壁呈节段性糜烂出血、纵行裂隙状溃疡形成,黏膜面可见息肉样增生,肠腔可出现狭窄。

2.2 溃疡性结肠炎的比较影像学

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于直肠、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多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病变多自远端结肠开始,逆行向近端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① 溃疡性结肠炎X线表现: 常采用X线钡剂灌肠和气钡双重造影,结肠袋变浅,甚至消失,肠壁变硬,可呈铅管状。黏膜可见大小、深浅不一的溃疡,呈毛刺状或锯齿状。若溃疡较深,可形成揿扣样改变,可以出现骶前间隙增宽(>1.5 cm)。② 溃疡性结肠炎CT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在CT上主要表现为连续、均匀性肠壁增厚,浆膜面光滑,肠壁也可见分层现象,肠系膜血管增多,密度增高,淋巴结肿大。CTVE可显示肠腔内溃疡[6]。③ 溃疡性结肠炎的MRI表现: 为肠壁增厚,静止期呈低信号,活动期在T1WI、T2WI均为高信号,主要为肠壁内出血所致,增强扫描肠壁强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有关。④ 溃疡性结肠炎的其他影像学表现: 超声显示肠壁增厚,但层次结构清晰,肠系膜弥漫性水肿,淋巴结肿大。肠镜下表现: 直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模糊,病变处黏膜脆,触之易出血,病变肠壁有浅表性溃疡。

3 讨 论

X线钡剂检查曾是诊断炎症性肠病的首选方法,其在显示病变范围及黏膜病变时优于CT、MRI, 但对于肠外病变显示不如CT、MRI、超声,且检查时间长,辐射剂量较大; 重型或爆发性病例,不宜做X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年老体弱者也要慎用钡剂检查[7-8]。

CT检查较快捷,扫描范围大,信息量大,能较全面地反映炎症性肠病的病变情况,特别是肠外情况,能评估炎症的活动性。随着各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 CT已经成为炎症性肠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不但可用于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疗效具有重要价值,但对黏膜病变不能显示,空间分辨率低,对受累肠段定位稍有局限,需要借助于图像后处理功能,辐射剂量较大[9-13]。

随着MRI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MRI用于诊

断和随访炎症性肠病日益增多,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方位成像且无辐射,比较适合需要频繁复查的患者和青少年患者,用在活动度的评价方面要优于CT,但MRI检查成像质量影响因素较多,要想获取清晰不容易[14-15]。超声检查在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性诊断上没有特异性。肠镜检查显示病变更直观、可以取材活检,取得病理诊断,但有一定的创伤和痛苦。

综上所述,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合理选择检查方法非常重要,上述任何检查方法在诊断炎症性肠病时都有其优势,同时也有其局限性,检查前要跟患者充分沟通。炎症性肠病的确诊、活动度以及疗效和预后的判定需密切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查。

[1] 张嵴魏, 张士正, 任小军. 磁共振成像小肠造影[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8, 14(6): 578-580.

[2] 王敏, 白人驹, 赵新. 3. 0TMRI-DWI评估溃疡性结肠炎可行性的初步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 31(2): 222-226

[3] 鲁桂青, 刘林祥, 陈克敏, 等. 多层螺旋CT在小肠Crohn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9, 43(4): 373-377.

[4] 许建荣, 朱炯, 龚红霞, 等. 胃肠道疾病的MDCT应用[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5, 11(5): 335-341.

[5] 朱炯, 许建荣, 周滟, 等. 小肠克罗恩病的MRI诊断与小肠钡灌肠的比较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 16 (5): 489-491.

[6] 闫立民. 多排螺旋CT的结肠仿内镜技术(CTVE)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1, 06(20): 348-353

[7] 任小军, 章士正, 刘海, 等. X线、CT和M砒对小肠克罗恩病诊断价值的评价[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5, 11(3): 184-189.

[8] 张亚男, 常泰. 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像检查进展[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 26 (6): 1106-1109

[9] 汪洋, 王继堔, 唐光健. 结肠CT 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作用[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 32: 259-259.

[10]戴丽娟, 田雨, 王宵英, 等. 多排螺旋CT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2, 28(12): 1845-1847.

[11]段淑英, 吴静, 高杰. 克罗恩病MSCT征像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 (7): 1314-1317.

[12]吴国庆, 姚军, 胡晓明, 等. 克罗恩病的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 12(7): 79-82.

[13]高旭宁, 许茂盛, 卢良骥. CT小肠造影对活动性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3): 377-380.

[14]张继斌, 许建铭, 范觉昕. 磁共振水成像在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应用[J]. 江苏医药, 2009, 35(1): 103-105.

[15]王成龙, 伍兵. 小肠克罗恩病的CT和MRI研究进展[J]. 华西医学, 2011, 26(1): 133-135.

猜你喜欢

钡剂克罗恩肠病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一种钡剂灌肠筒的改进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种钡剂灌肠方式在学龄前儿童便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小儿肠套叠钡剂灌肠整复临床分析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